印象·日出,一个时代的开启

陈海津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们谈论现代绘画时,总是从一个人说起,克劳德·莫奈。也许普罗大众知道莫奈起于他的《睡莲》或是一首歌的歌词,又或是2019年苏富比拍卖行以创纪录的1.107亿美元拍出的莫奈作品《干草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莫奈的作品系列)。这也太牛了,要知道,莫奈留存下来的《干草堆》系列作品有24幅之多,这只是其中的一幅。但莫奈真正的牛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一幅画开创一个流派,一个流派开启了现代绘画的150年,这幅画叫《印象·日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874年暮春的一个下午,在拥挤喧扰的巴黎北部的盖尔波瓦咖啡馆,克劳德·莫奈前倾着身子,将一块方糖扔进咖啡杯里搅拌着。面上的平静无法掩饰他内心的波澜壮阔。1874年4月15日,他和奥古斯特·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阿尔弗莱德·西斯莱,保罗·塞尚,埃德加·德加等(这些都将是后来如雷贯耳的现代大师的名字)将开始一个成就或毁灭他们职业生涯的展览。这个稍微有点奇怪的组合之所以能聚在一起,部分是由于卡米耶·毕沙罗天性善于合作,马奈才智非凡,莫奈极度聪明。埃德加·德加和塞尚有点格格不入,但在这个春日之晨,意见分歧和琐碎的政治问题都已无关紧要。作品累次被学院拒绝,他们决心办一次自己的展览,只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展览两周后,他们又聚在了同一个咖啡馆。没有了之前的豪情万丈,有的只是沮丧和沉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没成形的墙纸都比这成熟得多!”莫奈吼叫着,用手里的报纸敲打着桌面。“他到底觉得他是老几?”啪的一声重击。“他怎么敢?”啪的又一声。“‘一副草稿’,我还可以接受,这种耻辱以前我领教多了,但是说‘没成形的墙纸也比这成熟得多’,这太—太过分了。这个路易斯·勒罗伊,这个门外汉,白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幅被报纸《喧嚣》的艺术评论路易斯·勒罗伊评价为“没成形的墙纸也比这成熟得多!”的画,正是莫奈参加这次展览的画《印象·日出》。我曾经给妹子看过这幅画,妹子信心满满地对我说:“爸爸,这个我能画。”我说:“妹子,要谦虚。”但确实,妹子涂出来的有几分神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莫奈所画的勒阿弗尔港是法国北部的一个港口,作为一个杂货商的儿子,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这幅画在当时以写实主义为主的画坛中,几乎是“不可理喻”的。但另一方面,这幅画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这幅画)引起人们共鸣、令人陶醉的例子。画面显示着一轮橘红色的朝阳正从海面懒洋洋地升上天空中,如同一名经常熬夜的建筑师在某个糟糕的冬季周一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般。那火红圆球的光亮不足以驱散笼罩在行驶的火轮和摇橹小船上的蓝色雾霾,却有足够的能量,在寒冷早晨的紫色海面上撒下一片暖橘色的反光,颇像在电暖炉上加热的一根盘绕的炉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莫奈的《印象·日出》主要探索的是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这也是贯穿他整个绘画生涯的主题)莫奈毕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做多幅的描绘。也许正是这种不断的练习让他能抓住了光与色彩瞬间的感染力,用寥寥数笔就使现实中的美景跃然纸上,十分动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毫无疑问,习惯了观赏那些高度完美的古典绘画的人们会认为:“还不如一副未完成的草稿”,继而批评家会用讥讽的口吻将莫奈和一起展览的画家统一称为“印象派”。从此,印象派就这样诞生了,一幅画定义了一个流派,一幅画影响了之后的整个现代绘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般说,一个流派里有一两个顶尖高手就很了不起了。可印象派相当于“画林”里的魔教,最早的成员几乎都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大师级人物。爱画裸女的雷诺阿,爱画舞女的德加,爱画苹果的塞尚,什么都爱画的毕沙罗……印象派之后还有后印象派,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乔治·修拉……(虽然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后印象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印象·日出》开启了一个绘画的新时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