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散文

楊晓群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很想写好散文,一篇篇写,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积了厚厚一摞。这样过日子,倒是很惬意的。至于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余光中、余秋雨的散文,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唯美而又有意境,此类散文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之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散文的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仍是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所谓老熟,想来不光指文字,也包含年龄阅历。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b></p> <p><b>  </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当然,年龄不能担保平淡,多少人一辈子蝇营狗苟,死不觉悟。说到文人,最难戒的却是卖弄,就是炫耀,包括我自己在内。写文章一点不卖弄殊不容易,而一有卖弄之心,这颗心就巳经不平淡了。举凡名声、地位、学问、经历,还有那一副多愁善感的心肠,都可以拿来卖弄。</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不知哪里吹来一股风,散文中开出了许多顾影自怜的小花朵。读有的作品,你可以活脱脱看到作者是多么多愁善感,并且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所感动,于是愈发多愁善感了。戏演的愈真诚,愈需要观众。他确实在想象中看到了读者的眼泪,自己也禁不住流泪,泪眼矇眬地在稿子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他今天捡到的贝壳,在他之前有许多人捡到过,在他之后还会有许多人捡到。想到这一点,他感到很放心。</b></p> <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然,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那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更让我厌烦的了。</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只有鲜鱼才可清蒸。古人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佐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巳。”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是学不来的。不做作,不着意雕琢,不堆积辞藻,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髙深,由此,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湯,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或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文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事实上,所谓的文字功夫,基本上就行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余秋雨也是一个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简练之美,独步天下,一览众山小。</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散文美”相对“诗美”,其形式上的美感即表现于组织上的更大的自由,更其“参差错落”。形式自然,若不经意,便厚积薄发,内蕴丰沛,越是有智慧的句子越近似家常话,完全不需要修辞上的雕琢装饰来彰显文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