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诗友紫君印象

山中野蒿

<p>  与紫君相识,完全出于我们共同对文字的敬畏。因为都在同一座古城,所以我们顺其自然的在古城西门外相遇。风景如画的西环城公园,我们映着护城河的碧波,踏着花草树影的斑驳,探讨文字里的美好,时不时地也会找一处幽静的茶舍,品着茶香,更品着生活与诗意的味道……</p><p> </p> <p>  什么叫一见如故?她的落落大方与热情开朗及气质里透射的沉静优雅似曾相识,感觉她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飘乎而来的一位民国女子,一袭白裙如梦如幻,一双眼睛晶莹剔透。她总叫我老师,我说啥也不习惯,后来几经争锋终于达成协议,这样我变成了她的蒿兄。做了兄长的我,自然有一种当然的担当,每有新的构思,她总以妹妹式的要求,严令把关。</p><p> 说实话,她对文字的感觉,常常让我有不尽的留恋往返,那种天然女性的细腻委婉情出阑珊和琢磨不透的一种古典美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也常常让我不盛唏嘘,激动之时也在她的引导中走进她的诗意境界,随情而吟随心而和。她对我的回报就是把这些唱和之作做成诵读底板在网络流传,一时间也有当了“网红”美好感觉,后来我们和几个相知的朋友共同打造“蓝凤凰”,她毅然挑起主编的重任,尽心尽力,把几许美好的篇章奉献给读者。在蓝凤凰有紫君在,后来我也干脆偷懒,做了“局外人”,不过虽在局外也在局中,更是因为十二分相信她的实力。</p><p> </p> <p>  生活中的紫君更是一位立足现实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细心周到,幸福总是荡漾在自信的微笑中。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又和古城的一帮爱心人士做一种叫“微爱公益”事业,春夏秋冬不避寒暑,上山下乡扶贫帮困资助贫困学生,乐此不疲。</p><p> 疫情缓解,因家事回故里,感觉上的因人走远似乎距离也远,难有相会之期,但也有一句说道就是“距离产生美”。今又读她新作:依然地烂漫纯粹,依然地情出阑珊……随笔记之,那个古城里有个民国女子名叫紫君,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地摇醒梦里的月光……</p><p> 野蒿 庚子七夕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