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8月20日,九十二岁高龄的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和早已在天上的奶奶团聚,疫情期间,不摆灵堂,不弄排场。爷爷戎马半生,为人低调谦和,喜好清净,儿女子孙惟愿爷爷一路走好。今日与姐姐整理旧物时,翻看着这些陈年的照片,耳边仿佛又听见爷爷带着乡音的问候,老人历经百年沧桑,今已驾鹤西去,子孙谨以此浅薄的文字,怀敬畏之心,记录生于战火中的爷爷奶奶曾经携手走过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告慰爷爷奶奶在天之灵。</p><p><br></p> <p> 爷爷少年参军,军人的气魄和刚毅在他年轻的面庞上刻下了不朽的痕迹。</p> <p> 爷爷酷爱看书读报,平日里每天下午午睡起来,就溜达到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友们读一下午报纸,顺带一份《参考消息》回来,有时候戴着老花镜看看,有时候让我和哥哥给他念。</p> <p> 爷爷和奶奶,生于那个年代的人,身上特有的气质,都是随手一拍就有范儿的感觉。</p> <p> 年轻时候的爷爷,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出门,身体倍儿棒全靠自律的跑步🏃,绕着公园山几大圈下来,几十年如一日的上演《奔跑吧,爷们儿》!</p> <p> 年轻时候便是如此,即使到老,爷爷照相的时候,也还是依旧背着手,严肃又亲和,如一棵青松,长立风中。</p> <p> 豆蔻年华的奶奶,盈盈一笑,沉静温婉,让人看着她的照片,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她微笑起来。</p> <p> 奶奶大气端庄,热情开朗,与人为善,走的时候,我和哥哥姐姐们年纪尚小,只能透过照片,和长辈们的回忆,勾勒出她的为人,从小到大,光是听亲朋们说起有关奶奶桩桩件件的往事,就已然对奶奶肃然起敬,看着相片中这么个和善的她,心里更是感慨万千。</p> <p> </p> <p> 早期的兰州中山桥,下面是滔滔黄河水,奶奶胆子真是大,不愧是山东姑娘。</p> <p> 惊鸿一瞥,一眼万年,奶奶的气质,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美,模仿不来,斯人已去,神韵犹在。</p> <p> 爷爷和奶奶的相遇,当是郎才女貌,爷爷公务繁忙,对待子女严苛,奶奶勤俭持家,宽厚仁爱,老两口互补互衬,即便是最难挨的日子,一家人也都熬了过来。</p> <p> 豆蔻年华的奶奶和意气风发的爷爷。</p> <p> </p> <p> 奶奶为这个家付出了所有,走的那年我只有两岁,哥哥姐姐也还年幼,只记得慈眉善目的奶奶非常疼爱我们几个孙儿,街坊邻里没人不夸赞奶奶的为人处世,老一辈人带给我们的,就是身为典范,这些精神代代传承。</p> <p> 爷爷去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时候,才三十七岁,他洋洋洒洒的写了一本日记,详细记录了当时整个观礼活动的流程,翻开这本1966年的日记,即便过了这么多年,依然能够感受到爷爷字里行间的崇敬和激动。</p> <p> 1966年国庆大典,爷爷作为工农兵代表,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并荣幸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坐在西七观礼台,第1084号,这是爷爷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作为共产党员,爷爷光荣而骄傲,全家上下,以爷爷为豪。</p> <p> 爷爷的日记,记录了一生中最为荣耀的光辉时刻。</p> <p> 从小我们就知道爷爷厉害,但是低调如他,要不是整理旧物,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您这么厉害。</p> <p> 建党九十周年爷爷在会宁会师楼合影,合照的的时候永远C位🤩🤩</p> <p> 爷爷带给我们的启发也有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自律,除了几十年如一日的跑步,快走之外,爷爷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边看新闻联播,边做香功,说是可以静气养生,小时候我和哥哥姐姐也跟着他后面做,只是自创了不少搞怪动作,气的爷爷总是拿白眼瞪我们,嘴里说着讨厌。</p> <p> 爷爷喜欢游历名山大川,纵情山水之间,的确会让人心胸开阔。</p> <p> 爷爷的标志性穿搭,短袖配帽子。</p> <p> 每张照片里的他好像都有话要说,仿佛在用云南话问你,“看看这是哪里?你知不知道睡在褶哩?”如果你回答不出来,或者答错了,他就会撅着嘴,瞄你一眼,“你怎么连这也不知倒?哼!这不是…………吗?”</p> <p> 2008年,爸妈带着爷爷来西安,姐姐姐夫带着老头子到处转,姐夫开车再疲乏也硬忍着不抽烟,就是怕呛着爷爷。</p> <p> 在西大街德发长饺子馆前面的广场上,爷爷看着街上很多出来遛弯的人,心情特别好。</p> <p> 老干部气质拿捏的稳稳的。</p> <p> 如果是孙子辈儿们给爷爷拍照,他往往会笑得合不拢嘴。</p> <p> 爸妈和爷爷在乾陵合影。</p> <p> 2009年秋,三叔和爸妈带着爷爷来到青海,老头子很开心。</p> <p> 精神矍铄的爷爷,还是那副潇洒模样。</p> <p> 爷爷生于1929年,属蛇,妈妈和我,跟爷爷一个属相,爷爷这位比我大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家,总是穿着这件黄色羊毛背心,在幼儿园门口,跟哥哥一起接我回家,总是把单元楼门口的那条路,扫的干干净净,总是锻炼完身体,拎着一堆菜回来,在厨房忙活早饭,人家大步子迈开往前走,我跟妈妈在后面小跑都追不上他,提水,做饭,扫地,打牌,坐飞机出去玩儿,爷爷哪一样都没落下,这个老头子活的太精彩。</p> <p> 爷爷的牙口一直很好,小零食不在话下。</p> <p> 2017年春节,爷爷和姥姥,还有舅舅舅妈们,聚在兰州家里搓麻将,这人老了吧,看书看报得戴老花镜,可是摸牌打麻将,那眼神儿却是相当的稳、准、狠,而且兴致勃勃,精神亢奋,不杀几个回合过把瘾是不会下来的,可能这就是姜还是老的辣吧。</p> <p> 2018年夏,三叔三婶带着爷爷来西安,和爸妈一起带着爷爷再次打卡大雁塔。</p> <p> 三叔和爸爸带着爷爷在南广场乘凉,爷爷拿下帽子,说“哎呀,好惹!”就要脱外套,脱背心,三叔把外套给爷爷脱掉后,说不能再脱背心啦,太阳一会就下去了。他就乖乖的自己拿着帽子扇扇风,给他喂一个小西红柿,他被迫吃下去,又冲着我们噘噘嘴,点点头,说“你们快吃起。”</p> <p> 西安运动公园,爷爷呼吸着很新鲜的空气。</p> <p> 在大明宫,爷爷推着轮椅自己走了好一段路,边走边指着周围说,“啊,你看看这朵达!”</p> <p> 西安北客站,笑得非常开心,这老头子拄着拐都那么帅,真是无解。</p> <p> 2019年夏,云南老家的表叔表婶来兰州看望爷爷,当时已是九十岁高龄的爷爷还能够清晰的认出故乡的亲人们。</p> <p> 大伯和哥哥,表叔和表婶,围坐在爷爷身边。</p> <p> 三叔三婶和表叔表婶分别坐在爷爷身边。</p> <p> </p> <p> 雷东学老人,您戎马半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您对待子女,宽严并济,以身作则,对待同事战友,亲如兄弟,如沐春风,亲爱敬爱的爷爷,您对我们后辈的恩深似海,教诲犹在耳畔,但是说到底,您还是那个戴着老头帽,穿着白短袖,笑眯眯等我们放学,吃饭的时候把守着遥控器,麻将桌上呼风唤雨,看着电视📺连连发出“哎呦呦你看看你看看”的小老头。</p> <p> 祝我们的爷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p> <p> 爷爷会保佑我们年年有余,岁岁平安。</p> <p> 爷爷奶奶抱着哥哥姐姐。</p> <p> 爷爷奶奶抱着年幼的我们。当时的姐姐五岁,哥哥四岁,我只有半岁。</p> <p> 奶奶最喜欢抱着大孙儿姐姐,去楼下一中花坛里看花花,晒太阳,“奶奶的心肝宝贝小洋洋”就这样唱了起来。后来改编为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大伯最经典的那句翻唱“爷爷的心肝宝贝小球球”等等……</p> <p> 爷爷奶奶抱着一岁的我。</p> <p> 这是长大后,哥哥姐姐和我都上过的中学,当年奶奶抱不动姐姐后,就改成抱着我到学校里晒太阳,看花花。</p> <p> 年幼的哥哥给爷爷敬酒祝寿。</p> <p> 哥哥现已为人父,爷爷已迈入耄耋之年,四世同堂,家和万事兴。</p> <p> 三叔三婶抱着双胞胎小重孙,爷爷都看不过来啦!</p> <p> 爷爷在想:这肖森森哪个是哪个呀?</p> <p> 太爷爷看重孙孙,越看越喜欢啊</p><p>~(^з^)-☆</p> <p> 姐姐也已为人母,在姐姐姐夫的耐心教导下,小外甥女米旗茁壮成长。</p> <p> 大伯当外公啦,抱着三岁的小米旗,四世同堂,一脸的慈爱(⑉°з°)-♡</p> <p> 看看爷爷周围,儿孙绕膝,帅气的哥哥和漂亮的嫂嫂。</p> <p> 一见到姐姐姐夫和哥哥嫂嫂,爷爷就特别高兴,一路笑嘻嘻。</p> <p> 爷爷抱着小重孙米旗,好慈祥的太爷爷吖!</p> <p> 米旗从小就就爱粘着太爷爷,这时候六岁,看把太爷爷开心的😘😘😘</p> <p> 当年那个给爷爷敬酒的我也已至而立,小时候每次给爷爷敬酒都是紧张的,怕说不利索祝词,脸憋的通红,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儿孙们都在,爷爷总是乐呵呵的😁😁</p> <p> 暑假回家,爷爷总要被迫营业,被我硬拉着自拍,他其实是拒绝的,只能露出标准微笑的同时,无奈的说着“你自己起万起”,可是眼睛里宠溺的目光浓的化不开。</p> <p> 一到过年就被我和嫂嫂玩儿坏的爷爷。</p> <p> 爷爷最喜欢坐车出去了,三叔,哥哥和嫂嫂开车带爷爷出去兜风喽!结果就三叔一个人自嗨的不行,我们都赖在车里不愿下去😂</p> <p> 祝爷爷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p> <p> 2019年,全家聚在农家乐,爷爷指着桌子上的碟碗,摇摇手招呼大家吃饭,饭后坐在一边,安安静静的看着人家打牌,看累了就小憩一会,又继续自顾自地晒着太阳。</p> <p> 爷爷奶奶,大伯,三叔,爸爸,那个年代标志性的妆容,喜气洋洋,满面红光,不失礼貌的微笑。</p> <p> 白云苍狗,日月流转,记忆中的小时候,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和哥哥姐姐像探险一样,在爷爷家爬高踩低,翻箱倒柜,总能找到出其不意的老古董,旧书本,如今细数家珍般清点这些上了年代的老古董里,有那把在爷爷在下棋、看报时,坐的年近五十的椅子💺,不知道哪个年代的老钢笔,封皮卷起又发黄的旧书,爷爷保存了几十年的日记,陪着我们长大的搪瓷碟碗……这些老物件,在匆匆岁月中,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它们的纹路和颜色也越来越深,就像一路陪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们,岁月是不饶人啊,但是饱经沧桑风霜之后,曾经的旧时光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闪闪发亮的财富,这些财富血脉相连,这种精神代代传承,积善之家,余庆余年。我的爷爷奶奶,给我们子孙后辈,留下来了丰厚的精神积淀,取之不尽,用之无竭。雷东学老人,谢谢您,这辈子能够做我们的爷爷,王素琴老人,谢谢您,此生能够做我们的奶奶,感谢您二老的携手与共,让我们子孙后代能够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爷爷,您一路走好,感恩,叩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