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行⑦ 山西省 (六) 王家大院

大德

<p>8月25日,王家大院</p> <p>如果有人提到民间的故宫,或山西的紫禁城,其实指的就是王家大院。紫禁城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而王家大院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比紫禁城还大。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曾赞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可见王氏家族之鼎盛。</p> <p>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p> <p>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目前向游人开放的是建于乾隆以及嘉庆年间的红门堡、高家崖这两组建筑群,虽然只是整个王家大院的五分之一,但竟然也容纳了百余座院落、千余间房屋,果然“民间故宫”不是白叫的。</p> <p>这是王家大院侧门,是游客入口的地方</p> <p>进大院门楼,墙上挂着,在这拍摄的影视剧介绍。</p> <p>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六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p> <p>敦厚宅又称乐善堂,是王家第17世,刑部山东司郎王汝聪(兄弟俩中的老大)的住宅区。整个敦厚宅分为前院、后院、以及供奉王家先祖的子乔阁。</p> <p>这是主人家出入的大门,对着门口有一个很大的照壁</p> <p>乐善堂的前院</p> <p>正厅有三扇朝南开的门,中间的那个挂着“乐善堂”的牌匾,牌匾下木雕叫做“帘架”</p> <p>进入北厅(正厅)是高级客厅,这是祖训</p> <p>穿过客厅就是寝室,里面窑洞式的房间</p> <p>东西两边窑房应该是妻妾居住的地方,以前丈夫可拥有几个老婆</p> <p>模拟新婚的装潢</p> <p>正窑</p> <p>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二人有四子四孙皆因吸食鸦片家败人亡,惟一一个曾孙王嘉言还是继子,他在光绪十七年把高家崖一万多平方米的府第门院全部卖掉,卖房换来的钱很快被败光,最终自已流落街头乞讨。</p> <p>看完“敦厚宅(乐善堂)”是哥哥王汝聪居住的地方,而弟弟王汝成则居于“凝瑞居(敬业堂)”、包括桂馨书院、兰芳居花院。</p> <p>因为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老大王汝聪的院子在东,且门楼高,老二王汝成的院子在西,门楼低。然而,因为老二官位比哥哥高(老大五品,老二四品),所以老二的宅门要比老大的阔,老二家门前挂着四个红灯笼,老大家门前只挂了两个。</p> <p>老二家门前的壁照</p> <p>桂馨书院</p> <p>兰芳居</p> <p>兰芳居大门旁有一地道</p> <p>凝瑞居和敦厚宅一样,分前院、东南角的书房、后院、东北角的厨院、以及后院正窑顶上的祭祖阁。</p> <p>养正书塾是凝瑞居小少爷的启蒙书房</p> <p>进入主厅</p> <p>正厅中展出了许多展品。特别一提就是那张“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是清朝鼎盛时代的疆域图,到嘉庆年间被切割成八扇条幅式,以便于保存与携带。</p> <p>瞻月亭下面就是高家崖西门。出了西门是连接高崖堡与红门堡的小桥。</p> <p>走过这道桥,便走进了红门堡。原来的石桥在1946年战争时期被炸毁,现在看到的桥是1988年重建的。</p> <p>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设立于红门堡的中华王氏博物馆、力群美术馆。</p> <p>首先是二甲的腰门五福门,额枋上写的是“荷天休”。</p> <p>穿过五福门是二甲东巷。从东往西依次有德馨轩、缥缃居、谦吉居。</p> <p>进门最近的是德馨轩</p> <p>旁边有一个券门,匾额为“恭敬忠”</p> <p>进门是一面影壁,壁心是砖雕的四逸图,古人认为渔樵耕读是人生最安逸快乐的四件事,所以称四逸。</p> <p>缥缃居和谦吉居毗邻,现在挂的牌子是力群美术馆。</p> <p>缥缃居也分前后院,用三阔间的中厅隔开,中厅门上悬着“澡身浴德”</p> <p>从游廊上过去就是谦吉居,谦吉居前院依然辟作力群美术馆的展厅。前后院仍然以垂花门隔开,砖券门上有匾“福寿宁”。</p> <p>后院院中放了个日晷</p> <p>出来就是用河卵石铺的龙鳞街,称为龙身。可以看到是一条上坡路。两边房屋也是随山势而建。</p> <p>司马院是二甲西巷的第一院,主人为王家十六世孙王寅德。其官职候选州同,称州司马。又因门额有“司马第”之匾,故称司马院。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匾额为“燕翼”</p> <p>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其中4幢院落的院名,依次命名为“加官”院、“进禄”院、“增福”院、“添寿”院。</p> <p>添寿院,司马院最后一进院子,为主人家长辈居住的区域</p> <p>树德院,16世中宪大夫王中辉的主院。</p> <p>门前这两枝大旗杆,正是树德院独特的地方,“万丈虹文辉斗极,九天鹏翼展春云”。</p> <p>王尔敏的“三槐堂”,其子王旦为宋真宗的宰相,匾额“达尊兼备”。</p> <p>三甲东巷依次是景熏院、绿门院、松竹院。现为“中华王氏博物馆”</p> <p>绿门院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本名平为福院,该院主人是王中极。</p> <p>绿门院东侧是松竹院,是王中极长子的宅子,东宫太子么,所以居东。</p> <p>院门旁的双鹤双鹿的砖雕</p> <p>顶甲东巷是顶甲花园,由兰桂园、红杏园、隐翠园、童心园四个院落组成,十七世王森荣,王森椿的宅院。</p> <p>对面山墙影壁上写着“岚”。</p> <p>影壁旁边有一小门进入后院,楹联:世伪知贤道远知骥,青松是友枫叶是情</p> <p>后院阁楼上有匾“重岩积秀”,是用风景来形容文采华丽。下窑的匾额是“竹静居鹤”</p> <p>出花园可沿着台阶往上去北堡墙</p> <p>登上城墙俯瞰王家大院</p> <p>红门堡的建筑格局中隐含了一个王字,这便是那王字的一竖。这一竖由南向北由下而上一字贯穿,这也是堡内的主街,这条主街将整个建筑群左右分开,这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街人称"龙鳞街",这是龙身。</p> <p>王家从十八世以后( 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王氏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一些院落也被后人出售,大院内再无人居住,直到被政府开辟为旅游景点。</p> <p>从正门出来,王家大院游览完毕。</p> <p>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p> <p>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p> <p>静升文庙,第七批国保单位,可惜大门紧闭。这是建于元代的村级文庙,属于当地特有。</p> <p>介绍自己看吧</p> <p>晚上住景区停车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