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铸金婚(连载12)

山里人

<p><b style="font-size: 20px;"><i>&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2 利娥“结扎”</i></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4年,我在县委组织部工作。全县大搞计划生育,凡是三胎的育龄妇女必须结扎,县直机关由组织部张部长负责。在全县的动员大会上,张部长讲得很严厉,要求县直机关“够条件”的职工、干部必须做结扎手术。共产党员要带头,组织部的干部更要带头,否则要严肃处理。 </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家三个孩子,正好是结扎的对象。那时候结扎手术还很不普及,刚刚开始,人们对做手术都感到很神秘和担忧,不管手术大小,总是个“开刀”,怕弄不好留下后遗症,所以都不积极主动。当时的政策是以家庭为单位落实结扎任务,即一个家庭里,男女双方无论谁结扎都行。有的家庭,女方有毛病或者身体不好的,可以结扎男方。有些家庭里妻子不愿意结扎,就结扎丈夫。县委大院就有两户是结扎了男的。利娥很通情达理,她也感到结扎是势在必行,不扎不行,就很坚定的说:那就结扎我吧!丝毫没有推托的想法。我们商量好:星期日洗一天衣服,准备一下,星期一就去医院结扎。</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星期一早上起来,利娥就像是要外出远行似的,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给孩子们做好饭,让她们早点吃了饭去学校。把孩子们安顿好都上学去了,毕竟是要去做手术,她心里紧张,我也有些担心和难受,哪有心思吃饭?胡乱拨拉了几口,赶紧收拾了一下,我就带上利娥于8点准时到了医院。到医院后,正值医生们查房,人家就让等着,查完房了就上手术台。这当儿,我想,结扎了得几天照应,我应当去部里请个假。我就让利娥在医院门口等着,我到组织部去请假。</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到了组织部张部长办公室,他正和老干局的同志们研究工作,我就把要请假的事告诉了他,并说明我老婆己在医院等着做结扎手术。张部长听说我老婆要去结扎,低声说:“我昨天在离石听人们传小道消息说,省里可能有新的文件要下来,政策可能有点松动,据说三胎的不一定非结扎不可,只要采取不育措施,上环也行。所以你先等几天看情况再说吧,但千万不要声张”。我当时一听张部长的这几句话,惊喜、紧张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就如同得到“特赦令”一样,激动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也顾不得和张部长道谢了,转身就跑,马上从县委大楼里跑出来,飞快跑到医院门口,把利娥叫上就往回跑。</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利娥没有回家,直接就到学校了。她走到办公室门口,几个老师们正在关心地议论她结扎的事,只听见雷玉福老师说:“看把人家孩稀和的,好端端的挨一刀,现在肯定正在手术台上呢!”她一开门,大家都惊呆的站了起来,问她怎么就回来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来的几天,县里仍然叫喊让结扎,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可能是上面果真下来了文件,县里也就不再强调三胎的非结扎不可了。就这样,在张部长的庇护下,利娥才躲过了一刀。要不,她当时由于操劳家务和教学工作,身体健康状况很差,要是结扎了,谁知会是个什么后果呢?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一辈子的麻烦!这件事,让我们永远都对张部长感激不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