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p><p>今年的主题为“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p><p>下面带领大家共同了解一些有关早期儿童残疾预防的基本内容及知识。</p> <p>关爱眼睛 保护心灵的窗户</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哪些新生儿易患眼病</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新生儿眼病的高危因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眼部持续流泪、有大量分泌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超过7天并有连续吸氧(高浓度)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遗传性眼病家族史或怀疑有与眼病有关的综合征,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小眼球、眼球震颤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颅面畸形、大面积颜面血管瘤,或者哭闹时眼球外凸。出生难产、器械助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后尽早由眼科医生进行检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要警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当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由眼科医生进行首次眼底病变筛查。</span></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宝宝出现哪些情况需要警惕眼部疾病</b></p> <p>◆ 眼红、畏光、流泪、分泌物多。</p><p>◆ 瞳孔区发白。</p><p>◆ 拿红球、玩具逗宝宝时,宝宝不能追视,不太关注家人的脸。</p><p>◆ 看东西的时候喜欢凑得很近或眯着双眼。</p><p>◆ 专注看某物时出现“对眼儿”。</p><p>◆ 喜欢歪头、偏脸看书。</p><p>◆ 喜欢眯着一只眼看东西。</p><p>◆ 总是斜着看东西。</p><p>◆ 眼球震颤。</p><p>◆ 暗处行走困难。</p><p>◆ 做视力检查时不能引出光照反应及瞬目反射。</p><p>◆ 做视力检查时红球试验检查异常。</p><p>◆ 查视力表,4岁儿童≤ 0.6、5岁及以上儿童≤ 0.8,或两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p> <p><b>如何保护“心灵的窗户”</b></p> <p>要注意用眼卫生</p><p>◆ 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包括培养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桌椅高度要合适,看书写字时后背要挺直,眼睛距离书本 30 厘米以上。要在良好的照明环境下读书游戏,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坐在车上看书。</p><p>◆ 儿童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 30 分钟,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 20 分钟,每天累计建议不超过 1 小时。2 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 5~7 倍,屏面略低于眼高。</p><p>◆ 屈光不正儿童要到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或眼镜验配机构进行正规散瞳验光,调整眼镜屈光度,不要使用劣质及不合格眼镜。近视到一定程度,需要戴眼镜时要按专业医生的建议配戴眼镜。担心戴眼镜会使度数越来越深,是没有科学根据的。</p><p>◆ 不要盲目使用眼保健产品,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适度使用。</p><p>◆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经常到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 2 小时。</p><p>要防止眼外伤</p><p>◆ 儿童应当远离烟花爆竹、锐利器械、有害物质,不在具有危险的场所活动,防范宠物对眼睛的伤害。</p><p>◆ 儿童活动场所不要放置锐利器械、强酸强碱等有害物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p><p>◆ 儿童眼睛进异物,或眼球扎伤、撞伤,要及时到设有眼科的医疗机构就诊。</p><p>要预防传染性眼病</p><p>◆ 教育和督促儿童经常洗手,不揉眼睛。</p><p>◆ 不要带领患有传染性眼病的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活动。</p><p>◆ 社区或托幼机构应当注意隔离患有传染性眼病的儿童,防止疾病传播蔓延。</p> <p>预防耳聋 保护通往心灵的路</p> <p>儿童耳聋的预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级预防</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指避免致聋因素的出现和作用。</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 应避免使用或慎用耳毒性药物。</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 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实行优生优育。</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3.加强免疫接种,预防相关感染和疾病。</span></p><p><br></p> <p> 二级预防</p><p>儿童耳聋的二级预防是指当致聋因素开始损伤听力时釆取措施,尽量减轻其致聋作用;对早期的听力障碍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使听力得到最佳的补偿或重建。</p><p>1. 妥善及时治疗可能致聋的感染性疾病。</p><p>2. 妥善处理高危孕妈、高危分娩和高危新生儿情况,避免或减轻上述情况可能后遗的永久性听力损伤。</p><p>3. 做好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p><p>4. 预防婴幼儿期耳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级预防</p><p>儿童耳聋的三级预防是指确诊耳聋之后,及早采取听力补偿(佩带助听器)或者听力重建(人工耳蜗植入),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提高听力和语言沟通能力</p> <p>预防残疾关注以下四个方面</p><p>一、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p><p>1、有计划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p><p>2、远离烟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孕育健康宝宝。 </p><p>3、主动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p><p>4、不偏食,补叶酸,科学补碘,合理控制体重。 </p><p>5、防止孕早期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p><p>6、定期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产前筛查。 </p><p>7、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 </p><p>8、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p><p>二、着力防控疾病致残</p><p>1、合理膳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 </p><p>2、坚持运动,吃动平衡,避免超重肥胖。</p><p>3、不吸烟少喝酒,远离二手烟。 </p><p>4、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p><p>5、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p><p>6、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远离传染源,及时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p><p>7、保持心情愉悦,与他人和谐相处,发现心里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p><p>8、及时就医,遵从医嘱,规范治疗。</p><p>三、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p><p>1、照看好儿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 </p><p>2、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 </p><p>3、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p><p>4、购买正规产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p><p>5、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p><p>6、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p><p>7、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p><p>四、显著改善康复服务状况</p><p>1、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p><p>2、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p><p>3、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p><p>4、勇敢面对残疾,主动走出家门。</p><p>5、家属积极参与,全面介入康复过程。 </p><p>6、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自身做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爱儿童的成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早期干预做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护他们平安健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为儿童的成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搭建健康安全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