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伉俪情歌

A%路上花坊

<p>  清风拂过田间的岁月,留下悠扬的歌唱——“哞哞……咩咩……”这歌声没有曲谱,没有伴奏;却是田间地头上最普通最嘹亮的哨音,更是脱贫攻坚路上的康丽情歌,抒写了新时代基层党员群众一路慷慨激昂,奋战美好生活的心路历程。</p><p>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缓缓升起时,在蒋家沟这个小村庄的乡间小道上总能看到成群的牛羊争先恐后的涌向那田边的沟壑里,谁都会想是牧牛的叔叔婶婶去放牧了,心中难免莫名的纳闷!这个时代竟然还有公然放牧之人,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趋使我们不停的挖掘,最终从“放牧人”的口中得知“不是所有的养殖都是依靠放牧,她们之所以每天清晨赶着牛羊去沟壑里,是因为牛羊它们也需要锻炼身体!”呵呵,我确实惊呆了!也涨见识了,是什么样的本领让一位普通的妇女如此光芒四射!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有自己养殖的牛羊,有一套十八般武艺的养殖技术,更有自己的合作社,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在短短两年时间帮助三家贫困户发展产业成功脱贫,不断给身边更多的群众分享技术,传授经验;她艰苦创业,乐于分享的大无畏精神仿佛五月里迎风飘舞的柳絮,走到哪里落到哪里,放低身份,助力脱贫,美化乡村。</p><p> 这个“放牧人”就是蒋家沟村一名普通的党员同志曹亚玲,今年45岁的她曾经作为一名留守妇女待在家里培育孩子读书,整理家庭内务,她也曾满怀一腔创业志向却也无奈于口袋无米的难坎,当回想起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时,曹亚玲说:起初的想法是作为留守妇女,既要培养孩子读书,又要创业,着实很难,但经过数十个日夜辗转反侧的思考,最终决定起步,怎奈当时家中的条件要买一头牛还是十分困难的,加之丈夫外出务工,心中的想法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支书,没想到第一个支持自己鼓励自己的人成了支部书记,这使她坚定了创业的志向;2015年在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水电,小额贷款十万元建起了十三间牛棚,占地1.5亩,成立了自己的小型养殖场,从最初三四头牛到持续买进二十头新品种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育肥小公牛,开始育肥养殖,于2018年9月注册了灵台县兴翔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O万元,拥有合作社成员32人,牛存栏40头,年预计出栏35头;是民营股份合作企业,地点位于灵台县上良镇蒋家沟村沟圈社,企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养殖育肥,活牛购销,肉牛育肥技术研发应用,疫病防控,给贫困户的牛做防疫驱虫,科学养殖等。</p><p> 自从2018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作为一名党员带头人兼妇联主任双重身份的她,更是不忘初心,涌泉相报,传递爱心感恩组织,回报社会,以“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致富模式帮扶带动本村贪困户周学勤培养基础母牛3头,羊存栏20只,预计年底出栏牛2头,羊4只;于彦林养基础母牛2头,架子育肥牛8头,牛娃2头,预计年底出栏5头;周岗谋养基础母牛2头,年底出栏2头。</p><p> 说到这里,这位妇女党员不禁失声痛哭,她说:这一路上真的很难:起初,党组织动员我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她要照顾两孩子读书,还要种地,要创业,老板员工都是我一个人,包括买牛,销牛,饲料配方,光饲料配方做试验就三四年,真的很艰辛;直到起步育肥,有贫困户想养牛,没有经验,以为还是过去的老办法喂牛,在我的耐心引导下,给他们提供技术,喂养方法,还有粗精料搭配,又给他们提供粉料方便,这才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我又进一步动员指导给他们买下了品种好、经济效益高的牛,进而提高了他们养殖的积极性,放心的跟着我搞起了养殖产业,看着他们一个个高高兴兴的脱贫我内心无比的自豪。现在她也很满足;作为一名党员同志,这一路上有默默带动扶持,牵线搭桥的党组织为她遮风挡雨;作为一位母亲,她现在最大的成功是孩子,虽然大女儿考研以一分之差落选北大,现在被中国药科大学录取了,但我任然很知足,因为女儿对待学习就像我对待养牛,过程中我们都很努力很认真从未懈怠,结果肯定不会太差;作为一位妻子,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和丈夫并肩作战的小日子,再也不用打工了!</p><p> 哞哞……突然一声悠长沉稳的牛叫声惊醒了听故事的人,回过头身边的工作人员早已泪水湿润了双眼,大概都在感叹这位妇女党员艰巨创业的心酸吧!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这位妇女党员用她的实际行动将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书写的淋漓尽,为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优秀典范,为人民大众送去了温暖,同时也为基层优秀青年上了一堂为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的人生讲课,她是行驶在新时代前沿最准确最有力的旗帜,是我们攻坚儿女全力效仿的榜样!</p><p> </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