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辞职后, 华国锋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 至今被人民赞誉

@峰哥《看世界》

<p>历史的奇妙之处在于其总是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慨和唏嘘,这其中构成历史的那些重要人物的跌宕起伏,则是历史的迷人之处。在历史的这片独特的天空中,那些构成历史的人物如同一颗颗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星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也照亮了观史的人们。</p> <p>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经有过一段不长不短的华国锋时代,而提起华国锋,则绕不开始终追随华国锋的汪东兴,在华国锋执政的几年间,汪东兴作为华国锋的副手,始终给予华国锋有力的支持,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毛泽东主席去世后那段中国最艰难危急的时期,两人的紧密合作不仅稳定了政治局势,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与华国锋不同的是,汪东兴出身贫苦,然而幼年的贫苦让汪东兴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底层百姓的艰难,他也因此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 <p>参加革命后的汪东兴与当时的很多红军一样,坚定地的跟随着党走完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略懂医术的汪东兴还曾负责过一段医务工作。汪东兴出身贫苦,对党忠诚,原则性强,作战勇敢,特殊的经历和众多的优点使得汪东兴在1947年之后开始负责中央领导的警卫工作。随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几年,汪东兴始终负责中央领导人的警卫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有着丰富警卫工作经验的汪东兴则被任命为公安部副部长,负责协助罗瑞卿开展公安部的工作。</p> <p>1955年以后,汪东兴被调到毛主席身边,以警卫员身份照顾并负责毛主席的安全工作,同时汪东兴还处理一些机要工作。从此之后,为人忠厚的汪东兴长期担任毛主席贴身警卫。汪东兴这一时期的工作曾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毛主席曾评价汪东兴说:“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人,别人用起来我不放心,人还是旧的好一点。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但是也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毛主席将汪东兴比作剿灭诸吕之乱、安定汉朝天下的周勃,可谓慧眼识人,若干年后那场惊心动魄的除四害行动中,汪东兴竟然真的扮演了汉朝周勃的角色。</p> <p>对于汪东兴,毛主席可以说是寄予厚望的,由于长时间在中央工作,因此毛泽东主席认为汪东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因此曾一度将其派往江西省工作。在经过了短暂的基层工作后,1968年,汪东兴又被调回中央工作。毛主席病逝前,曾安排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至此成为了毛主席最终选定的接班人。</p> <p>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联合叶剑英和汪东兴,一举扫除四害,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新时期。由于在这场挽救中国命运的行动中的出色表现,197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东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位于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之后,与此同时,汪东兴还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了当时仅有的四名副主席之一。</p> <p>与长期在中央工作的汪东兴不同的是,华国锋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长期在湖南工作的华国锋可谓是毛主席家乡的父母官,他因为为人实在,工作踏实而被毛主席称赞为“说老实话,是老实人!”作为地方官员的华国锋之所以能够进入毛主席的视野,正是因为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敢说实话,能做实事的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p> <p>在毛主席的提拔下,华国锋于1971年被从湖南调入中央,被当做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来培养。华国锋能够坚定的服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命令,又有着高效的办事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还是一个十分民主,能够团结党内不同人的意见的领导人。</p> <p>经过将近五年观察和培养,华国锋最终被晚年的毛泽东选定为接班人。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选定的最后一位接班人。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原本并没有工作交集的华国锋也汪东兴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和工作关系。华国锋在成为中国最高领袖后,汪东兴是其政策和地位的坚定拥护者和支持者。在华国锋执政的那几年中,汪东兴因为与华国锋关系亲密而被一度称为“华汪体制”,两人紧密务实的合作,一度获得了党内外的高度赞誉。</p> <p>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汪东兴逐渐淡出,1979年,汪东兴曾向中央提出辞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一年后,汪东兴的辞呈得到批准,中央高度评价了汪东兴在党和国家关键时刻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肯定了他老干部的国家领导人的身份。</p> <p>汪东兴的辞职使得“华汪体制”不复存在,就在汪东兴辞职后的第二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华国锋辞去了其担任的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关于华国锋的辞职,若干年后,华国锋本人曾对人说过一段饱含深情的话:“我认为有人比我更适合在那个位置上工作,比我做的好,对于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都有好处。我是一名普通党员,我永远听从党的安排。”</p> <p>并不是每位领导退下来之后都能长期在官方和民间保有良好口碑的,华国锋作为过渡时期的最高领袖,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和重托,他做了他该做的事情,他没做他不该做的事情,他在党和国家最为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挽救了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之后不计个人得失,功成身退,宠辱不惊,因此赢得了人民的一致赞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