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青春的生命里

李伦

<h3> ——长篇小说《青春的绿军装》后记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又分成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从时间的长河来看都是十分短暂的,都有值得珍惜的美好记忆。然而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应该是青年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生命之花绽放的季节,热烈、奔放,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激情。就是在这个青春的季节里,我当了兵,走进了军营。 有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是的,一辈子不会懊悔。当兵意味着艰苦、寂寞、付出和牺牲,但更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荣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脑子里琢磨着想写一点与自己生活熟悉和有关的东西,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挥之不去的就是自己当兵的日子。但凡穿过绿军装的人,都有这种难以忘怀的当兵情结。甚至一些没有穿过绿军装的人,也把当兵作为一种人生的梦想。 从军卫国金戈铁马建功立业,自古就是男儿的追求,崇尚英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今天,当兵的含义,可以是一名军人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也可以是一个士兵短暂的几年服役期。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正是后者----服役期当兵穿“两个兜”的日子。 我想起了大西北那片黄土莽塬,想起了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山沟,想起了那莽塬和山沟里驻扎的军营,想起了穿上绿军装的我,以及身边曾经一起战斗生活过的战友。于是,小说中的“我”和一群“男兵女兵”就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面前,那些裹夹着浓烈汗味有着快乐和激情还有些伤感的粗拉巴叽的故事也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我感到兴奋不已。 青春期难忘的回忆正是一个作家写作和挖掘小说题材最好的土壤。于是,这些回忆便成为了我的小说素材,一篇篇发表在当时的一些文学刊物上,如《昆仑》《中国作家》《中篇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清明》《红岩》《长江文艺》等等,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塬上系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也是文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期,就在我向文学的殿堂一步步走近的时候,我的写作突然戛然而止----我脱下绿军装转业到了地方。为了生活的需要,我只得暂时停止了写作的爱好,一停就是十多年。当我再次拿起笔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雄心勃勃的军旅文学青年了。文学女神的再一次呼唤,过去当兵的日子如沉寂的火山底下炽热的岩浆翻滚涌动,使我夜夜难以入眠。于是,我又把过去写过的东西翻了出来,又对过去的生活积累和素材重新进行过滤审视,我又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从此,我便静下心来重新开始了写作,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行走…… 我终于写出了《青春的绿军装》,这是一部写给我自己的书,也是一部向军旅和青春致敬的书! 这部小说写“我”从一个士兵到提干所经历的事情,主人公不同阶段的生活构成的故事,如同生活的流水,又像一串“冰糖葫芦”,把当兵五味杂陈的青春人生都呈现出来。小说中的故事,有我当兵的经历,也有虚构的人物和事件。小说中的“我”既是我,也不是我。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有所谓“原型”,也有虚构的。我想,这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但写出来的“我们”都是真实的,至少我认为是真实的。 往事是触动和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激动过、感动过,甚至流下过热泪,是发自内心的那种。不仅仅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跟我一样十七八岁从城市或农村走进军营的兵们,为那段充满理想而又有些伤感的岁月。自古以来,从军当兵都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在精忠报国血洒疆场青史留名的另一面,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是我们民族心理中一种固有的传统思想。今天的兵当然跟古代的兵不能相提并论,但入伍的动机和目的依然是多样而复杂,又是十分的单纯和明了。和平年代的兵,少了战火纷飞,却多了平淡寂寞,少了流血牺牲,却多了艰苦守望。兵们个个满怀憧憬,浑身憋足了劲要在军中大干一场,保家卫国,奉献青春。然而,内心深处也在真实的谋划着,如何通过从军而改变自己的生存命运。 因此,在大西北苍茫的荒塬上,一群壮志未酬的兵们就这样开始演绎他们的人生梦想和追求,有过英雄主义的壮举,也犯下了一些美丽或不美丽的错误。渴望打仗,但又引而不发。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望着西北,守望着军旅,无怨无悔。现在看来,这些美丽或不美丽的错误已经算不了什么,但它毕竟是兵们人生和人性中所经历的,是用汗水和泪水相伴的,如是春寒时播下的种子,到了金秋收获的时节都会含泪相拥,因为他们曾经耕耘了。 当然,今天的青年男女再不会把当兵作为人生选择的唯一途经,当兵后也不会把提干作为人生奋斗至高无上的终极目标。读大学替代了当兵令人羡慕的岁月,而出国、经商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渠道,更是为展示个人才华和实现远大抱负开拓出一片崭新的更加广阔的天地。参军入伍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或许要的就是一种经历,或许仅仅就是一种必须履行的基本的公民义务。兵们的文化程度提高了,思维和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网络、信息和高科技兵种越来越多,职业军人的倾向正在逐步形成,现代战争对士兵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了。与此同时,一些兵的进取心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也有所下降,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缺少坎坷和磨练,也缺少许多浪漫和悲壮。有的人甚至感叹,如今的兵身上闻不到多少兵味儿了。 然而,我在想,不管这个世界怎样变化,但依然还有许多东西是不会变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和战友之情。比如个人的生活经历、憧憬、向往、奋斗、挫折、成功、失败,有迷茫也有追求,有欢笑还有泪水……一旦触碰到心灵和情感的深处,就会产生灵魂的共鸣,就会迸发情感的火花。八九十年代的兵们已经成为一道遥远的风景,而今天九0后、00后的兵们正在上演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一面被时空的迷雾所缠绕困惑,一面为昔日的景象所迷恋沉醉。而一个清醒的写作者,决不会停留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驻足不前。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尽力想从这两者中走出来,走向一个崭新的天地…… 是为记。 2019年10月 于西安曲江 《青春的绿军装》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