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华附小的德育细节》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教育案例集,凝聚着清华附小老师们的爱与智慧。全书共分为五辑,依次分别为“悦纳每一个学生”“被学生改变”“为学生留下终生的回忆”“家长是你的重要盟友”“让教育活起来”。每一辑都汇集了众多清华附小老师们的教育教学中的小故事,采用先叙事后得出结论的模式,以朴素的语言向我们传递出教育中的智慧,使人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同时倍受启发。这本书的主旨在于唤醒,唤醒孩子们心中沉睡的美好的自我,同时也在唤醒教师享受快乐的教育。</p> <p> 过去的一年里,我任教一年级。一年级是学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之前我过于注重教学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大多也是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升方面的资料,而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德育工作,恰恰是我学习的比较少的部分。有幸利用暑假时间读了这本书,收获颇丰。看了这本书后,教育首先要有大爱,常怀大爱之心,其次才是教育方法。</p><p><br></p> <p> 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班上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时常令老师们头痛不已。比如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忘情,他在座位上聊的放飞,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少有老师能忍住不生气的。于是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对该生提出严厉批评,甚至还会把气带到课堂上。不曾想刚才发生的一幕,已经严重影响了内节课的效益,甚至连听课的学生也受到了影响。但是看了书中的几个案例,清华附小的老师们总是能够脸带笑容的面对学生,能够从容的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问题迎刃而解。从这些老师们的身上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从心出发,用心思考,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多关注学生本身,而不是学生出现的那些问题。</p> <p>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负责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本班学生47人,由于孩子活泼好动,出于安全考量,除了每天的语文课,其他课余时间我也总呆在教室里。面对一堆堆的作业及一对一的学困生补差工作,有时候会觉得些许疲惫。刚开始的时候,我总认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管理能力有限,于是补差工作都自己亲力亲为,结果学生学的低效,自己教的吃力。后来经过老老师点拨,我开始有意识的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制度,结果出乎意料。学习好的孩子乐于分享知识,用孩子的思路去帮助孩子,效果非常不错。其实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学生的自我成长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作的就是给予机会和指导方法,相信在一个良性的班级道德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教育工作水到渠成。相信孩子,把手放开,换一种管理,让学生管理学生,老师腾出更多的时间提升自我,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双赢!</p> <p> 对于班级里成绩优秀、品行端正的学生,相信多数老师都非常偏爱。而对于那些成绩差强人意、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是觉得头痛难管,虽然也抱有差生和优生要一视同仁,对差生也要多称赞和鼓励的想法,但心中对优差生以有了分层观念,很难做到真正意义的一视同仁,长期以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日益扩大。在看了书中几个案例后,我明白了,差生比优生更需要关注,更需要称赞和鼓励。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就会忽略优差生的区别,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就会真正理解和学会因材施教。</p> <p> 德育从“心”开始,换种心态,享受快乐,换种管理,享受成长,换种策略,享受学习,在教育这条漫漫之路上,更需要我们德育的智慧和艺术,更需要我们有心有爱,教育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p> <p> 正如一句话这么说:想出一个办法取名为智慧,再用爱去浇灌这个办法,才是真正的用心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