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彭刚,男,中学高级教师。1970年1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蒙城一中任教至今。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形成“注重课前准备,立足课堂教学、激趣探究互动、能力方法并重”的教学风格。大学毕业以来,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奋斗在高三第一线,对高考历史命题心有所得,多次参加皖北协作区及亳州市高中统考的命题活动。教育格言: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p> <p> 转变观念,对症下药</p><p>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学习的衔接</p><p> 蒙城一中东校区高一历史备课组 彭刚</p><p> 历史学科在文科生高考中是必考科目,高中都很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在初中的升学考试中,历史也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一样是必考科目。按理说,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可以为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问题在哪里呢?本文从高中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出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反思,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 </p><p>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p><p> (一)学生的心理没有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 </p><p> 中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努力学习的最终目标,所以他们在经过中考之后,整个身心都会彻底放松下来,丝毫没有继续学习的力气。经过两个月的假期,在进入高中时心理很难一下子调整过来,进入学习状态用的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在高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学习任务并不是很重,压力也不明显,所以很多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高三才是努力奋斗的时候,高一只需要轻轻松松地就可以了,这样的懈怠情绪使得很多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学习就困难重重。 </p><p> (二)初高中的历史教材有所不同 </p><p>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内容难度比较低,浅显易懂,而且大部分知识都是在介绍基本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这些知识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拿到高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感到有太大的难度。而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内容量大了很多,而且教材的深度也比初中要深入很多,不再单纯是记忆一些历史概念,而是要对历史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这种从初中到高中的难度的跨越是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 (三)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同 </p><p> 首先,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中每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比较少,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对于教学内容中出现的教学重难点可以花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反复的强调和讲解;而高中的历史教材复杂,而且每个星期安排的课时又非常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加快进度,选择重难点知识来进行讲解和强调,而对于一些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消化这些大容量的历史知识,如果这些学生在课下不能认真复习所学知识,就会导致对高一历史学习的力不从心。再者,初中的历史想要取得好成绩,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基础知识就可以了,因为相对而言,初中历史的题目通常都很简单直接,而高中历史的考查点和初中有很大的区别,高中考试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通常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下理解并掌握。学生从初中的被动接受、被动记忆转变为自己要主动探究,这样巨大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会让学生难以适应。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高中历史是行不通的。 </p><p>(四)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 </p><p> 初中阶段的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认真记忆教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就能够取得很好的历史成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不足。而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习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内容的扩充,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和总结去举一反三,探寻历史发展的脉络。很多学生刚进入高中,还习惯于套用初中时期学习历史的老方法,在考试前希望老师能画出考试的重点范围好进行记忆和背诵,这种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记忆的方法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当中是不可取的。 </p><p> 二、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畅问题的方法 </p><p> (一)做好学生思想的衔接学校应和新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初高中学习的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当作一些准备工作,不要将两个月的暑假荒废掉。高一新的历史老师在上第一堂历史课时应向学生明确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学习的艰巨性,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对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习方法的差异也要做出详细介绍,让学生在对高中历史有清楚认识的状态下进入高一的历史学习。</p><p> (二)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准确掌握学生初中所学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历史知识的实际情况,提高历史教学的连续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p><p> (三)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加以调整,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以及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为高中教学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学阶段则把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p><p>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在了解和记忆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这便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困难重重。因此,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p><p> 首先,学生要做好历史的课前预习工作 ,初中阶段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是被动的学习,他们习惯了老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老师考什么自己记什么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而高中阶段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能力,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在课上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p> 其次,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好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书写规范工整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衔接阶段。</p><p> 再次,学生要了解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从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学习,将重点内容勾划在教材上,转变到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以及解题答题技巧等;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