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至1966年,上海有近10万青年响应祖国召唤、热情报名,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号称新疆十万上海知青。这是由国务院牵头,农垦部、上海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实施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性部署。此举既能解决大城市就业的压力,又向边疆屯垦戌边输送了有文化的新生力量。(摘自上海老照片-上海知青在新疆大型画册前言)<div>为了传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为更好地记录和反映上海知青在新疆艰苦奋斗和不断成长的历史,更好地记录和反映上海知青在新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责任担当和努力奉献,更好地记录和反映上海知青在新疆与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奋斗的历史情况,按照“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统一要求,在当年(1965年7月5日)得到敬爱的周总理接见的杨永青领衔的编委会经过两年的艰辛终于编辑出版了这本《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新疆》大型画册,并于2020年8月19日下午在共青团上海市团校召开《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新疆》首发座谈会。<br></div>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刚主持首发式座谈会。 画册主编、1965年7月5日曾经被敬爱的周总理接见的杨永青大姐介绍“上海知青在新疆”老照片的收集、整理、编辑的全过程。 给劳苦功高的杨大姐鲜花! 郑连真精彩的发言:在新疆我们是上海人,在上海我们是新疆人。在新疆魂牵梦绕的是上海,回到上海后魂牵梦绕的却是新疆。我们具有上海人的精明和智慧,新疆人的粗放和豪迈,军人的忠诚和坚强。当年我们开垦的荒田早已成为国家级粮棉基地,我们种的小树茁壮成长,抵御沙尘暴的袭击,我们挖的水渠仍流水潺潺灌溉农田。我们修的道路不断向前延伸不弯。我们风风火火,无愧于时代、任劳任怨,无愧于上海、艰苦创业无愧于兵团、无私奉献,无愧于新疆,热哈买提!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作大会总结发言。 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