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 剧 • 书 • 人

JEAN YANG

<p>对这个活了不到五十岁就把自己印到十美元上的家伙,我的认知是从看剧开始的,然后到书,再到人。</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剧】</div> <p>2015年之后的纽约百老汇最红的当属《Hamilton》无疑,票价炒到四位数。2017年和文青专门去纽约看,高价票$650/张, 至今还是个人记录。看完觉得好震撼,形式新颖,耳目一新。RAP为主节奏快得听着都喘不上气,舞台背景虽然不变但场景切换得让人眼花缭乱。最咋舌的是美国建国之父们全由黑人来演。记得当时还有白人演员起诉剧组歧因为他们不招白人演员。 因为对这段历史不熟悉看得跟不上,不像歌剧啊啊啊半天还有字幕,百老汇剧没有字幕,实在困难,只抓住了汉米尔顿怎么来跟谁结婚怎么死,细节基本放空。</p><p><br></p><p>疫情之间在电视上又看了一遍,以为这下有字幕可重放,仔细一点应该能看懂了,结果还是囫囵吞枣,尤其是第二幕的政治斗争。无奈决定恶补一下,就找到这本书。花了一个月听完,再去看剧,这次能欣赏它文字部分的梗和隐喻,明白人物之间的关系,感觉终于彻底看爽了!花了三年时间,真不容易啊。但也就是这个剧,其他百老汇剧都没这么大研究的兴趣。</p>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div> <p>Ron Chernow 2005年的 《Alexander Hamilton》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得过普立兹奖,亚马逊上评分很高 (本人买书的标准)。缺点是很长,语音书有三十多个小时,每天走路一个多小时也要听一个多月,虽然不是听过的最长的书,但下这个决心也不容易。听到中间感觉要拉回一点现代,岔开去听了丹布朗的《起源》(笔记以前发过)。</p><p><br></p><p>听完之后还是感觉很收获很大:1.了解了这个人能看懂剧了。2.对美国建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风景第一次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越来越发现这种啰啰嗦嗦的书其实也有好处的,更多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独立战争的一些战场,就在如今纽约市内Harlem Heights,那时候是山野之地。现在听着恐怖的黄热病(Yellow Fever), 当时就是季节病,每年来一波。医生治疗方法是放血之类的法子。那么多现在让人毛骨悚然的病放当年就是常见病啊,然而即使这样,人类依然浩浩荡荡疯狂地繁殖扩张到今天这样,所以死亡率不高的新冠更不会怎样对吧?</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div> <p>如果华盛顿是建国之父,麦迪逊是联邦之父,那么汉密尔顿就是政府之父。站在21世纪的Chernow 称汉密尔顿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移民,没有之一。看来他是认为之后的二百年中没有其他移民对美国的贡献能超过汉密尔顿,做贡献要趁早啊。我的总结是,汉密尔顿是天才加全才,即是思想家也是实干家,即是文科翘楚也是武场猛将。 </p><p><br></p><p>汉密尔顿出生在加勒比海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生父是流落到那里的苏格兰人,母亲是当地人,有些黑人血统。因为当时父母没有婚约,汉密尔顿一生都有私生子的阴影。后来父亲跑了,母亲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也去世了,他和哥哥成了孤儿寄人篱下。虽然母亲家里有些产业,但因为他不是婚内的子嗣,即使亲戚们一个个死去财产转了很多手但就是转不到他们这里。汉密尔顿小时候没上过正规学校,从小打工积累了社会经验,十五六岁时写过一篇出色的文章登在当地报纸上,大家开始不相信是孩子写的,见识了这个才华少年之后说人才要到大地方培养啊,于是在贵人资助下,17岁的汉密尔顿1772年在波士顿登录美国,之后在纽约和周边度过了32年,再未涉足过其他地方。</p><p><br></p><p>年轻的天才在美国如鱼得水,在帝国学院(哥伦比亚前身)上了学,还来没得及毕业就参加了独立战争。因为打仗表现出色,被推荐给华盛顿当助手,深得国父信任器重,将信件演讲都是交给他执笔,被人称为华盛顿的儿子,这时候他才22岁。</p><p><br></p><p>战打完了,汉密尔顿当了纽约律师,娶了纽约大户人家的小姐,积极参与到组建联邦和制定宪法的工作中。其实当年把独立的十几个州捏合在一起建立联邦不很容易的,各州要放弃自己的一些权利肯定有人反对,各种派别之间无休止地辩论。美国的党派间政治斗争从第一天开始就如火如荼啊,当时方式主要是报纸上发文章和在面对面辩论,最后气急了还能决斗,比现在手机上动动手发推推生猛多了哈。天才汉密尔顿能写能辩,而且特别擅长篇大论。在著名费城大会(就是构建众议院参议员制那个),他闷了几天后上台,一讲就是六个小时,所有与会者都觉得他讲的不错,就是没有一个人同意他的倾向君主立宪保守观点。这还不是他唯一六小时演讲,在律师生涯后期,有一次法庭上为言论自由做辩护也讲了六个小时。尽管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联邦建立后,汉密尔顿成为联邦者党的首领,以狂人速度写文章为联邦制辩护。再后来他被华盛顿选为第一任财政部长。</p><p><br></p><p>汉密尔顿不仅能写能说,还能干,他从无到有构建了美国政府的税收和金融框架,建立了美国第一家银行,期间他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能从欧洲照搬借鉴,只能自己发明方法解决。这里还有个发现,原来华尔街纽交所在建国之初就有了,割韭菜历史很悠久嘛。在很短的时间里,汉密尔顿把战后负债累累濒于破产的美国,扭转到有盈利的状态,这时候他也就三十几岁。</p><p><br></p><p> 汉密尔顿的政敌是杰弗逊和麦迪逊,也都是建国之父,他们对治国的策略和外交政策不一样。汉密尔顿强调政府的管控,偏向英国,杰弗逊主张小政府偏向法国。杰弗逊的国务院只有五个人,而汉密尔顿的财政部有五百个人!不过财政部负责海关和税收确实活儿多。政敌们不停的互相攻击,在各种选举中勾心斗角,为了当选无所不做,跟现在看到很类似,看来这二百年都是这么乱哄哄过来的哈。无神论者杰弗逊当上联邦第三任总统之后,汉密尔顿觉得美国要完了要打仗了,结果非但没有而且国家还发展得不错,还买下了路易斯安那。杰弗逊上位后小心眼派人专门调查汉密尔顿组建的财政体系的漏洞,但失败了因为调查的人实在找不出毛病。</p><p><br></p><p>如果没有婚外情这个软肋,汉密尔顿也许是会去竞选总统而且有希望赢,当时没有规定只有在美国出生的人才能选总统。年轻的移民国家连政府里都充满的外国移民。婚外情连带的问题首先是女方丈夫对汉密尔顿的纠缠和敲诈,汉密尔顿一边付钱一边继续和女人藕断丝连。被发现后政府搞了调查组查他有无经济上的问题,结果清白因此保住官位。但后这事还是闹得满城风雨,对他的社会名声和家人造成损害。 也有人说汉密尔顿当不了也不适合做总统,因为他不懂得妥协,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p><p><br></p><p>汉密尔顿和夫人伊莱沙生了七个孩子,老大19岁是在决斗中去世,两年之后他自己也在和副总统布尔(Bur)的决斗中受伤一天后去世,年仅49岁。布尔在百老汇剧和书中都被描绘得十分小人,他跟哈密尔顿认识二十几年,除了政见不同并没有没有大的过节,两个人同为律师还一起合作过。布尔还找汉密尔顿借过钱。因为政见不合经常相互批评,当时布尔是副总统公众人物,应该没什么不能批评的。但布尔觉得汉密尔顿说话过分要讨个说法。也许是如果不接受挑战对自己的荣誉有损害吧,已经公开反对决斗的哈密尔顿还是秘密地接受了挑战。</p><p><br></p><p>上天知道汉密尔顿命短,让他快快地在四十岁之前完成他了最杰出的使命。四十岁后他重回本行当律师,但在政治上走下坡路还有抑郁症,很难想象还能恢复往日的辉煌。杀死他的布尔虽然通过一系列官司免于坐牢,但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完结。</p><p><br></p><p>夫人伊莱沙接着活了五十年97岁去世,成了最后一个国父遗孀。在接下来比汉密尔顿一生都长的时间里,她收集整理丈夫的文稿,捍卫丈夫的名誉。有个特别有损汉密尔顿的小册子,由于家人在社会各处不断的收购销毁,如今已经找不到了。而同时汉密尔顿的大量文字保留了下来,近代学者编辑的汉密尔顿的文章有厚厚27卷,两万多页。对于一个没有活过五十岁的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p><p><br></p><p><br></p><p>【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尽量记下些笔记,给以后的自己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