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超高龄”手术禁区,百岁老人右半结肠根治术后康复出院

月月

<p> 2020年7月30日,长治市人民医院消化病中心胃肠外科接诊了这样一位“百岁老人”。他,期颐之年,几十载党龄,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经历了枪林弹雨、艰难困苦,创造了安乐幸福、光明希望,如今却遭受着病痛折磨。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患者因胸闷气短入住我市某院呼吸内科治疗,入院CT检查发现“结肠癌”,患者家属立即向北京等地的专家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患者年龄大、心肺功能差且合并贫血、病情重,手术风险极高。患者家属经多方打听,得知胡文庆院长及其团队在治疗胃肠道肿瘤方面造诣极高,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经慎重考虑后选择入住我院胃肠外科寻求手术治疗。</p> <p>  胡文庆院长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诊疗组,并在第一时间携同宗亮主任、杜卓然医生探望患者了解病情、完善术前检查,对诊疗工作做出了周密安排。经评估,该百岁老人属于超高龄患者,目前诊断为升结肠占位、中度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陈旧性脑梗死、前列腺增生、胆囊结石、肝囊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且该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发生风险大,鉴于患者及家属寻求手术治疗的意愿非常强烈,胡文庆院长团队经慎重分析后认为该患者虽然属超高龄且合并多项疾病,但并非手术绝对禁忌。为全面评估病情并保证围手术期安全,将病历提交至消化病中心,并组织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进行多学科MDT讨论会诊,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肺等多脏器功能的方案,如结合病情指导患者吹气球、低流量吸氧及雾化改善肺功能、踝泵功能锻炼预防血栓栓塞、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输注血液制品改善贫血等,其次,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风险;术后不发生出血、肠漏等并发症;第三,结合ERAS快速康复理念,制定完善的术后康复计划。除此之外,患者心功能差、急性肾损伤等多个重要脏器有功能性病变,承受麻醉能力有限,术中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极高,因此从麻醉计划的制定、方式的选择到手术的实施,均需做好详细、周密的布置。</p> <p>*胃肠外科医疗团队病例讨论</p> <p>*消化病中心MDT讨论(心内科、呼吸科、肾内科、麻醉科、ICU)</p> <p>*各科室专家发言</p> <p>*胃肠外科护理团队安排术后护理工作</p> <p> 术前准备期间,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心快乐的度过了100岁生日,全身心的投入备战。术前一天,消化科王韶峰主任团队以娴熟的内镜技术定性定位,为合理手术方式奠定基础。2020年8月13日清晨,手术、麻醉、护理人员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手术物品、麻醉药品准备到位,随着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核查、推药、插管、消毒、铺单工作有序进行。从结肠的游离到系膜根部血管的暴露,手术思路清晰;从腹腔镜操作到小切口辅助,手术目标明确;从建立气腹到切开吻合,手术操作精准;从腔镜显露到牵开暴露,手术配合默契。经过1小时奋战,手术团队按预期将肿瘤完整切除,并完成了消化道重建,手术过程平稳顺利。</p> <p>*消化科王韶峰主任团队和患者合影</p> <p>*手术现场</p> <p> 手术离不开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王国平副主任带领麻醉团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准确维持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患者体温,为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手术结束后患者立即苏醒,安返病房。</p> <p>*麻醉现场</p> <p>  术后,在医疗方面,院长带领胃肠外科医疗团队每日查房,根据患者每日恢复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护理方面,科室从术后疼痛管理、心肺功能的保护、基础护理、术后康复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多个角度制定周密的计划,并进行专人护理;在患者方面,患者及家属充分信任、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计划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极高。2020年8月29日,患者痊愈出院。家属感慨到“老人的康复离不开你们的精确诊断、精准治疗、精细护理!”胡院长谦逊地向家属摆了摆手,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正是有了你们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才坚定了我们做这台手术的决心,这既是我院多学科紧密配合、互相协作的结果,也是咱们医患互信,共同努力的结果!”</p> <p>*胡文庆院长、崔鹏主任、宗亮主任查房</p> <p>*护士精心护理</p> <p>*患者术后第一日床旁活动,第二日下地活动</p> <p>*患者和医护人员合影</p> <p> 本次超高龄手术禁区的成功突破,是我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医务工作者用心守护病患、坚持践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准则的一个缩影。每位患者的康复,背后都闪耀着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大医精诚。正是这种对患者的责任,督促我们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挑战禁区,勇攀医学高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