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E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美国的生物学课程研究会 (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 BSCS) 提出。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E教学模式的提出</span></h1><p><br></p><p>第一阶段:Atkin-Karplus学习环教学模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早期, 美国进行了第2轮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物理学家卡普拉斯 (Robert Karplus) 主持了“科学课程改进研究” (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 SCIS) , 并开发出了SCIS课程。之后, 亚特金 (J.Myron Atkin) 开始在教学中融入Karplus的科学教育思想。他们认为, <b>学生通常无法发现或自我构建科学概念, 因此,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运用先前概念 (prior knowledge) 来探索新的科学概念, 然后再由教师分析相应的观点, 引入科学概念, 并最终使学生构建科学概念。</b>基于这种教学理念, 他们在SCIS教师用书中提出了由<b>“初步探究” (exploration) 、“概念引入” (term introduction) 和“概念应用” (concept application) 3个环节构成的Atkin-Karplus学习环教学模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初步探究:</b>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最初的体验和探究。</p><p><b>概念引入:</b>教师引入关于所学主题的新概念 (或术语) 。</p><p><b>概念应用:</b>学生在新情境中使用术语和应用概念。</p> <div style="text-align: left;">第二阶段:5E教学模式</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20世纪80年代, BSCS进行了开发小学科学和健康课程的研究项目, 该机构认为若要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 并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探索, 更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学生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的先前概念,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 或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展示和暴露已有概念, 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因此, 在Atkin-Karplus学习环的3个教学环节之前增加了“引入”环节。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概念构建进程, 即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 因此, 在最后又增加了“评价”教学环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1989年, BSCS基于以上考虑, 在原有学习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5E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共包括5个教学环节, 即参与 (engage) 、探究 (explore) 、解释 (explain) 、精致 (elaborate)(也有称之为迁移) 和评价 (evaluate) , 简称5E教学模式。其中“引入”和“评价”是新增的2个环节, 而“探究”、“解释”和“精致”则与原来的“初步探究”、“概念引入”和“概念应用”相对应, 只是改变了名称, 其实质相同。<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5E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font></h1><div><br></div> <p>文献:</p><p>[1]王健, 李秀菊.5E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理科教育的启示[J].生物学通报, 2012, (3) :39-42.</p><p>[2]赵呈领,赵文君,蒋志辉.面向STEM教育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3):106-112.</p> 【赵振国工作坊简报 第50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