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行(五)--李家山村和碛口

欣欣

前一天游玩了龙洲波浪谷后到靖边县城住宿,早晨外出早餐时拍了几张街景,不得不说,近几年国家的发展,各地的城市建设都很不错。<div>  7月16日,从靖边去山西碛口,260公里,导航显示需4小时10分。</div> 今天行车基本大方向是从西往东横贯陕北,高速公路两侧一路都是依山势而建的窑洞,是当地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由于开车不方便拍照,这是在一处高速公路休息处所拍。 所经之处,山脉上的植被稀疏,看得出,若不是大力人工植绿,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景色。 约200公里的高速公路后,导航提示下高速。一看是柳林县,曾经住过几年上海的柳林路,车靠路边停下看看吧。 眼前是三川河,通黄河,这里河床很窄。<div>  我们的车就是从前面的桥过来的。</div> 今天是整个行程中距离最远的一天,260余公里,导航显示需4个多小时,说明有小路。<div>  下高速,出柳林县城就上了省道,见识了山西产煤大省的道路状况,尘土飞杨,坑坑洼洼,让你很自觉地限速,否则吃足“弹簧屁股”。进出了一趟山西,后备箱玻璃窗及倒车摄像头都看不清外面了,全被泥土覆盖。</div><div> 路上没见矿,但一家家挂着煤业公司的厂家不少,可能厂区内有矿道口。</div><div> 开着开着道路越来越狭窄,七拐八弯地在山里了,原来导航没有事先提醒,自说自话变道了,原本应该省道一直往北,然后向西从碛口古镇东面进入。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车导向了不知名的翻山越岭小路,最后是在碛口古镇的西面方向过去。已经这样了,只能继续听导航的。</div><div> 继续了一段行程,越开越不对,导航又指向了一条上山小路,是条泥路,且很狭窄,两车交会都困难。想想不对,停下想对策,这时山上下来一辆小货车,同伴果断上前拦住车,向司机求助。是辆京东送货车,知道我们要去碛口,快递小哥司机说,跟着我的车开。他带着我们进入一个工厂,在厂区内绕来绕去,穿过一片建设工地,最后在一个下坡处停下,走到我们车前,指着前面横着的一条路说,下坡,沿前面的路右拐就可到了。他就又开回去了,他是特意带我们过来的,遇到好人了。京东快递小哥赞一个!</div><div> 终于开上正道了,是条建设中崭新的道路,沿着黄河。若没遇到这位快递小哥,真不知导航会把我们引向哪里。建设中的祖国大地,导航都来不及更新。</div><div> 沿黄河北行,应该会先经过李家山村,原来计划是先去碛口古镇,再来李家山村,既然导航出错线路改了,那就先去李家山村吧。</div><div> </div><div> </div> 李家山村距碛口5公里,碛口是坐落在黄河边的商业古镇,而李家山村则是隐秘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而村落中明清时期的首富、次富等,则是在碛口镇上的做生意的。所以两处村镇还是有点关系的。<div>  是个依山而建的古村落,被著名画家吴冠中引以为傲、称为一生三大发现之一。2009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div> 李家山村建在山顶的一处山窝,俯视、侧视都是个U字形,俯视的开口朝南,侧视的开口自然朝上是天。<div>  两侧近乎70度的山体,沿级而上,整个村落依山而建,下面的房顶就是上面的院子,村里的交通由坡道与台阶构成,成为院落与村里的连接纽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最多处达11层。</div><div> 我站的位置是村子的西坡,照片是东坡,正值下午3点,太阳西斜,光线都照射在东坡的房子上。</div> 照片的左边部分是俯视U字形的底部,我站的位置还是西坡,中间及右边的下面是村落的底部,即侧视U字形的底部。 侧个身,看西坡。 东坡最南边。 南边开口处,山脉层层梯田,如今也都退耕还林了。 我们沿西坡村道一路向下,再从东坡的底层迂回向上,参观了整个村落建筑。 下层的已经人去落空,上层还有人居住。 想起了5月在贵州游玩的镇远古镇,民居建筑中的“歪门邪道”。凡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据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能“财不露白”。<div>  这里也有不少“歪门邪道”,同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可能相传而来的吧。</div> 村中石道,很陡峭。一级级斜向链接,中间加横档,说是方便牛羊驴上下,感觉雨天人走在上面易打滑。 转到东坡上层了,照片是西坡。 西坡的建筑没有东坡密集。 这位是村里的明星导游老李,有一副好嗓子,我们在东坡转悠时,听见他在西坡唱信天游。到这正好打个照面,问他可否拍个照,他说,我带着客人呢,要他们同意。游客说,没关系,照吧。 西坡窑洞院落少,但有大户人家,西财主大院。 现今西财主大院部分开民宿,原本入内参观2元一人,由于我们买了他家冷饮,得以免票。 离开李家山村,下山回到沿黄河边不知名公路,没多远碛口景区及地质公园标志在河畔路旁。下车看看。 河对岸是陕西。我们是在下游20多公里处高速公路上过黄河,从陕西境内进入到山西的。 正前方,黄河滚滚从上游而来。 <p>  照片的右边是湫水河,发源于山西兴县,在临县的碛口汇入黄河,真正的陕西省内河。</p><p>  从东而来的湫水河与北向而至的黄河在此交汇,裹挟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了砾石滩。</p><p> 照片中建筑群落就是碛口古镇。</p> 碛口古镇,西临黄河,北面湫水河,背靠吕梁余脉卧虎山。<div>  照片中最高处建筑是黑龙庙。</div> <p>  碛口古镇,兴旺于清朝至民国间。北向而来的黄河一路奔腾至此,原本400米宽的河床,一下猛缩至80米,河水汹涌,危机四伏。于是碛口成为了运输方式转换的地点,无论大小船筏,一到碛口便意味着水路的终结和陆路运输的开始。</p><p>  碛口凭借运输方式转换特殊的地理位置,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2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埠重镇,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交往的一个枢纽。</p><p> 古镇内建筑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p> 一到古镇先找住宿,碛口是整个行程中唯一没有事先预定或有意向的住宿地。面向黄河的黄河宾馆,古色古香的建筑,进去看了,还可以,就住这家。 宾馆门前,隔着石板路就是黄河。 经营者,老板娘。 窑洞式宾馆,依山而建有5层,没有电梯,我们住一层。<div>  这是清朝道光年间所建的5层窑洞四合院,属古镇的重点保护院落。最初主人建好后,是作麻油转销栈(未曾知道200年前晋西麻油生意这么兴隆,现只知道山西醋和汾酒闻名),取名“荣光店”。可以理解为,是一处集交易商铺、客栈歇脚、自家居住于一体的建筑物。</div><div> 不足200年间,子孙无能,几易其主,然后又充公再出售,现在的主人在1999年购得,开设窑洞客栈。也是山西一众美术艺术学院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div> 一个炕,2个单人床。一晚一间90元。行程中最为节省的一晚,当然,行程中唯一一次使用了自带睡袋。陕北行,也算体验过了睡窑洞。 第二天早晨起床,问小外孙,到现在为止,喜欢哪家酒店?以为他会说窑洞,因为从未体验过睡大炕。未料,他回答,是在延安时候住的酒店。小小年纪竟也会辨别酒店的差别了。 安顿好住宿,游走古镇。 又见“歪门邪道”。是早先的贸易局所在地。 为了贸易局查询资料,又补了历史知识。碛口在抗战时期属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与对岸的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晋西北根据地占据着黄河东岸,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屏障,阻击日本侵略者西进,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div>  这个贸易局是1940年至1948年间设立,是受共产党领导的,任务是调节解放区市场,管理税务,缉私大烟、银元等。</div> 碛口镇是在卧虎山下,建筑随地势而建,背山面河,前低后高。主街道从东往西沿湫水河到入黄河口,再拐向北沿黄河。与主街道相垂、顺卧虎山坡建有11条兼具排洪和通行的巷道。这个设计很有特色。<div>  有一定坡度,路级的铺设与李家山村一样,没有台阶,横石为级。</div> <p>  我们“私自”闯进了一所院子,一对老夫妇在吃晚饭(右前),叹息道,好大的院落啊,修整一下也可开客栈的。</p> 然后走石道上到上层院落,很整气的四合院,位置好,视野好。出来一位住家,告诉我们,下面的四合院住了8家人家,我们还以为是独家独院呢。 那楼上这一排几户?他说4户。中间2间是他家,他的老母亲闻声也走了出来。 他允许我拍下他家内景。真实的一户古镇居民,做市面就是一张炕。 沿黄河边复向前,又到一处古建筑--四合堂,现也是经营客栈。建筑年代及早年的经营内容与荣光店一样,建于清道光初年,做麻油买卖。 规模似不及荣光店。 厘金局。是清末民初的政府机构,专收各大小商号的印花税的。可见当时这里商贸的兴旺程度,为收这一种税,可专设一个局。 现里面是民居。 转身回看这一段街景。待走完古镇,发现还是喜欢这一段,沿黄河的关系吧。 镇上有条背街,叫明清街。顾名思义,街上的建筑是明清时期始建的。 镖局。从前的保安吧。据说镖局的开山鼻祖是山西人。 <p>  初看到此老汉很激动,羊皮袄、绑裤腿、扎头巾、大烟枪,典型的黄土高原汉子装束,以为当地有人日常还是这样穿着,后来发现,是提供付费拍照的。事后想想,追着别人拍了好几张,结果一文没给,有点不应该。</p> 这条明清街上卖的东西各式各样。 这门店原是私人钱庄,开设于光绪年间(1871-1908),阎锡山统治山西(始于1911年),开设晋胜银行,在碛口有门店,不久这家私人票号就倒闭了。算算时间,这家钱庄持续经营没多少年。 出明清街就是面向湫水河的一个大广场。背书,九曲黄河第一镇。黄河上游还有许多城镇,这里自称第一,可能是缘于清末民初时的商贸发达吧。 登高去黑龙庙。 登高途中经过一个早先商会的院落。 还有一个当铺。 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庙内正殿祭祀龙王,左右两侧祭祀风伯、雨伯,祈祷保佑风调雨顺,也是船家供奉的保护神。 与正殿相向的是座戏台。据说有奇特音效,无扩音设备,声音可扬10里之遥,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当然肯定是唱戏的有付好嗓子。 戏台两侧是看台。设有石碑,上面是清道光30年即1850年重修黑龙庙的捐赠记录。 戏台背面两侧各有1个观景台。一个是钟亭,正好望见湫水河与黄河交汇。 另一个是鼓亭。 戏台的后台,可理解为演员换装小憩处。 山上可俯瞰碛口古镇。 下山。 古镇的黄河一侧石堤下,是古码头所在。想象一下,清末民初,一艘艘商船停泊于此,上岸就是一家家商贾大院,热闹非凡。 听听黄河水。 选了一家河畔饭店晚餐,首尝黄河鲤鱼,忘了拍照。<div>  到了黄河沿线,各家饭店的招牌就是黄河鲤鱼,我们一共吃了3次。价格每斤几十元到一百多元都有,这里算中等,记得好像70、80元一斤吧。都宣称是生长在黄河里的鲤鱼,其实看看裹挟着泥浆的滔滔黄河水,担心河里的鱼都会窒息。</div> 黄河边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