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马腰以前是乡,后来是镇,而现在只是村的建制。</p><p> 而据清康熙朝高必腾《乌程县志》载:邑东有南浔、乌镇、马要、淤溪诸大镇。可见马腰在古代是与南浔齐名的重镇。另据周庆云《南浔志》里记载,元代至明代初年,南浔镇归属马腰后潘村巡检司管辖。至今南浔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中所展示的五位高官中,就有两位其实是马腰人,而且是亲哥俩。</p><p> 南林这个地名也大有来头。南宋淳祐末年,南浔镇由两个村落合并而成,处在南栅的叫南林村,北栅的叫浔溪村 。南林村中有南林寺,据说初创于五代吴越国显德年间,寺址位于后来的报国寺附近。</p><p> 不知从何时起,南林村移置于马腰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包括斜桥兜、御史兜、西林村、烧箕兜、莫家湾、升罗兜、杨安兜等自然村。</p><p> 阳安塘古称马溪,西起白米塘,迤东至池亭漾。她千百年来灌溉了两岸肥沃的土地,滋润着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乡民。</p><p> 阳安塘从南林村穿村而过,其它自然村都在塘南,唯独杨安兜在塘北。不知是塘因兜而得名,还是兜因塘而得名,反正塘、兜同名,“阳”与“杨”只是异写。</p><p> 杨安兜不算小,东西两岸七八十户人家,徐姓最多,其余倪、沈、温、付各有分布。</p><p> 兜南跨阳安塘原有阳安塘桥,系五孔石梁古桥。此处水流清澈,正是孩子们夏日嬉水的天堂。也因此桥处在湍急繁忙的水道上,经常受到船只撞击,大约二十五年的一撞,使桥彻底摧毁。后在古桥稍往西位置重建阳安塘桥,留存至今。</p><p> 杨安兜西北也有古桥与李家埭相通,村民不知古桥大名,只称石桥。但从拆建过的桥身处,分明能看到“万寿桥”的字样。</p><p> 沿石桥头往东称罗家湾,田间地头留存的破砖碎瓦,依稀能印证村民口中当年此处的大户人家。</p><p> 再往东称后外环,一座小庙矗立其中,称盘陀圣庵,面宽三间,前置庭院、外构围墙。自古以来,有桥有庙才有聚集,才有水晶晶的江南乡村。</p><p> 庙南有一座机埠,称坟桥机埠。当年大兴水利,造机埠用的石料都是有来头的老石头。据说此处用的,正是取自本村斜桥兜,斜桥兜当年繁华好似一个集镇,金氏留存的石帮岸正好成就了一座座机埠,也算作出了另一番贡献。</p><p> 如今,为了成就南浔的高铁梦,杨安兜被整体拆没了,包括村后的小庙、机埠,甚至古桥。但人们不应忘记,这个与马溪同名的水晶晶的美丽村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