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我来了

美友25600080

<h3><br>  “辰山,我来了!”这个标题早就想好,因为太想爬这坐山了。辰山,作为建瓯的第一高峰,想了几十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成行,近几年体质见差,更是以为此生再无可能登上辰山之巅。此次成行,要说三声“感谢”,感谢雪戈兄,不是你今年拉我去登山,我不知道自己会这么热情的爱上这项运动。感谢登山运动,舒展了我的心肺,锻炼了我的身体。当然,还要感谢华真公主,你的盛情邀请,达成这个说走就走的辰山之行。<br>  <br></h3> <h3>  辰山高,辰山美,但这都是传说,无论如何的遐想,也不如亲身投入你的怀抱。2020年8月15日,辰山,我来了!尽管有了思想准备,我依然被你的美所震憾。<br></h3> <h3> 美,从远眺开始<br><br>  欲睹辰山的芳容还真不容易。驱车百里,到达东游镇的初里自然村,再乘“驴子”(四轮拖拉机)行17.8公里的简易机耕路,才到达辰山脚下。但美早已荡漾开来。<br></h3> <h3>  初里是一个很小但很整洁的村子,接待客人的是一个方形平房,院子中间有一个池塘,池塘上面建着一个四角的亭子,客人来此品一口高山乌龙,欣赏脚底嬉戏的锦鲤,美妙旅程就宣告开始了。<br></h3> <h3>  沿着机耕路行驶,时不时就看到辰山露出她的小脸,虽然还很遥远,却奇特地格外清晰,好像要打破透视的原理。我想,这大概是辰山距离太阳更近的缘故吧。越来越近,激动而忐忑的心就战胜了乘坐“驴子”的惊心动魄。辰山,我来了。<br></h3> <h3> 登顶,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br><br>  怕登辰山,最主要是怕负重前行,帐篷、睡袋、衣物、食物、饮用水,这些必备物品轻松超过20斤。下了“驴子”,我背着沉甸甸的行囊,绑上护膝,套上袖套,戴好遮阳帽,拄着登山杖,跟着大队人马鱼贯而行。<br>  </h3> <h3>  从山脚到山顶,爬升的高度是738米,中间全是上升的阶梯。不知道是行囊太重还是海拔太高(海拔1822米),脚步格外沉重。我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稳步徐徐向上行走。许多人告诉我,登山很伤膝盖,我却不这么认为。只要上山的每一步踏实了走,下山遵循一个“慢”字,登山就能够锻炼膝盖。近半年频繁登山,我的膝盖有了很大好转,就是最好的证明。<br></h3> <h3>  登山,永远不要忘记抬头和转身,因为山上的美景要抬头才能看见,山下的美景就需要你的转身。抬头远眺,山顶越来越近,前行的信心也就越来越浓;偶尔回眸驻足,远山层峦叠嶂,湛蓝的天空白云千变万化,心情“喜洋洋者也”。行走一个多小时,先头的驴友们已经在欢呼呐喊,我知道,就要登顶了。</h3> <h3> 傍晚,是云霞的世界<br><br>  辰山之巅几乎没有树木,绵绵的草丛间是一株株低矮的杜鹃,散落的石块让满满的绿生动起来,微风徐过,翠色就不断流淌起来。<br></h3> <h3>  登顶之时已是下午4点,厚厚的云层肆无忌惮地遮挡了夕阳,太阳则顽强地舒展着自己的光芒,阳光与云层的激情碰撞,却演绎出绝美的云霞。<br>  </h3> <h3>  山巅的空气格外洁净,没有云彩的天空,是纯净的蓝,蓝得没有一点瑕疵。云朵聚集的地方,展现的则是单纯的白,比雪还要白,像浪花翻滚,像雪山堆积,像海市蜃楼,有流动的,有静伫的,回眸之时,又有了新的气象,让人惊叹不已。阳光透过云彩,把上层云朵的边缘映得格外清亮,好似大鹏展翅;云朵和山峦之间,则映射出万道霞光,宛如琼楼玉宇,蓬莱仙境。这一刻,我只想静伫山巅,放空自己,让身心与辰山融合,交流这份纯净。<br></h3> <h3> 清晨,感受日出的大美<br><br>  凌晨4点,天空已经泛白,带着对日出的期盼,我们钻出帐篷,聚焦到观景台。<br></h3> <h3>  观日出,总是驴友们最期待的时刻。墨黑的夜空,远处拉出一条粉红的直线,霞光微露,粉线下是沉静的大海,海面下偶尔显露礁石;粉线上方,月亮露出半边脸蛋,启明星安静的在一旁陪伴。</h3> <h3>  渐渐的越来越亮,粉红线下浪花开始翻滚,近处起伏如爆烈的蛟龙,边上万马齐喑卷起滚滚尘土,远处沉静如安详的处子。再后来,所有的浪花都咆哮而翻滚起来,巨大的浪花汹涌怒放,气势磅礴。</h3> <h3>  突然,一粒火红的钻石跳跃而出,霎时间,浪花安静下来,近处的山峰一片一片从海底显露出来,钻石越跃越大,山峰越显越多。</h3> <h3>  “快点,快点!”我招呼着伙伴们,用手心捧起这颗闪亮的钻石,快速按下快门,记下这美好的瞬间。<br></h3> <h3> 终于,太阳跃出地平线,把整个山巅照得亮堂起来,云流淌群山之间,山峰时隐时现,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大家都光彩起来。这样的美景与愉悦交织起来,让我不禁放声高歌:<br>  云卷云舒云霞生,清山绝立朝阳横。<br>  逐日迎风纵情唱,山登绝顶我为峰。<br></h3> <h3> 下山,聪明反被聪明误<br><br>  带着这份舒畅,伙伴们整好行囊,准备下山。飒爽的华真公主提出挑战另一条下山路线,徒步4小时到香岭村汇合。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司机们原路返回,我们老少6人踏上这条陌生的道路。<br>  </h3> <h3>  一路说说笑笑,旅途格外轻松,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时,我们来到一片竹林,目光穿过竹林,我看到林下一条道路,提议不走寻常路,穿林而下。这是一个付出代价的决定,“聪明”的我很快尝到小聪明的苦果。原来,这根本不是我们下山的路,而是一条断头路。前行不久,我们在一个岔路口选择了比较陈旧的道路,越走越窄,直到走到一块巨石前,我们看到了道路的尽头。回到岔路口,我们往另一条路走去,十多分钟,我们来到了一个笋场,道路戛然而止。继续回头,又到了一个笋场,又是一个道路尽头。山间信号极差,每个人的手机都电力告急,我自怨自艾,伙伴们反过来安慰我,华真公主还乐得起来,说到,这不正是越野的趣味吗?<br></h3> <h3>  稍作修整,我们不再侥幸,重新往回,终于回到正确的路线。接到我们求救信号的伙伴,安排又一辆“驴子”迎接我们。下山的路,我们走了将近6个小时,行囊像小山一样压着,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这是辰山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br></h3> <h3>  辰山,我走了!短暂的分手预示着下次的相聚。辰山,我还会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