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颂歌词

海棠秋韵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树红花照碧海</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团火焰出水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珊瑚树红春常在</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风里浪里把花开,哎!</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云来遮,雾来盖</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云里雾里放光彩</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风吹来,浪打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风吹浪打花常开,哎!(重复一遍)</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盏红灯照碧海</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团火焰出水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灯高照云天外</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火焰熊熊把路开,哎!</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云来遮,雾来盖</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云里雾里放光彩</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风吹来,浪打来</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风吹浪打花常开,哎!</b></p> <p>向经典致敬</p><p>在荏苒时光中聆听永恒的旋律</p><p>在岁月的长河里品味民族歌剧的魅力</p><p>那一幕幕红色的经典</p><p>在岁月的涤荡中更显芳华</p><p>就让我们在追忆中吟唱经典</p><p>回忆老时光</p><p>歌剧《红珊瑚》作品介绍</p><p>歌剧《红珊瑚》讲述的是国内第三次革命战争胜利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一起解放珊瑚岛的故事。歌剧《红珊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作词编剧,王锡仁、胡士平作曲,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首演于北京,大获成功。</p><p>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的珊瑚岛(即浙江台州——江山岛、大陈岛),表现了当地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盼望解放的心情,也深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对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p><p>歌剧《红珊瑚》的成就价值,不仅在于它具有革命的新内容,鼓舞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对部队战士和人民群众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艺术上继承发扬了民族戏剧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p><p>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剧《红珊瑚》中的经典唱段《珊瑚颂》、《海风阵阵愁煞人》。</p><p><br></p><p><br></p><p>《珊瑚颂》歌词借物抒情,以物喻人,借红珊瑚来隐喻渔家女珊妹勇敢坚毅、勇于斗争的精神。既营造出珊瑚与风浪斗争的意境,也倾诉出对珊妹的赞美和歌颂。曲式结构为二段式,句式结构工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p><p>作为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曲,《珊瑚颂》兼具文学性和可唱性,为整部歌剧奠定了雅俗共赏的基调,成为红色经典之作。</p><p>《海风阵阵愁煞人》</p><p>《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中国经典歌剧《红珊瑚》中炙人口的一首名曲,创作中运用了戏曲“板腔体”结构,由散板、慢板、快板来支撑歌曲的节奏变化,采用了戏曲中“起平落”的结构形式,以河南戏曲为主,汲取了河南梆子的艺术特色,细腻的刻画出人物形象与情感。</p><p>歌曲融合传统戏曲音乐中特色的拖腔、帮腔以及西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方式,突出音乐戏剧性,强化剧中人物性格。</p><p>全曲为带引子的三段式,其中引子部分第一句采用戏曲音乐中的“紧拉慢唱”来营造紧张情绪,采用戏曲散板的演唱方式,体现珊妹善良又倔强的性格。</p><p>《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一首民族气息浓厚,感情变化丰富,音域变化较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正确的咬字吐字,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p> <p>向经典致敬</p><p>在荏苒时光中聆听永恒的旋律</p><p>在岁月的长河里品味民族歌剧的魅力</p><p>那一幕幕红色的经典</p><p>在岁月的涤荡中更显芳华</p><p>就让我们在追忆中吟唱经典</p><p>回忆老时光</p><p>歌剧《红珊瑚》作品介绍</p><p>歌剧《红珊瑚》讲述的是国内第三次革命战争胜利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一起解放珊瑚岛的故事。歌剧《红珊瑚》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作词编剧,王锡仁、胡士平作曲,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首演于北京,大获成功。</p><p>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的珊瑚岛(即浙江台州——江山岛、大陈岛),表现了当地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盼望解放的心情,也深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对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p><p>歌剧《红珊瑚》的成就价值,不仅在于它具有革命的新内容,鼓舞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对部队战士和人民群众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艺术上继承发扬了民族戏剧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p><p>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剧《红珊瑚》中的经典唱段《珊瑚颂》、《海风阵阵愁煞人》。</p> <p>歌剧电影《红珊瑚》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出品。该片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由王少岩执导,周祖同、王云、崔长春、凌爱班、林东华等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珊瑚岛的故事。</p><p>主题曲:《珊瑚颂》。</p><p>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等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p> <p>歌剧《红珊瑚》是继1952年马可创作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之后的又一部成功的“歌剧戏曲化”作品。它把“一次歌剧戏曲化的实践”作为创作追求目标,从剧本情节设计的戏曲化和戏剧文学语言的特色入手,以音乐戏剧性的展开方式,运用民歌和河南梆子的音乐素材,借鉴戏曲的版式、韵白等戏曲化表现手法,塑造出了珊妹生动的音乐形象和舞台形象,创造出了这种深具民族音乐风格和特色的“歌剧戏曲化”。</p> <p>《红珊瑚》故事是围绕解放军夺取蒋占区一江山岛、大陈岛为主线展开的。</p><p>歌剧概括</p><p>故事讲述渔霸七奶奶为巴结国民党军官窦司令帮助她守岛,将渔家女珊妹租给窦司令为妾。珊妹为还债给重病的爹爹治病,被逼答应。途中珊妹跳海逃到一个岛上,遇到解放军王永刚和疑似恋人的阿青而得救。后来又掩护王永刚躲避敌人的搜捕。为迎接解放军解放珊瑚岛,珊妹不顾身体受伤以及个人安危高举红灯为信号。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迎来了珊瑚岛的解放。</p> <p>歌剧简介</p><p>《红珊瑚》</p><p>九场歌剧</p><p>●编剧:赵忠 钟艺兵 林萌梧 单文</p><p>●作曲:王锡仁 胡士平</p><p>●导演:俞慎</p><p>●设计:张俊立</p><p>●指挥:古鸿嗣</p><p>●首演:1961年10月</p><p>●演出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p><p>●剧中人物:</p><p>珊妹(女高音)—— 渔家姑娘,十九岁</p><p>王永刚(男高音)—— 海军部队侦查参谋</p><p>徐宝隆(男中音)—— 老渔民,珊妹的父亲,五十多岁</p><p>老德顺(男低音)—— 打更老人,六十多岁</p><p>吴大妈(女中音)—— 渔妇,五十多岁</p><p>阿青(男高音)—— 海军侦查员,吴大妈的儿子</p><p>海旺(男中音)—— 渔民,三十多岁</p><p>海旺妻(女高音)—— 渔妇,三十多岁</p><p>渔民甲(男高音)—— 二十多岁</p><p>渔民乙(男低音)—— 二十多岁</p><p>渔民群众若干。</p><p>富蓉花(女高音)—— 渔霸候七的老婆,四十多岁</p><p>孙富贵(男高音)—— 保长,候七的管家,渔行掌柜,四十多岁</p><p>老三 —— 保丁</p><p>保丁甲、乙、丙、丁</p><p>麻副官(男低音)—— 蒋匪军官,三十多岁</p><p>蒋匪兵若干。</p><p><br></p> <p>剧情介绍</p><p>《红珊瑚》故事是围绕解放军夺取蒋占区一江山岛、大陈岛为主线展开的。</p><p>故事发生在1950年秋东南沿海,解放初期的珊瑚岛(即浙江台州的一江山岛、大陈岛)上,渔霸七奶奶为巴结国民党军官窦司令帮助她守岛,将渔家女珊妹租给窦司令为妾。珊妹为还债给重病的爹爹治病,被逼答应。途中珊妹跳海逃到一个岛上,遇到解放军王永刚和疑似恋人的阿青而得救。后来又掩护王永刚躲避敌人的搜捕。为迎接解放军解放珊瑚岛,珊妹不顾身体受伤以及个人安危高举红灯为信号。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迎来了珊瑚岛的解放。</p><p><br></p><p>该剧选曲《珊瑚颂》、《红灯颂》、《海风阵阵愁煞人》等唱段脍炙人口,至今仍深受广泛喜爱。虽然这部以浙江台州为背景的歌剧作品,却完全采用了河南地区的民歌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