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越窑执壶

溪山剑桥

<p>图文编辑沈建乔</p><p><br></p> <p>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p><p>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p><p> 唐代诗人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非常喜欢壶中之酒,常常喝的大醉。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中国的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豪杰喜欢这壶中之物。或酒或茶,演绎出人间无数荣辱成败,悲欢离合的故事。</p> <p>执壶,是一种用金属或陶瓷制作的有嘴有把的大肚容器,古代主要用来盛水、酒等液体。</p> <p>越窑青瓷执壶的前身是鸡首壶,创烧于三国末年,流行于六朝时期。</p><p>西晋时鸡首壶器形比较矮胖敦实,是在盘口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鸡首贴塑在壶肩部低矮无颈,鸡嘴有通的也有实心的。</p> <p>  西晋鸡首壶</p><p> 高18厘米 口径9.5厘米</p><p> 浙江古越轩藏</p><p><br></p> <p> 西晋盘口鸡首壶</p><p> 高7厘米 口径3厘米</p><p> 浙江古越轩藏</p><p><br></p> <p>值得一提的是余姚博物馆藏的青瓷提梁鸡首壶,堪称西晋时期的绝品。壶身为圆腹盘口,装饰有形象逼真的鸡首和鸡尾,提梁上造型生动的黄鼬,还有俩人物坐像,其工艺己达到非常高的水平。</p> <p> 西晋提梁鸡首壶</p><p> 高24厘米 口径11.8厘米</p><p> 余姚市博物馆藏</p><p><br></p> <p>东晋时的鸡首壶也是圆腹盘口,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成为壶流,冠加高,鸡尾消失,把柄高于口沿。也有羊首壶出现,鸡音通“吉”,羊古同“祥”,有寓意吉祥之器。</p> <p>  东晋鸡首壶</p><p> 高20.8厘米 口径7.5厘米</p><p>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藏</p><p><br></p><p><br></p> <p>  东晋点彩鸡首壶</p><p> 高19.5厘米 口径10厘米</p><p> 浙江古越轩藏</p><p><br></p> <p> 东晋点褐彩羊首壶</p><p> 高22厘米 口径10.7厘米</p><p> 故宫博物院藏</p><p><br></p> <p>南朝时期壶身加高,鸡颈也加长,盘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都为双系,用莲瓣纹装饰壶身是比较典形的工艺手法。</p> <p> 南朝覆莲瓣纹鸡首壶</p><p> 高39厘米 口径9.3厘米</p><p> 慈溪市博物馆藏</p><p><br></p> <p>  南朝莲瓣纹龙柄鸡首壶</p><p> 高34.5厘米 口径11厘米</p><p> 浙江古越轩藏</p><p> </p><p><br></p> <p>唐代执壶替代鸡首壶,早期的特征为鼓腹,短流。</p><p>唐代中晚期随着越窑青瓷工艺的不断进步,上林湖畔“类冰类玉”的秘色瓷产生了,并成为皇家使用的贡品,“臣庶不得用”。这是一种制瓷工匠汲取大自然精华,并附合社会审美理念的产品,成为千古一绝。执壶的颈和流逐渐加长,整体向秀长过度。</p> <p>  唐代执壶</p><p> 高14.3厘米 口径6.1厘米</p><p> 故宫博物院藏</p><p><br></p> <p>  唐大中元年铭文的执壶</p><p> 高27厘米 口径10.3厘米</p><p> 上海市博物馆藏</p><p><br></p> <p> 唐代带盖执壶</p><p> 高16.6厘米 口径5.2厘米</p><p>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p><p><br></p> <p>  唐晚期秘色瓷瓜棱执壶</p><p> 高17厘米 腹径12厘米</p><p>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藏</p><p><br></p> <p>五代至北宋初越窑青瓷制品更加精致灵动,壶身多有瓜棱,流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并与注碗相配。有一种替代金银器的趋势,此时的执壶大都在壶身上刻划各种精美的图纹,增加了执壶的观赏性。</p><p><br></p> <p> 五代执壶</p><p> 高14厘米 口径4.7厘米</p><p> 慈溪市博物馆藏</p><p><br></p> <p> 五代双系执壶</p><p> 高12.6厘米 口径4.8厘米</p><p>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藏</p><p><br></p> <p>  五代人物纹秘色瓷执壶</p><p> 高18.2厘米 口径4.5厘米</p><p> 首都博物馆藏</p><p><br></p> <p> 五代秘色瓷执壶</p><p> 高18.8厘米 口径5.6厘米</p><p>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所藏</p> <p> 北宋初秘色瓷六棱执壶</p><p> 高19厘米 口径4厘米</p><p> 浙江古越轩藏</p><p> </p> <p> 北宋八棱形刻花执壶</p><p> 高24厘米 口径3.8厘米</p><p> 浙江古越轩藏</p><p><br></p> <p> 北宋人物纹秘色瓷执壶 </p><p> 据传是韩国博物馆收藏</p><p><br></p> <p>器形多姿的单色釉越瓷执壶,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真谛,“类冰类玉”、“千峰翠色”的质感是越瓷工匠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反映出了越窑制瓷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对其它窑口的影响深远而广泛。</p><p><br></p><p><br></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越窑青瓷文化史》、《中国越窑青瓷》、《古越瓷晖》及网络图文。</p><p class="ql-block">感谢师友的支持和指导!</p><p class="ql-block">越瓷图片仅供艺术欣赏,釉色以原件为准,不妥处敬请指正。</p><p class="ql-block">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九日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