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洛阳】红色之旅:徒步偃师柏峪抗战医院—香炉寨

老汤视界

<p><b>  又是周六,又是徒步,又是柏峪。本周徒步魅力洛阳群的徒步活动继续安排在偃师市柏峪一带,探访皮定均抗战医院旧址,再登香炉寨。</b></p> <p><b>  上周的徒步计划本来是柏峪村—苏家窑—香炉寨—来定窑,但因为情况的变化,计划进行了调整,最终一众群友冲击香炉峰顶峰未果,事后,群友议论纷纷,一片未酬壮志的遗憾和再闯香炉寨的雄心,于是,有了本次红色之旅,以弥补上周的缺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站 柏峪村</b></p> <p><b>  柏峪村,位于偃师市南部山区,早前隶属于佛光乡,后佛光乡撤、并,现属于府店镇。</b></p> <p><b>  群主是个有情怀之人,每年都要组织几次“红色之旅”,纪念抗战胜利,今年又是</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1, 2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因此,从几周前就开始了对杨窑等偃师南部山区当年抗战根据地的徒步活动。</b></p> <p><b>  柏峪是个山村,也是革命老区村,随山势而建,极为分散。1944年,皮定均司令、徐子荣政委带领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东渡黄河,在偃师、巩义、登封一带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司令部设在杨窑村,主要活动在佛光峪、柏峪、杨窑等,开展了口孜狙击战、佛光峪战斗等。</b></p> <p><b>  沿山路上行,一路欣赏着路边的美景,青石垒就的墙壁,山坳里一小片一小片的田野,金色的玉米穗和绿绿的叶片,还有空中飘荡来的充满山的味道和水的味道的空气,更为奇特的是一株大树顶上的那一幢房屋。</b></p> <p><b>  迷雾越来越重,慢慢的,百米之外的景色只能隐约可见。但一行人兴致仍高,眼望田野郁郁葱葱,耳听山涧潺潺流水,回归自然,让自己与大地和山峦来一次亲密接触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二站 苏家门村/抗战医院旧址</b></p> <p><b>  经过约半小时徒步,我们到达了位于山坳里的苏家门村。苏家门也叫苏家窑,是柏峪的一个自然村,六只脚APP告诉我,这里海拔600米,实际上已是大山深处。</b></p> <p><b>  置身苏家门村,你就会感到无比的亲切。她恬静,她质朴,她让我们嗅到的是属于儿时的味道,她充满着属于中国的乡土气息。</b></p> <p><b>  苏家门村,有一处颇具纪念意义的地方——抗战医院!皮司令在这一带开展游击战期间,在苏家门,设立了一所战地医院,先后有60多名伤员在军医吴金丹的带领下,在这里养伤。</b></p> <p><b>  选择苏家门作为抗战医院是有原因的,地利、人和。一方面,地处深山,山高林密,隐蔽性好,而且,有山有水,气候适宜;更重要的一方面,民风淳朴正直,对奋不顾身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游击队具有很深的情感。伤员治疗,离不开当地村民的支持。有了他们,伤员们才能陆续康复,生龙活虎的回到抗日战场。</b></p> <p><b>  七十多年过去了,山在变,水在变,路在变,人在变,但对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的那些英雄和先烈的缅怀不变。门前的那棵大树继续演绎着生命的顽强和精彩,路边的小花随风点头,向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送上亲切的微笑。</b></p><p><b> 再见,苏家门。再见,抗战医院!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它将永远的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三站 香炉寨</b></p> <p><b>  告别抗战医院,离开苏家门村,我们沿村边小路向香炉寨进发。</b></p><p><b> 香炉寨,是当地人对香炉峰的另一种称呼。关于香炉峰,上周的游记中有过介绍,它海拔1302米,位于府店镇,是偃师市最高峰,嵩山七十二峰之一。</b></p> <p><b>  香炉峰,因主峰峭拔,壮似香炉而得名。这是我们连续两周向香炉峰发起冲击。实际上,之前群友们已经两次徒步香炉峰,有许多群友更是登顶成功,享受了一览众山小的胜利之喜,但前两次我因有事没有参加。</b></p> <p><b>  顺山路,一路前行。长长的泥泞不堪的小径,迷雾在树枝树叶上凝结的水珠,还有蜘蛛在枝条上编织的蛛网,都需要一米一米的克服。</b></p> <p><b>  山路越来越陡峭难行,只能靠相互之间的帮助才能保持队形不脱节。由于雾太大,视线受阻,加之手机信号几乎为零(在这里,移动、联通、电信彻底分不出胜负了),不知道所处位置,只能一路往上,往上,往上,先到顶再说吧。</b></p> <p><b>  一路攀登,终于,到达了峰顶。无法定位,但知道这里肯定不是我们要攀登的香炉寨,四下搜寻,发现了一块界碑,洛阳和郑州分界点的10号界碑。先不管其他,打卡留念是必须滴。</b></p> <p><b>  反复探路,只有旁边的一处峰顶,没有发现其他的道路,再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简单商量之后,只能顺原路返回。</b></p> <p><b>  带着淡淡的遗憾,一路艰辛下行。</b></p><p><b> 重回苏家门之后,在与老乡攀谈中得知,我们走的是另一条道,刚出发不久就错了,进去了东寨沟,而那块界碑和峰顶也是香炉峰的一部分,当地老乡称其为香炉寨的“前尖”,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香炉寨就是“后尖”。唉,也不算白来,还是在香炉寨转悠。</b></p> <p><b>  很遗憾,下山之后虽然找到了路,但因时间原因,仍然没有看到丫字瀑。好在我们徒步,一直都是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但丫字瀑、香炉寨,我一定会再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结束语</b></p> <p><b>  最后,引用大大的两段关于抗日战争的讲话最为本篇的结束。</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挺身而出,共赴国难,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习近平</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