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心灵的净土----2020/8西藏游(2)

仙落凡尘 lhj

<h5>8月08日上午8时,今天暂时告别拉萨,我们沿着拉林高速去藏南重镇林芝。昨天在拉萨有个小遗憾,就是在参观大昭寺后,路过【清驻藏衙门陈列馆】时,导游何独婵未提示我们进去参观。虽然行程上说是个赠送景点,但也不应该不去,来一次西藏多不容易啊,能去的当然想多去看看。另外,同去的团友没能在布达拉宫广场拍个合影是最遗憾的。</h5><p><br></p> <h5>图为拉林高速公路。全称拉萨至林芝专用高速公路,属于雅叶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公路东起林芝,西至拉萨,全长约409.2公里;终点接入拉萨环城快速路。2019年4月底,米拉山隧道正式建成后,拉林高速全线通车。而且这条由国家出资的高速,<b>通车费用全免</b>。当你飞驰在拉林高速上的时候,可以一路享受大自然最原始生态美景。</h5><p><br></p> <h5>:在拉林高速上你可以收揽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鲁朗国际小镇、南伊沟、巴松措和米拉山口等沿途的逆天美景。你瞧,我们现在云雾之上呢。</h5><p><br></p> <h5>拉林高速从拉萨沿着美丽的尼洋河一路南下,途经高山、森林、河流、湿地到藏寨、农田、草原,可以说所有你能想象到的高原美景,在这条路上都能遇见。</h5><p><br></p> <h5>这里是甘丹寺服务区。在这里下高速过安检,客车改走318国道去米拉山口。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这条中国最长的国道,号称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h5><h5> (注:318国道在安徽经过宣城-芜湖-池州-安庆) 离开甘丹寺服务区,前行几十公里就是米拉山囗了。</h5><p><br></p> <h5>这里是米拉山口。因为是318国道途经藏南的制高点,西藏旅游局在此开发成一个景点,以供旅客体验一下高海拔的感觉。</h5><p><br></p> <h5>呵呵,人潮涌动哇。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虽然阳光强烈、但温度和氧含量较低;同行的除一人有点高反外,其他人依然活蹦乱跳的争相拍照,嘿嘿!我嘛?没有高反感觉,好象在家时一样。</h5><p><br></p> <h5>米拉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岭上,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山口处原来是常年积雪,这次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一点冰雪的痕迹,可见地球的温室效应是越来越严重了。</h5><p><br></p> <h5>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界,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h5><p><br></p> <h5>这是来藏区登上的最高点啦,为了能正常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事先做了些准备,例如购氧气、止疼药、葡萄糖水等,结果,没用上,哈!</h5><p><br></p> <h5>无论在哪个景区,类似这种标志性的石头或雕塑前面、总能看得到旅友们的争夺战,你看她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去抢占最佳位置,留下到此一游的靓照后心满意足,,若是没有照片证明,谁知道你真的去还是没去?那不真成了: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回来啥也不知道;嘿嘿!</h5><p><br></p> <h5>与老乡在牦牛雕塑前合个影,不枉到米拉山口一游</h5><p><br></p> <h5>有点象西部牛仔,不过,服装得换换才能更像。</h5><p><br></p> <h5>在这个角度,最最重要的5013米数字未拍到,换个位置重来一张吧</h5><p><br></p> <h5>  前边的一个姿势最酷</h5><p><br></p> <h5>这个背景好。 背景上的彩旗是藏族人的‘隆达”,翻成汉语叫经幡或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在藏区见到的风马旗由布制成,形状有方形、角形、条形等,串挂于绳做成塔形。劲风吹拂之时,成片成串的风马在蓝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飞舞,是用于代替藏族人民诵经的工具。</h5> <h5>摩崖石刻。上面刻画有羊、狗狗、佛教的万字、日、月等,下面的两个字可能是刻画者的姓名吧。</h5> <h5><b>瞎猜一下:</b> 这里刻画的可能是佛教六字真言,音为“唵嘛呢呗咩哞”。含义可能是在神的(太阳)的庇护下,祝愿我家的牦牛越来越多,越来越壮。</h5> <h5><b>再瞎猜一下:</b>逐鹿?也可能是狞猎。在石头上写藏文的叫玛尼石,具体是什么作用,你可以查一下,可能和经幡所代表的意义差不多。</h5><p><br></p> <h5>  摩崖石刻:含义可能为表示牦牛的舐犊之情。</h5> <h5>拉过318国道的风马旗。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代表纯洁善良,红色代表兴旺刚猛,绿色代阴柔平和,黄色代仁慈博才,蓝色代勇敢机智。布的颜色在这里是明确的寓意的。</h5> <h5>站在风马旗下拍个照,蓝天白云彩旗汇映分外好看。风马旗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传播,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给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h5> <h5>看着热闹的相互拍摄的人们,他(她)们有素味平生的陌者,还有同车行进的团友,一个个在这里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也留下了自己的脚印。米拉山口的美景让人不忍离去,团友们个个拿着手机,相互拍摄,照片拍了还拍,本来导游要求15分钟就结束的观景拍照,最后却用了40多分钟,搞得地导小何的脸拉的老长老长的,嘿嘿!</h5> <h5>  这是我们去鲁朗林海午餐时在的位置,前边距离林芝约200公里。</h5> <h5>这是我们从鲁朗林海回林芝的位置。从米拉山口到鲁朗花海牧场景区,中间需要越过林芝,然后再从鲁朗林海返回林芝,鲁朗林海与林芝两地距离约80多公里,来回需走160多公里。</h5><p><br></p> <h5>在路上看到的这些可不是牦牛啊哈!藏族主要的生产就是畜牧业,盛产青稞、小麦、奶油。有人说藏区牛多羊少,蒙疆羊多牛少,这都是真的。藏区的青稞与安徽农村的大麦,品种基本一样,耐严寒生长期短。</h5> <h5>牦牛是藏区的一种特有动物。它的个子较大,全身是黑茸茸的长毛,牦牛不怕寒 冷,走很远也不会迷路、如果碰到哪里有陷阱它也能机灵地躲开;牦牛不光本领大,而且全身都是宝。藏民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身上毛茸茸的黑毛也能织帐篷,身上的皮还能做 许多东西。藏民用它耕地,运输货物,总之牦牛是藏族人的宝。</h5> <h5>连续坐了六个多小时的车,鲁朗林海到了。你看,这就是西藏的特点,景点多,分散广,不练好坐车的功夫就别来西藏,嘿嘿。鲁朗林海在距林芝有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林海座落在深山之中,素有"西藏江南"美称。鲁朗林海_也是西藏十大必去景点之一。</h5><p><br></p> <h5>  下车拍照亘古不变啊哈!</h5> <h5>从拉林高速转换G318国道吃了个午餐,17.35才到鲁朗林海。在内地这个时间可能较晚,但在藏区20:30左右天才黑呢,照片曝光正常。</h5> <h5>  还是蒙面照,嘿嘿!</h5> <h5>  嘿嘿!拿口罩的那个就别露面啦!</h5> <h5>  唉哟真累,也不想想这两块牌子有啥好照的,唉! </h5> <h5>  好啦,又轮到这里啦,哈哈,还得继续努力地拍啊。</h5> <h5>很遗憾,只顾拍照,远处的那个观景平台没有时间过去,那里可能还有比这里更漂亮的风景。不知同行的团友谁到过那里?请拍摄的照片发过来欣赏欣赏。</h5> <h5>  这个视频是我花10块钱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买的光盘剪辑的</h5> <h5>鲁朗林海海拔3700m,这是一片典型的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林海由两侧青山中的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树木以青冈为主,林海中间则是整齐划一的草甸,溪流蜿蜒其中,此外还有大量鸟类栖息于此。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鲁朗林海是一处云山雾海里的森林,有“叫人不想家的”的美誉,整个景点如诗如画,周边雪山林立,沟内森林葱笼,林间还有整齐如人工修剪般的草甸,许多民居修建在这山环水复的天上森林,周边溪流蜿蜒,有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简直就是人间天堂。</h5> <h5>西边日出东边雨,嘿!这可是与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反着的,原诗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地球人都知道,这个晴,实际上是情的意思。在高原上也能看到彩虹,是不是也很有情,也很神奇吗。</h5> <h5>  让有情人在彩虹前来一张纪念照。</h5> <h5>  嘿嘿,为了照顾后边的团友出镜,前边的剪刀腿姿势不错哇。</h5> <h5>  把男同胞都赶走,咱们女士们拍摄的更靓丽。</h5> <h5>  天已渐黑,路边景色依然很美。</h5> <h5>离开鲁朗林海奔驰八十多公里来到了林芝,听说晚餐是墨脱石锅鸡</h5><h5>团友们都在期盼着,不知味道是否鲜美。天上落下小雨,车窗玻璃花了,照片拍摄的很不清楚,不过这里的雨可是说下就下,说停就停的。</h5> <h5>林芝为地级市,又称为八一镇,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h5> <h5>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被称为西藏的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辖区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公里(藏南,印占),实际控制7.6万平方公里。市中心所在地八一街道海拔3000米,距离拉萨400多公里。</h5> <h5>进了石锅鸡饭店,我便被摆放在桌子上的那口石锅吸引住了。石锅有一尺直径,六七寸高,壁厚一厘米,平底。等了一会,服务员端来热气腾腾的石锅鸡。因为饥肠辘辘,饥饿难耐,加上石锅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看在坐的每个人都有点迫不及待。服务员拿来了小碗,每人按照自己的喜好放上了各种调料,盛上鸡肉汤开始细细品尝,一碗汤下肚,只觉得肉酥味美,口感舒服。这是这一天吃的最好的美食了。</h5><h5> <font color="#333333">晚餐后入住酒店。因为怕出现高反,几天没洗澡了,得好好地打里一下自己,养足精神明天去看海拔7782米,号称龙脊上的白色雪峰、神秘的“南迦巴瓦”峰,观赏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font></h5> <h5>说说墨脱,图片为墨脱县地图,墨脱县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里的县。黄色的一块现在被印度占领,墨脱县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才7.6万平方公里。对于所谓麦可马洪线之外的土地,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后,因为我国当时后续补给等问题暂时搁置,不过藏南地区中国早晚都会拿回来的。</h5> <h5><br></h5> <h5>墨脱县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雅鲁藏布江在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h5> <h5>  今天是第6天(8月09日)早饭后,8点上车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h5> <h5>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途中,路过雅尼湿地景区,去体验一下雪域高原上的首个玻璃观景台;因下雨玻璃平台很滑,短暂交涉后改去大峡谷</h5> <h5>她是东南国旅从徐州请来的总陪导游潘丽。小姑娘对工作非常认真细致,特别注重细节,对旅游团的每个人都能处处安排到位,以致西藏地导小何都很佩服她很强的工作能力。</h5> <h5>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途中,在佛掌沙丘景点停车辆5分钟。佛掌沙丘位于米林县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由于在冬春干旱季节,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强劲西风,扬起河滩及沙洲上的细沙,在宽谷与河流转弯处、就此形成江心或江边上的一片片沙丘。现在沙丘成为一处极佳的摄影景观。具说在9或10月份时,山色斑斓,秋天的景色美不胜收。可惜我们来的有点早,没有时间看到更好的沙丘美景啦。</h5> <h5>  难得来此,多留下些行进的脚步吧。</h5> <h5>  立此存照,每张都不能少。</h5> <h5>  接点雅鲁藏布江的雨水,尝尝是啥味道。</h5> <h5>  为了拍照,情愿淋雨。</h5> <h5>  我这姿势怎么样?</h5> <h5>  雨中小景 盛开的无名野花</h5> <h5>  前方目标:网红拍照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h5><h5> 走向心灵的净土----2020/8西藏游(2)到此结束,敬请各位看官继续观看下一集,谢谢!<br> 背景音乐:《云朵上的拉萨》</h5> <h5>  </h5> <h5><br></h5> <h5>  </h5> <h5>  </h5> <h5>  </h5> <h5>  </h5> <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