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浩文带马飞躺在草坪上,让他亲自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真实场景,将真实体验带给孩子,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古诗,这样才是帮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最好的方法。</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用传统方法学习数学时,往往是直接学习抽象数字🔢无法感官体验数量,就无法理解概念。数量和数字并不是一个概念,数量是实际物体,而数字只是抽象的符号,蒙氏数学就是让孩子用自身的感官来体验数量、数字、数量和数字结合、十进制以及四则运算的概念,因为只有亲身感受,才能够理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蒙氏教学中,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孩子介绍数学工作的,为了让孩子能顺利的进入数学领域,我们要帮助孩子做好各项准备。数学,需要孩子具备一定基础的计算能力🧮以及内在的秩序感。同时还需要专注、独立,以及拥有协调的动作。在蒙氏教室中,通过设置教室中的环境,来辅助孩子这方面心智的发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日常生活的工作帮助孩子发展了动作协调、专注力和独立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感官工作,帮助孩子发展更有秩序的大脑🧠,孩子可以更好的对世界信息进行分类,通过排序建立精准计算的印象,创造大脑中内在的秩序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因此当孩子4岁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进入数学区域工作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蒙氏教师👩🏫都非常重视日常生活和感官教育的原因。因为只有通过日常生活和感官帮助孩子做好心智的预备,孩子才能顺利开启数学的大门,并沉浸其中。数学区域示范进程中,一直遵循着三段式教学法:命名(给出概念)练习(孩子通过不同的工作和游戏进行运算训练)确认(达到抽象运算的能力)运用这样的模式将不同困难程度的工作,逐步带给孩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通过感官来体验数量以及对应的名称。孩子在数棒中也通过长短排序,了解和记忆了1—10的顺序。将实体数量与抽象的数字符号进行了结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砂纸数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10的砂纸数字,孩子已经知道1—10的数量名称了,通过触摸抽象的砂纸数字,结合三段式教学法,孩子就可以将抽象的数量符号与数量的名称对应起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纺锤棒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纺锤棒箱告诉孩子们,原来数量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比如9可以是由9个纺锤棒放在一起构成。同时孩子也了解到了0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也要占用一个位置,这对于日后孩子学习更大的数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0来占位,那么2046就变成了246。同时纺锤棒箱印上去的数字,也再一次加强了数字顺序的印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0的游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0这个数字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因为孩子没有办法通过感官来体验具体的数量,所以我们需要跟孩子做一些游戏,加强孩子对数字符号和数量对应关系的记忆,比如,可以让抽到0的纸条的孩子拍0次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字与筹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将所有的数字和筹码都是无序的放在一起,这个工作是我们对孩子前面学习知识的一个检验和确认。看孩子是否已经真正的掌握了数量、数字、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和顺序。并且在这里,我们给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因为孩子很容易通过视觉就能发现,偶数是可以平分对称结构,而奇数是不能被平分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字记忆游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学并不是一个自然学科,他是人们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不断发展得来的。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些数学的基础能力以后,我们需要让孩子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这些能力,所以我们带给孩子数字记忆游戏。我们准备了0-10的小纸条,孩子可以拿一个纸条,并在教室中拿取对应数量的物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孩子对数字的认知和记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塞根板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孩子了解了十几的数量和名称之后,我们就要给孩子抽象的数字符号了,十几板就是这个目的。十几板又称塞根板I,是由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塞根创造的,蒙台梭利学科深受塞根影响,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这也是为数不多的非蒙台梭利发明的教具之一。</span></p><p><br></p> <p>🌿几十板(塞根板2)</p><p>在十几板的基础上,孩子将数量11-99与数字11-99结合,这帮助孩子做好了能够数到1000的预备。孩子也意识到数字的增长过程是如何从一个10慢慢增加到更多的99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加法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加法蛇是通过具体的数量来帮助孩子熟悉可能组成10的各种数字组合,并且帮助孩子发现如果两个数字相加超过10,除了10以外,还剩下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基本的加法组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加法板、减法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让孩子运用数字符号来练习加减法的关键组合,并且通过不同的组合,发现加法交换律。孩子可以通过视觉,很容易的发现2+8和8+2是相同的结果。</span></p> <p>🌿量的介绍</p><p>蒙台梭利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不仅仅知道0-6岁的孩子是感官学习者,还研究除了一系列的工作,能够将复杂的概念从孩子能够体验的感官的方式介绍给孩子。量的介绍就是这样。当孩子掌握了10以内的数量和数字以后,蒙台梭利老师就会将1、10、100、1000同时介绍给孩子。因为这组数字被蒙台梭利从感官上设计成为点、线、面、立方体的形式,而之后再大的数字,也依旧可以呈现这样的点、线、面、立方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点)的形式,这样的点、线、面的形态就被称为一个数字家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进行科学计数的时候,一千被写做1,000,而一百万被写做1,000,000的原因。</p> <p>🌿符号的介绍:</p><p>我们依旧遵循先介绍数量再介绍数字的模式。当孩子已经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量以及数量对应的名称之后,我们就要给孩子介绍数量对应的数字符号了。</p> <p>🌿数字的组合</p><p>帮助孩子将1000以内的数量与数字符号对应。了解1000以内的数,并且可以通过组合,来得到对应的数量和数字。孩子在数字的组合中也可以意识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最多只到9。</p> <p>🌿十几的介绍:珠子</p><p>当孩子在第一群组掌握了1-10,并且知道了十进制以后,就可以开始给孩子介绍超过10的数量和数字了。之所以把十几的数量和数字独立介绍给孩子,是因为之后更大的数量和数字,都遵循了相同的原则,即十几是由一个代表10的金色珠子和彩色珠子构成的。同时孩子在这里第一次接触了彩色珠子,这为之后的直线数数、跳数、加法蛇、减法蛇、乘法串珠等进行预备。</p> <p>🌿应用题</p><p>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当孩子具备了四则运算的能力以后,我们就要帮助他们将这种能力与生活相结合,来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p> <p>🌿0-6岁的孩子是感官学习者,蒙台梭利站在众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让孩子对数量进行感官体验,给予名称,之后介绍数字,再将数量和数字进行结合,并且运用三段式教学法,让孩子能够轻松的理解数学。</p><p><br></p> <p>🌿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令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问题”,的确这样,如果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走向学习数学之路。新的学期我们将学习更多数学工作,一起探讨它带给我们的挑战与乐趣💪</p> <p>🌿最后借用蒙氏培训讲师的一段话来做告诉大家:“数学的种子应该被非常小心的播下,我们不能指望在枯树上长出好的枝条,许多人认为数学就是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让孩子去记忆3+3=6或者2×4=8,事实上我们就是人为的去造了一棵树,把一个个小的枯枝钉在一块更大的枯枝上。虽然这棵树看似枝干连结,但这只是我们创造出的一个假象。这不是树,只是一个十字架,它不会结出果实,不能带给你生活或者快乐,只有痛苦。相反的,如果我们仔细的播种,可以看到小树苗长出坚固的根茎,发出嫩芽,并且在喜悦中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