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来看你——恩施

小红

<p>  在钢筋水泥森林中闷久了,总想出去遛遛。2020,8,6,武汉热得渐入佳境,我和老谢驾车启程,赶往心目中的崇山峻岭恩施。路线:武汉——野三关镇——巴东县城——恩施市——利川市——武汉。</p><p> 车出宜昌,进入恩施门户野三关,起伏的丘陵慢慢后退。老谢脚下不断加油,车头在山间盘旋向前,甚至180度折返向上,可谓惊心动魄! 地基随海拔慢慢上升。高高的一块平原在西北称塬;西南为坝;恩施叫坪。扑面而来绿意盎然的峰谷,连绵不绝天际。逢山开隧道,遇水架桥梁,天堑变通途,车如走泥丸。接连穿过数个幽幽隧道,就进山了!恍若从现代霓虹穿越至古道西风,从喧哗闹市跌入宁静峡谷。心底不禁滋生出“山里人”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一、 野三关</p><p class="ql-block"> 鄂西避暑流行“东野西荡”,即东边野三关,西边苏马荡。野三关镇属巴东县。一个“野”字把它钉在了古时的荒岭乡野,而“三关”有人说是水路、山路及运盐的石板路三种关卡。现在的野三关镇依山而建,三条街道分处山脚、半腰和山顶。半腰的主街商贸繁华热闹;公共机构如学校、政府部门、过往公路等位于山脚;山顶圈避暑房正处建设期,因此野三关尘土飞扬。真希望小镇重回清爽和宁静!</p> <p>1.千年古街。沿主街闲逛,商铺鳞次栉比,我俩嘴巴、眼睛不够用。至街尾邮局对面,一条千年古街就隐藏于此。马鞍形古街两端开口于主街。从一端拾级而下,仿佛置身古代市井酒坊,脚下青石泛着年代光感,窄街两旁木板黒黄的吊脚楼,一间挨着一间: 锃亮瓦缸里的包谷酒、黄灿灿的炒土豆(洋芋)、满街飘香的烤包谷、黑黢黢的熏腊肉、甜糯的玉米粑粑……终于忍不住停下,店主比我小一岁,经营烤炉二十多年。说起在三峡大学读研的女儿,脸庞顿时流光溢彩。反复叨叨:“我这辈子无望了,好在娃娃会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仍是山里人最朴实的想法。</p> <p>  2.森林花海。距野三关镇一个多小时车程,历经山路十八弯。只见漫山遍野紫色马鞭草与薰衣草雌雄难辨;格桑花与金盏菊斗奇争艳。如孩子脸的山里天气,前一秒阳光灿烂,飘来一片云,转眼雨丝拂面。穿行在云里雾里,我感叹拍照不尽兴,老谢却说云雾仙境也难得。他总能随遇而安! 正好朋友携家人路过野三关,约好中午聚聚,因此别了云雾缭绕的花海,兴冲冲下山。</p> <p>二 、巴东</p><p> 1.巴人河。也叫女人谷,在野三关与巴东县城之间。为一睹谷底一池清泓,得翻几座山。我俩身背简易行囊,拄拐亦步亦趋。火红的太阳在树林里投下斑驳陆离的影,闷热难耐,山路上人很少,只有知鸟和秋蝉在树上鼓噪。老谢停下脚步,手做喇叭状,对着山谷“哟……嚯嚯”地一阵猛喊,竟引起山中几个人引吭回应。虽不见人,但体验了一把山里人喊歌意境,有趣。不知翻了几座山过了几道梁,真恨不能将双脚扛在肩上。转了个弯居然有索道,真是瞌睡遇见了枕头! 几根绳子编的镂空坐骑悬挂在缆绳上,吱溜一声,就滑向另一座山头。索道下就是万丈深渊,一个小伙子开滑前,不忘用手机留影英雄壮举。我恐高腿发软,直接认怂,老谢以相机贵重,失手得不偿失为由婉拒。我俩只得继续用脚丈量山路。</p><p> 途中,见一夫妻带个娃,小男孩执拗地只要妈妈背。石阶小憩,妈妈的腿因痉挛不由自主地哆嗦,状如筛糠,用手按捺也无济于事。见状,旁人大笑不止。再上路,娃仍揪着妈不撒手。一旁的爸只得边搀扶边摇头。年轻的妈妈咬牙负重前行的背影,让我感叹“女子本弱,为母则刚”!</p> <p>  2.神龙溪。为领略纤夫拉纤,我们开车至山城——巴东县。再坐游轮换中巴奔至神龙溪边,终于坐上了纤夫拉的豌豆角小船。骄阳下,碧绿湍急的溪水,灰白鹅卵石,纤夫统一的袈裟色背心,一段匍匐拉纤。画面多了一分作秀,少了一份真实。而在岸边吊脚楼轮回播放的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却让我震撼不已。神龙溪纤夫与日本女孩的真实爱情故事,让人瞬间就触摸到了纤夫清苦艰辛的生活及朴实顽强的灵魂。</p> <p>  回程游轮上,再次映入眼帘、高楼林立的巴东城与残留在脑海中、古朴宁静的神龙溪形成了强烈反差,让人有点应接不暇,神情恍惚。</p> <p>三 、恩施市</p><p> 1.土司城。我猜应盘踞在偏远山头,没成想就隐居在闹市。怀揣莫名的神秘和敬畏,千里迢迢来摩拜这个当年雄霸神荒、威震一方的土皇帝。只见四周的围墙高耸,城内雕梁画栋,迈过高高的神殿门槛,拾级而上的九重殿仍保留着一份沉淀的大气与庄重。城内的静谧肃穆与城外的繁华热闹相映成趣,意犹未尽。土司城内土家女服饰五颜六色,艳丽迷人,忍不住秀了一把。</p> <p>  2.大峡谷。属恩施市,但车程已达荒郊野外。女儿寨度假酒店食宿不错,每天近500元/人却令人咋舌。因老谢打鼾,照例开了两标间。一早,山雨欲来,幻想雨过天晴。缆车上山,遭大雨倾盆。我一袭白裙飘飘,山风一吹,起了一堆风湿疙瘩(荨麻疹),奇痒, 折转身缆车下山。开车前往邻近沐抚镇医务所,打针吃药抹膏,一阵折腾。次日,天放晴,荨麻疹来去匆匆。我心有余悸,穿起了长衣长裤去见山神。老谢却偷偷把白裙塞进了背包。仿佛山神考验我们诚意——上午电力检修,缆车中午才通。我们只得从七星寨徒步上山。人们在狭窄处摩肩接踵,手里拿着口罩,眼里收纳风景: 天崩地裂的一线天、远绿近黛的奇峰异石、高耸的环山栈道、起伏的绵绵群山。只可惜一柱香因维护而失之交臂 ,那就留作下次再来的借口吧。</p> <p>  四、 利川</p><p> 1.大水井。从大峡谷开车3小时抵达民宿古建筑群。类似武汉市“张公山寨的李庄”,是我俩喜欢的风格和去处。木质吊脚楼黝黑发亮,主人卧室、厅堂、书房华丽可陈;仆人寝室、厨房、牛棚保存完整。院落中夹杂两三栋砖瓦洋房,外来思潮痕迹明显。一口水井的位置居然决定了族群争斗的胜败,大水井,一个有故事的地方。</p> <p>  2.腾龙洞。隶属避暑圣地利川,离市区不远。洞口大开如龙口,气势磅礴。洞体之高之深之宽,叹为观止! 喀斯特地貌使得洞内明河暗流交错,但钟乳石难见踪影,有点缺憾。洞内演绎了一台大型歌舞剧《龙船调》,瞬间点燃我们对土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火热情怀。</p><p> 一个地方被赋予灵魂,才能铿锵前行。《龙船调》就如飘荡在鄂西沟壑、流淌于山涧的恩施灵魂! 透过歌声,能见连绵挺拔的峻岭;千娇百媚的幺妹;朴实勤劳的艄公;隔山对河的喊歌;更有正月新年的民俗,踏青庙会的热闹……!</p><p><br></p> <p>  恩施,我们奔着消暑而去,却满怀热情而归。我俩用汽车、脚步丈量了十几天。启程回武汉的路上,耳边仍流淌着《龙船调》婉转动听的旋律;脑海回放着山清水秀的画卷;唇齿回味着烟火香气。土家人韵味十足的一声呼唤: 幺妹儿……,阿哥……更是情深意长,终身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