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一直有个愿望:把汾河上的23座桥都走一遍,在每座桥上留个影,将来等我老的走不动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看看当年的我在每座桥上的靓影,回忆着过去……</p> <p>漫水桥</p><p>汾泉路汾河桥,又称漫水桥,是汾河进入太原盆地后其上所建的第一座桥梁。建于1964年,简支板桥,长124米,宽4.5米。该桥仅可供行人和小型车辆经过。</p> <p>柴西公路桥</p><p>又称“草坪汾河大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08年建设柴西公路时进行了改造。双向四车道公路桥。</p><p><br></p> <p>北环高速桥</p><p>太原绕城高速西北环跨汾河桥,2002年建设,双塔斜拉桥,长550米,双向四车道公路桥。</p> <p>铁路桥</p><p>上世纪70年代修建</p><p>与其平行的西南环线铁路汾河特大桥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工程中的三线汾河(铁路)特大桥,位于柴村桥以北、太(原)岚(县)铁路线以南,与太岚铁路线相距29米且平行。该桥全长2.6公里、高15.9米、宽18.5米,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上最宽的铁路桥,共有桥墩33个。</p> <p>柴村桥</p><p>老桥建于1992年,2009年对主桥进行改造。2016年又加建完善两端匝道,使之实现与滨河东西路全互通立交。桥宽约35米,双向六车道城市公路桥。</p> <p>太白铁路桥</p><p>又称“玉门沟线铁路桥”,位于柴村桥南侧下游约600米处。因其太原—白家庄的铁路桥而得名,也称“西山支线3号桥”。为10孔不等跨钢桁梁桥,桥跨总长457.2米,桥梁总长470.9米。上世纪40年代由侵华日军改建。</p> <p>摄乐桥</p><p>太原市第一座独塔扭索面斜拉桥——摄乐桥,2017年2月建成。该桥位于玉门沟线铁路桥与北中环桥之间,主桥长780米,宽约50米,双向八车道。造型为大写的英文字母“A”,无横梁,塔高113米。全桥共有64根斜拉索,分成16组,每组4根,最长的约150米,最短的约85米。</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1日来仁和医药集团培训,离摄乐桥很近,走过去看了看。</p> <p class="ql-block">大中午,桥上人烟稀少,风很大,自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没有桥,但是看到那种憧憬的状态很美……</p> <p class="ql-block">路人甲给照了一张,光线不太好</p> <p>北中环桥</p><p>北中环桥是世界上首座对称五拱反对称五跨非对称斜拉索桥,2013年开工建设,当年实现全线竣工通车。这座桥造型现代,宛如一条腾飞巨龙,寓意"龙腾祥瑞"。全长1.3公里,主桥长310米,双向八车道,全互通城市立交桥。</p> <p>2020年12月8日</p> <p>胜利桥</p><p>建于1970年9月的老桥,全长487.6米的胜利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双曲拱连续拱桥,2003年进行了加固加宽。为全互通城市立交桥。双向六车道。桥东为北大街,桥西是兴华街。</p> <p>漪汾桥</p><p>老桥建于1992年,2008年改扩建,2009年通车。对称双七拱吊桥,为中承式连续拱桥。最大的亮点是桥两侧一个个犹如彩虹般的红色的桥拱。漪汾桥作为太原市的一座地标式建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形式的城市形象宣传中。不完全互通城市立交桥。双向4车道。漪汾桥东为府西街,桥西为漪汾街。</p> <p>迎泽大桥</p><p>老桥建于1953年,是太原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桥梁。大桥于1953年初开工建造,1954年1月1日举行通车和命名典礼。由于大桥以东的大街经过迎泽门(又名大南门),故将其定名为“迎泽大桥”。大桥全长480.5米,宽15.4米,其中车道宽12米,全桥29孔,28个桥墩,为钢筋水泥重力式桥墩,现浇钢筋水泥悬臂式板梁,桥上装有波浪式的栏杆。从施工速度和修建规模上讲,迎泽大桥是当时“华北第一桥”。</p><p>新桥</p><p>老迎泽大桥在工作了40多年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996年,老迎泽大桥和离它不远处的洋灰桥一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主桥长511.6米,宽50米,包括双向8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和2条人行车道的特大型现代化桥梁。1997年10月1日,新迎泽大桥在原址上建成。</p><p>1997年,新迎泽大桥主桥进行修建,2002年至2007年,又逐步完成了迎泽西大街(迎泽大街)与滨河西(东)路之间的互通式立交改造工程。</p><p>位于迎泽西大街与迎泽大街之间的迎泽大桥,由七座桥梁组成,包括主桥、东、西引桥和四座匝道桥。其中,东北匝道桥连接劲松北路和滨河东路,东南匝道桥连接劲松路和滨河东路,西北匝道桥连接西渠路和滨河西路,西南匝道桥连接新晋祠路和滨河西路。</p> <p class="ql-block">迎泽桥走过无数遍,但是从来没有在桥上留影,桥西头上的雕塑不知是哪年建造,也不知是什么含义?</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似乎宽宽的大桥是一条马路。</p> <p class="ql-block">管线桥</p><p class="ql-block">双塔街汾河管线桥,1993年建设。桥梁铺设气暖水电等传输管线,属专用桥梁,机动车不能通行。</p><p class="ql-block">管道桥往南到南内环桥之间的区域是古晋阳八景之一:"汾河晚渡"。很久很久以前,汾河上没桥,过河靠摆渡。明代诗人作诗形容此处胜景: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红萧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8日,一直以为管线桥不能走人,只是一个气暖水电的管道输通桥梁,今天方知除机动车辆以外可以通行,今天第一次上管道桥。</p> <p>南内环桥</p><p>1983年开工,1988年建成。这座桥历时五年修完,属预制装配式预应力变截面连续桥梁。南内环桥全长590.5米。2007年进行了改造。双向四车道。是太原市市辖区"老五桥"(迎泽大桥、胜利桥、南内环桥、漪汾桥和柴村桥)之一。</p> <p>老军营汾河隧道(地下桥)</p><p>位于南内环桥南侧。1971年开建,1973年建成,属战备人防工程。1973年隧道刚通车时,只允许骑车人和行人通行,1981开始改为专供机动车双向间隔通行,实行由西向东机动车单向通行。汾河隧道是国内继上海打浦路隧道之后修建的第二条水底公路隧道。</p> <p>长风桥</p><p>2001年建成。长风桥主桥长571米,宽52.5米。连续箱梁城市公路桥,全立交互通,双向十车道。是太原市继迎泽大桥之后第二条东西向交通主轴桥梁。</p> <p>跻汾桥</p><p>是太原城市规划主城区南端的一座专用人行桥,也是太原市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p><p>东起学府街,跨越汾河,西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相接,整个桥体采用全钢结构,全长1.1公里,桥面单幅宽6米。其造型为两条纽带,双弧交叉的桥面与连续变化的连接杆件,形成了一个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蕴含着新旧传承的含义,被誉为架在汾河上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9日特意上跻汾桥,其实这座桥走过无数遍,但是每次到桥上都有一种新颖、激动的感觉,今天站在桥上看到绽放的荷花,感觉浑身清爽,博物馆的“方便面桶”让人倍觉温暖,四个方向八个景,看多少次也看不够啊!</p> <p>南中环桥</p><p>2010年,外观设计宛如大雁展翅的南中环桥开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主线全长2608米,与东西立交桥浑然一体,颇为壮观。主桥长300米,标准宽52.5米,最宽处71米,桥型为拱梁组合结构,双向八车道,全互通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南中环桥是我走的最多的一座桥,(我家住在山西省, 太原市 晋源区, 南中环街与滨河西路交汇处)这是我最喜欢的桥,也是我认为汾河上最漂亮的一座桥。</p> <p>祥云桥</p><p>汾河“祥云桥”西起新晋祠路,东接龙城大街,全长1490米,桥梁标准宽50米,双向八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成为省城南部连接汾河两岸的重要通道。由于开工之日恰逢奥运火炬在太原进行传递,因此此桥被命名为“祥云桥”。该桥在2008年6月26日开工,2010年10月1日竣工通车。</p> <p>汾河之冠</p><p>汾河之冠是一座造型酷似皇冠的跨河景观人行桥。位于祥云桥以南约1.7公里处,与山西省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馆)平行的位置。桥梁全长403米,其中主桥全长342米,西侧引桥桥长28米,东侧引桥桥长33米。主桥为七跨连续钢桁梁空间结构,桥墩最大跨度是68.4米,两侧桥面宽均为3.75米。</p> <p class="ql-block">南环高速桥</p><p class="ql-block">1999年建成。双向八车道。连续箱梁公路桥,全长为4359.2m。号称“十里长桥”,实际长度8718.4华里。是建造时华北最长的高架桥。</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30日,为了庆祝“八一建军节”我们夫妻俩穿上有“八一”标志的体恤骑车到迎宾桥,“十里长桥不能走行人,在桥下留影纪念。</p> <p>通达桥</p><p>老桥1994年建成。2018年拆除原康城公路小店汾河桥,新建"通达桥"。单塔悬索桥。主塔高123米,桥面以上高112米。塔型寓意"时代之门",展现最简洁、稳定的建筑结构体系,凸现雕塑感。主桥长416米,宽47.5米,双向六车道,全互通立交桥。</p> <p>晋阳桥</p><p>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汾东大街跨汾河节点,东接汾东大街,西临晋源区晋阳古城片区。总投资11.58亿元,建设工程包括跨汾河主桥、滨河东路立交和滨河西路立交三部分,其中主桥为单跨204米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拱桥,两个拱肋之间的中心距为33.9米,桥面以上拱肋高约38.5米,主桥共设置27对吊杆。拱架两侧设计了浓浓西式风的桥头堡,古典与现代结合,造型独特,力度感强烈。大桥全长2025.82米,宽47.5米,机动车道为双向八车道。</p><p>2019年6月10建成通车。</p><p>晋阳桥修建时名称为十号线桥(汾东大街原名十号线道路),通车时命名为晋阳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战友裴福堂拍摄的晋阳桥,像一幅画,收藏进来养眼啊!</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31日,我和老伴骑行到晋阳桥,想到桥上去看看,还得搬着自行车上去,我已经搬不动了,72周岁的老伴比我强,他连搬两辆车似乎还是“小菜一碟”。</p> <p class="ql-block">迎宾桥</p><p class="ql-block">迎宾桥整体桥型以“龙腾云霄”为设计主题,生动诠释了龙城太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太原近年来经济腾飞的时代特点。主桥采用倾斜独塔空间索面异形自锚式悬索桥,通过拉索与主梁连接相互呼应的倾斜桥塔形态看似腾空的巨龙,寓意着太原经济建设的力度和再创世纪辉煌的决心。主桥上的桥塔高出桥面102米,倾斜角度为23度,桥塔的背跨侧设有两根主缆,主缆上已有拉索与桥面相接。根据规划,桥塔主跨侧设有两根背索与桥面相接,背跨侧主缆上则有22对拉索与桥面相接。</p><p class="ql-block">迎宾桥在滨河东路和西路各设置互通立交一座,为了适应市民出行习惯的一致性,迎宾桥互通立交与滨河东路、西路已建成的互通立交形式统一,立交整体呈现“莲花型”,东西路为立交第一层,各转向匝道右转匝道为第二层,迎宾路为第三层,立交还设置了由北向南的调头匝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30日从家骑车一小时到达迎宾桥,实地看到的桥和以前图片上看到的桥不一样(大概荡下来的不是迎宾桥)</p> <p class="ql-block">我又到百度搜索到真正的迎宾桥,如果不到实地,还以为迎宾桥就是那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个桥很有特色,看了说明才知道通过拉索与主梁连接相互呼应的倾斜桥塔形态看似腾空的巨龙,寓意着太原经济建设的力度和再创世纪辉煌的决心。主桥上的桥塔高出桥面102米,倾斜角度为23度。</p> <p class="ql-block">在桥下拍了一张照片,感叹:至此南边的桥都走过了,下一步的计划去北边,乘着现在有兴趣、有精力赶紧的去做,许多事情都是想等等再做,以为来日方长,其实时间是流逝而过,很短暂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