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洪万敏是我初中时的同桌,一晃五十多个春秋,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已迈入古稀之年。万敏原是寄宿学生,文革中返回老家,也是全班唯一从未离开乡村土地、一直从事农业劳动的“老三届”。八月里,几位老同学相约,一起来到马屿镇马中村同桌家探访。</b></p> <p> 走在清静的乡间小路,古村的气息扑面而来。茂密的大樟树参天遮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百年老屋斑驳沧桑,紧闭的门窗尘封了几多陈年的传说…</p> <p> 同桌家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楼下还陈列着当年的婚床和老家具,仿佛向人们诉说多年前那些温馨的故事。</p> <p> 这不就是那年我们同学聚会的集体照吗?时间过得真快,对照一下自己旧时容颜,似乎又比那时显得苍老了许多。</p> <p> 马屿几位寄宿生老同学今天基本都聚到一起来了。</p> <p> 当年腼腆寡言的林上星同学,如今已成为当地的传奇人物,他领头的南山索面合作社产品畅销四方。那年中国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找到马屿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对林上星说,今天我这个中国最大银行行长,专程来拜访你这位全国最小银行的行长来了。</p> <p> 老同学多年不见,有的连姓名都快要忘记了,来,合个影加深印象。</p> <p> 满桌菜肴,渗透着主人的浓浓深情,也散发着乡村泥土的清香。</p> <p> 感谢同桌一家的热情款待,自酿的美酒,特别醇香醉人。</p> <p> 再干一杯,为半个多世纪老同学的纯真友谊,更为各位的健康快乐!</p> <p> 时令已迎来新秋,蝉儿稀疏了盛夏的鸣叫,但天气仍然是酷暑难当。然而,丰收的景象已处处显现。同桌的果园里,晶莹剔透的紫葡萄挂满棚架,小灯笼似的无花果从杈条的丫缝里挤出,红里透香,摘下一颗,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p> <p> 同学友情山高水长,再次感谢同桌的盛情,祝福你,万事如意,全家幸福!</p> 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