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欣听花果作滔声——历城区初中语文学科暑期第二期培训第一天纪实

李莹

<p>一桌一椅一腔热情,</p><p> 一笔一划一种态度,</p><p> 一颦一笑一室知己,</p><p> 一举手一投足一曲别样风采。</p> <p>  培训开始前,历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宿传勤老师首先为区域内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指导方向和思路引领。明确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尊重部编本教材,上好新授课,并且针对教读课文应该怎样教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教读课文的教学,重视跟着课文学写作,以教读课文为范例,确立本篇课文的写作点,并进行正相关辐射,努力教会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宿老师重点强调,重视教材单元写作训练,实践跟着课文学写作的双线作文教学。</p><p> 在明确八月培训内容之后,宿老师又热情地鼓励参会教师多沟通交流,尤其是新老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增加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和活力。最后重申了培训会场的纪律要求,对参会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p> <p>  第二期的培训延续第一期的流程,分上午和下午两个阶段,上午的主持人是稼轩学校的李德智老师,下午的主持人是历城六中的陶丽华老师。会议程序包括:主讲人依次进行备课展示;听课后八个小组分散研讨;小组代表集中汇报评课情况。</p> <p>  今天共有九位主讲人针对记叙文专题和文言文专题进行了备课展示。</p> <p><b>  稼轩中学方召娣记叙文专题之《故乡》</b></p> <p>方召娣老师备课感悟:</p><p> 增强文体意识。《故乡》的文体是小说,展现的是虚构的艺术,教学时应紧扣小说的文体特征,通过学习这一篇文章,迁移到这一类文章,提高文本阅读能力。有舍有得,突出重点。初三课时紧张,再加上《故乡》的篇幅较长,在讲解时不能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景物描写和人物赏读上,这样才有助于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重视朗读,加深理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议论抒情等语句,来加深对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的理解。</p> <p><b>  历城三中王静老师记叙文专题之《我的叔叔于勒》</b></p> <p>王静老师的备课感悟:</p><p> 在备课过程中我读了很多遍文本,甚至是小说的原文,搜集了各种课例,包括名家的课例,分析琢磨,力求吃透文本,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学生的问题:本文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为什么大量笔墨描写菲利普夫妇?这个问题开启了我的思路,我决定以本课独特的叙述者和叙事视角入手,就文章中的多重“看与被看”的关系展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和主题,解决重点难点,一切都迎刃而解。通过这次说课我深深感受到认真备课不能只停留在自己能够读懂文本的阶段,了解学生所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p> <p><b>  鲍山学校刘东敏老师记叙文专题之《范进中举》</b></p> <p>刘东敏老师备课感悟:</p><p> 本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封建科举制度对社会的毒害,以及高度的艺术性,本文的讽刺艺术。另外,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突出重点。</p> <p><b>  历城六中党现雯老师记叙文专题之《智取生辰纲》</b></p> <p>党现雯老师备课感悟:</p><p> “教课,一是要研究语文和语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学生。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的成长。”在备《智取生辰纲》前,我着力在两个“研究”上下功夫。一遍遍熟悉所教文本,寻找破译文本的突破口,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内容设计上,与其蜻蜓点水,不如抓住一点读深读透,懂得取舍,再能应对有序。我以“智”字一线串珠,层层推进,贴着文本语言不知不觉进入文本深处,又能激发学生去读《水浒传》的兴趣。智慧的起点就是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聚焦思维的训练与改善,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会“思辨阅读”,从而让语文课充满“智”,拥有“趣”。</p> <p><b>  实验初中吴文秀老师记叙文专题之《孔乙己》</b></p> <p>吴文秀老师备课感悟:</p><p> 从接到备课任务的那天开始,心里一直很忐忑,孔乙己一课虽已教过,但一直没什么过于深刻的印象。起初,精备孔乙己,只是保守地,依据课文内容从头教到尾;后来有了文体意识,围绕小说三要素设计教学;慢慢地,想要优化取舍,抓住“笑”设计教学,最后思维被“学生活动”几个字牢牢牵住,脑海里有了灵光闪现。本次的集备活动,对我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p> <p><b>  历城双语杨燕艳老师记叙文专题之《变色龙》</b></p> <p>杨燕艳老师备课感悟:</p><p> 今天《变色龙》的说课设计的成型经历了多次磨课,这点让我感慨良多。第一次教研,在人物分析角度的选择上,本来我设计了表面、真实、立体三个方面,但大家觉得分析过于精细,人物性格有重合,所以我们砍掉了一个方面;第二次教研,王静老师提出了可笑、可悲、可思这条线索,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再次大刀阔斧的修改教学设计;第三次教研,我们走觉得课文内容研读止于分析俄国社会过于浅薄了,不契合课标立德树人的要求,王丽老师找到了曹文轩的一句话,”疗治”!我们豁然开朗……每一次教研李芳老师都掌控全局,严格要求,每一点不合标准的设计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李芳老师对语文组的要求就是:每一次展示,都要让听众有所收获!我们一直秉持这个理念,精心打磨每一节课,诚心展示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p> <p><b>  唐冶中蘧文惠老师文言文专题之《岳阳楼记》</b></p> <p>唐冶中蘧文惠老师备课感悟:</p><p> 备课期间心理上的种种折磨不言而喻,但当备好这堂课时,心理上的满足感也溢于言表。在备课期间要感谢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们,他们给我思路,给我指导,给我信心,同时也要感谢这段时间付出努力的自己,虽然教学设计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最后的呈现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功力。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备课中能够更加努力,呈现更好的设计。</p> <p><b>  万象新天徐霞老师文言文专题之《醉翁亭记》</b></p> <p>徐霞老师备课感悟:</p><p> 本节课基于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困惑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力求准确朗读,多角度梳理文章大意;聚焦山水,以文字构建风景图画。第二课时探究也字体,迁移运用,体悟虚词妙用;走近欧阳修,品文识人,传承博大胸怀。备课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感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讲,职业即事业,视野即境界,读与写应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p> <p><b>  彩石中学王沛沛老师文言文专题之《鱼我所欲也》</b></p> <p>王沛沛老师备课感悟:</p><p> 《鱼我所欲也》一课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虽气势磅礴,却不易读懂。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其魅力呢?古语云:“三分诗文七分读”,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文章核心“义”字,以读贯穿始末,设置了六个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趣,我在第一节课的构建动场中,从当前的疫情和汛情现状入手,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第二节课的构建动场中,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容易激趣的小游戏,以期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海无涯,“教海”同样无涯!期待着在以后几天的培训中有更多的收获。</p> <p>  区教育局领导刘培城校长,教研中心姜兴国科长莅临语文培训会场听课指导。</p> <p>  听课评课共成长,齐心协力促高效。</p><p> 四个班级八个小组在各自教室内展开热烈讨论,教研员宿老师也参与其中并提出宝贵建议。</p> <p>  校长专家参与小组讨论教研</p> <p>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皆是收获,是成长的见证,是未来工作努力的方向。</p> <p>  下午,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派出一位教师代表就上午的本组讨论内容进行汇报展示。</p> <p>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天光是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云影是我们当下的教学选择,而那源头活水是我们对课堂的敬畏和不断的探索和思考。</p><p> &nbsp;&nbsp;&nbsp;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语文教研的路上,有先行者,有同行者,有追随者,有开拓者,更有超越者。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历城语文人一直会抱着执着坚定的信念,携手同行,共同成长,书写历城初中语文辉煌的明天!</p> <p>  </p> <p>图文:孔春雨 王飞</p><p>撰稿:张杰</p><p>编辑:李莹</p><p>审核:宿传勤</p>

备课

老师

教学

学生

教研

感悟

专题

记叙文

语文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