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王熙凤夜召贾蓉为哪般

王宇明

<p><br></p><p> </p><p> 《红楼梦》第六回的回目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该回植入贾蓉出场借炕屏和王熙凤约贾蓉晚饭后谈事的情节,这看似闲笔,与回目关系不大,实乃作者匠心独运,特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阅者的思考。</p><p> 王熙凤夜召贾蓉到底所为何事,为何不能当众言说?可以说,自《红楼梦》开始在坊间流传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在读者心头萦绕。期间,尽管不乏有人见仁见智,提出过各自的见解,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答案,各种说法仍在争论中。</p><p> 目前,笔者所能搜寻到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打探说”。持此观点者认为,王熙凤悍妒,在家里将贾琏管得死死的,却管不了贾琏在外面的行径。贾蓉总和父亲叔叔厮混,王熙凤想问贾琏的情况,贾蓉正合适。这种私事当着刘姥姥的面不方便说,就让贾蓉吃过晚饭过来。二是“劝和说”。持此观点者认为,秦可卿与王熙凤关系最好,二人无话不谈。贾蓉与秦可卿新婚夫妻,感情算不得甜蜜。王熙凤找贾蓉,可能是想“劝和劝和”。这是贾蓉的私事,也不能当着刘姥姥的面说。三是“托梦说”。持此观点者认为,秦可卿曾托梦谈及贾家后路,梦中所说正是王熙凤日间所想。刘姥姥到来,正可触动王熙凤心思,万一以后贾家也像刘姥姥这么穷了怎么办?王熙凤叫住贾蓉,也可能想听听宁国府的意思。此事牵涉甚广,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符合王熙凤所说现在“没精神”。四是“借贷说”。持此观点者的理由是,甲戌本在此处有一句双行夹批:【问看官:常有将挪移借贷,已说明白了,彼仍推聋妆哑,这人为阿凤若何。呵呵,一叹!】批者专门在这一段提醒王熙凤借贷一事,可见王熙凤的借贷与贾蓉也有一定的关系,最大的可能就是贾蓉充当了王熙凤借贷的关系人,或者贾蓉参与了王熙凤的放款。只有这样,这条批语才让人明白;也只有这样,王熙凤与贾蓉的这段暧昧文字,才可以让人理解。</p><p> 这些观点,看似能自圆其说,仔细推敲却有瑕疵或不足。核心问题是与作者的创作本意及文本所写的不相符。拿“托梦说”来说,主要存在时序倒置问题。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者写明是在“秋尽冬初”之际。而秦可卿托梦是在这之后的林黛玉回南方处理林如海后事期间——秦氏离开人世的时候。“托梦说”认为“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之事就是秦可卿托梦言及贾家后路一事,这显然是犯了时序颠倒的逻辑错误。同时,该说也与曹雪芹“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的创作本意及贾蓉终日“斗鸡走狗,赏花阅柳”、难以担当大任的人设不相符。就“打探说”和“借贷说”而言,虽然这两样事在凤姐身上的确都发生过,但硬要把贾蓉扯进来,未免有张冠李戴之嫌。因为书中多处写到:贾琏的行踪,凤姐是向跟随他的小厮儿打探的,如贾琏在苏杭的情况,凤姐是向小厮儿昭儿打听的,贾琏偷娶尤二姐一事,是在凤姐的威逼之下,小厮儿兴儿和盘给说出来的;凤姐私下放贷的经办人是来旺夫妇,此事属“核心机密”,凤姐连贾琏和王夫人都不让知道,怎么会让跟叔叔同穿一条裤子的贾蓉知情或染指呢?至于“劝和说”,则在书中找不到一星半点的出源或印证。正是基于这些,所以对于上述观点,笔者均不愿苟同。</p><p> 《红楼梦》一书涉及主次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复杂,细节内容浩繁。作者在谋篇布局与运笔的时候,有时需要将多条线索交叉揉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架构向前推进。脂砚斋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有一个基本的技巧,叫作“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就是说他每写一件事都是有放射性作用的,并且你感觉他好像是无心、无意随手,实际上他没有一个字、一件事是多余的,悉皆刻意为之。每每是前面提到,后面必有交代或照应。亦即“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区别只在于有的联接是“有线”(明线),有的联接是“无线”(暗线)。此种例子,书中不胜枚举。如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伏晴雯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暗示十二钗结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牵动元妃省亲的大关节等等。</p><p> 由此不难想象,王熙凤夜召贾蓉这一悬疑的设置,肯定不是作者随意为之,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其作用除了引起读者注意,一定还关联着书中的大关节。并且按照作者一贯的手法,应该还会在书中留下让读者求而得解的线索与暗示。或说答案就隐藏在书中。</p><p> 正是循着这一思路,笔者通过仔细阅读书中前后内容,认真梳理和分析作者留下的线索与暗示,终于冲破层层迷障,最后有了自己的新发现。具体说就是:</p><p> 其一、王熙凤夜召贾蓉这段文字非常重要。原文前后虽然不过百余字,但却暗透了“凤姐忽又想起”之事的许多重要信息。只是很多人初读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先请看原文:</p><p>l “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p><p>笔者是这样分析的:一是“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暗示了事的重要时间节点,即该事此前已经发生,此时尚未解决,此后将有新的发展。二是凤姐想起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暗示了事与人的关系,即该事不仅为凤姐所关心,还与贾蓉有某种的联系。三是凤姐“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暗示了事的属性特征,即该事具有私密性,不宜当众言说;具有复杂性,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具有搞闹性,这从凤姐忍俊不禁,先顾自笑了可以看出。有了这些提示和指向性信息,对进一步探寻真相、揭示谜底无疑大有裨益。起码不会出方向性错误。</p><p> 其二、如果将这些信息同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的时间、人物、情节等线索联系起来捋一捋,就更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从时间上看,贾瑞“偶遇”王熙凤并动觊觎之心,是在宁府排家宴为贾敬庆寿辰那天——“九月半”,“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并约贾蓉晚饭后相谈,是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日子——“秋尽冬初”;“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戏弄教训贾瑞,是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之后的“腊月天气”。众所周知,《红楼梦》所写诸事在时间概念上一般都比较模糊。为何单单在这几处却有意明确具体,力求能让人分出个先后来?毫无疑问,作者这是在提醒读者注意,它们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在联系。二是从情节上看,对贾瑞的不端行止,王熙凤自始至终都很反感:在宁府碰面后离开不远,她就在“心里暗吋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似的人呢。他如果如此,等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腊月初二那天,凤姐从宁府探望秦氏回来,平儿回说:“再有瑞大爷使人来打听奶奶在家没有,他要来请安说话。”凤姐儿听了,“哼了一声,说道:‘这畜生合该作死……’”又说,“等他来了,我自有道理。”这表明,这时她已经合计好了对付贾瑞的办法。凤姐儿“毒设相思局 ”惩戒贾瑞共有两次行动,第一次书里没交代执行人,第二次是由贾蓉和贾蔷出面实施的,从伪装引诱、“抓现行”、讹诈、泼粪尿以及到后来的追讨“赃银”等连环套设计、行事人系列细节动作反推,也可以想到,行动前王熙凤与贾蓉等人对这个局进行过周密合计和精心推演。三是从性质上看,贾瑞没人伦、没行止、“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伙同贾蓉等人肆意作弄他,这一“公案”本身完全符合前面笔者所分析的具有私密性、复杂性、搞闹性特征。</p><p>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猜到笔者将要给出的答案。不错,笔者梳理分析的结论是:王熙凤夜召贾蓉,其目的不是为行苟且之事,而是要与之合计“毒设相思局”,以此来回击贾瑞对她的冒犯与亵渎,维护自身的清白与尊严。</p><p> 《红楼梦》有许多不写之写——留白,需要读者根据原文的细节做一些大胆而又合理的推测和联想,以此来帮助作品完成二次创作,以臻创造一种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但愿此文不负曹公“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期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