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韩翠珍 方耀楣</p><p> 印象中的非洲,除了穷苦,就是酷暑难耐。追本溯源,这个看法渊源自非洲拥有撒哈拉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占到非洲大陆总面积的近32%。传统意义上的非洲黑人,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非洲人,而非洲北部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与摩洛哥等国,黑人占比低,且都有相当不错的生活,真正穷苦、黑人占比高的地方,大多集中在非洲中部</p><p> 2014年11-12月,我们参加了《中东、北非文化之旅》旅行团,这是中国国旅刚试推出的新旅程,行走摩洛哥、突尼斯、约旦、以色列四国。当时,虽对约旦、以色列已有所闻,而摩洛哥、突尼斯则是完全陌生的,加上时有中东战乱的消息传来,怀着忐忑、猎奇的心情,一咬牙一跺脚,我们就出发了</p><p> 本美篇对摩洛哥、突尼斯这两北非小国作浮光掠影的展示和回眸,以《走进非洲(三)摩洛哥、突尼斯篇》来佐证多元、多彩、与人们印象不一样的非洲</p><p> </p> <p> 非洲各国分布图</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摩洛哥王国(Morocco)</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摩洛哥王国位于非洲西北端,所谓“三面环海”:北临地中海,西靠大西洋,东和东南面则由茫茫“沙海”包围。公元7世纪起,摩洛哥先后建立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统治的王朝,曾遭法国、西班牙等殖民者入侵,1956年独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摩洛哥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0万,其中阿拉伯人约占60%,土族柏柏尔人约占35%,还有一部分黑人和犹太人,有绚烂的地中海文化,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当时导游说,据中国旅游部门统计,到摩洛哥的中国游客才1000人/年,对国人而言,它确实是个陌生的国度</span></p> <p> 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p> <p> 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的译音,意为“白色的房子”,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p><p> 上图为城市街道、房屋,眼前的实景印证了白色是卡萨市的基色</p> <p> 2014年曾经上映过电影《卡萨布兰卡》,上图为此电影的广告,就挂在拍此电影的酒吧门口,现在还正常营业</p><p> 下图为卡萨布兰卡市海边及海边酒吧</p> <p> 哈桑二世清真寺</p> <p>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西北部,坐落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岸边,从规模看,它的设备之先进则首屈一指,它是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被誉为伊斯兰世界的一大瑰宝,是唯一对非穆斯林开放的清真寺</p> <p> 清真寺通体用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寺内祈祷大厅宽敞明亮,可容纳2万人。据说,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曾在梦中接获真主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所以清真寺的三分之一面积建筑在海上,穆斯林的信徒们来这里祈祷时,面对真主赐予的天空和海洋,缅怀祖先远征而来的丰功伟绩</p><p> 清真寺由法国现代设计大师设计,整个大厅、楼层装有地暖,最为现代化的一处是,巨大的中央屋顶可启闭,祈祷厅的屋顶开启后,举目眺望,只觉得蓝天当空,脚踩水上,有那种空灵剔透和飘飘欲仙的曼妙感觉</p> <p> 主体建筑外的宣礼塔高172米,每当夜幕降临,宣礼塔连续朝麦迦方向的天空发射出一缕缕绿色的激光束,寓意摩洛哥的穆斯林们心系圣城。清真寺前方的宽阔广场可容纳8万人聚礼</p> <p> 在清真寺内外留影,外景背景是新颖的绿色琉璃瓦图案,内景是钛合金门畔的剪影</p> <p> 政治首都——拉巴特</p> <p> 上图为拉巴特皇宫,是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下图为老城区、麦克苏尔清真寺、古炮台</p> <p> 上图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下左图为穆罕默德五世陵寝,下右图为哈桑塔及桑大清真寺(摩洛哥最大清真寺)遗址</p> <p> 精神首都——菲斯</p><p> 菲斯是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的皇城,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和文化古都,古代这里是北非商贸中心,伊斯兰文化也由这里传播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p> <p> 上图为菲斯新城/皇家宫殿</p> <p> 菲斯新城/蓝白小镇</p> <p class="ql-block"> 菲斯新城中有一原叫索维拉的渔港小城,位于大西洋岸边,因小城建筑物的门窗多呈蓝色,众多渔船划艇也漆成蓝色,而被称为作“蓝城”,随着突尼斯“蓝白小镇”名气越来越响,蓝城遂改名“蓝白小镇”,摆出与突尼斯“蓝白小镇”打擂台的架势,就像戏班子里名角们要争谁是头牌</p> <p class="ql-block"> 沿海边盘山而建的小镇,堪称世界上最梦幻的蓝色小镇,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蓝色,从街道到屋顶,从墙壁到砖瓦,从门窗到装饰……,都是肉眼可见的陆地海洋,仿佛走进蓝色的梦境</p><p class="ql-block"> 小镇经常举办雕塑、绘画展和各种文化节,艺术之镇实致名归</p> <p> 菲斯老城——世界最大的贫民窟</p> <p> 菲斯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典型的中古时期风格的城市之一,完整保存了古城面貌,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贫民窟,20世纪以后所建的新城则另辟一方,行走在菲斯新老城区就好似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之旅。菲斯老城1981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上图为与地导阿訇在菲斯老城畔合影,下图为菲斯老城夜景</p> <p> 上图为菲斯老城内传统的鞣革作坊的大瓷缸,下左图为老城区一城门,下右图为金属器皿店铺一瞥</p> <p> 卡拉维因大学——在菲斯老城清真寺内的一所宗教学院,建于862年,被誉为世界第一所大学,收藏有带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还有办学及课程标准</p><p> 右上图为卡拉维因大学铭牌</p> <p> 当年阿拉伯世界的许多青年学子来这里诵经习典,学习数学、哲学、医学、法律、天文等知识,其中不少人学术造诣精深,成为世界闻名的学者。作为高等学府和学术中心,它比巴黎索邦大学早291年,比牛津大学早390年,真可谓这里的文化源远流长</p> <p> 伊斯兰古都城——梅克内斯</p> <p> 梅克内斯,以有“胜利、凯旋”之意的曼索尔城门(见上左图)而闻名于世,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古罗马在北非的遗迹——沃卢比利斯</p> <p> 沃卢比利斯城,北非的古罗马遗迹之一,据记载,公元一世纪时这里曾是一座繁华的城市,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突尼斯共和国(Tunisia)</span></p><p> 突尼斯共和国,地处非洲大陆北端,东临地中海,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人口1067万,虽是一个非洲国家,也是个阿拉伯国家,更是个地中海国家。它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文明,旖旎的风光,都是旅人所向往的,凡到过突尼斯的人,无不被它那宜人的气候、湛蓝的海水、盛开的鲜花和宁静的小镇所吸引</p> <p> 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乘飞机,三小时即到达突尼斯的哈马马特,开始了突尼斯的旅程</p> <p> 突尼斯市/巴尔多国家博物馆</p> <p> 巴尔多国家博物馆,在非洲排名第二,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收藏着突尼斯众多绚丽多彩的珍贵文物</p> <p> 展品中突尼斯各个历史时期的镶嵌画最为闻名,是用各种小石、陶片、珐琅和有色玻璃小方块拼嵌成的图画,人们称它是“洗不掉的壁画”、“踩不烂的地毯”,见上图</p> <p> 上图为巴尔多国家博物馆内的千年树,合抱留影</p><p> 就在我们离开突尼斯巴尔多国家博物馆不到一个月(2014.12),国内各大媒体传来巴尔多国家博物馆遭恐怖袭击、珍贵文物被抢、多位各国游客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死伤的消息,甚为震惊,团友们都庆幸逃过了此次劫难</p> <p> 五星级酒店/地中海畔</p> <p> 在突尼斯的4天,我们享受了至尊贵宾的待遇,天天下榻五星级宾馆,别致西式,餐丰味美</p><p> 就在上图宾馆的晚餐上,面对咖喱土豆牛肉这款菜,小韩馋瘾显露,一顿晚餐整整7块牛肉下肚!回国后她还老说:“突尼斯的牛肉,那真叫过嘴不忘,这么好吃的牛肉以前没吃过,以后也没吃到过”</p><p> </p> <p> 漫步宾馆畔的海滩,喜迎地中海的旭日</p> <p> 艾尔•杰姆斗兽场</p> <p> 艾尔•杰姆斗兽场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它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多个世纪以来,它以其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布局科学、构造完美和谐,征服了所有的到访者。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福楼拜等都专程来此,并将它描述为“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和“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p> <p> 斗兽场突兀耸峙,围墙高大,是北京故宫城墙的五倍,远远便见其崔巍身姿。它层层拱廊相连,宽阔高大,构筑经典,各层连拱的柱型,富于变化,漫游其中,犹如置身古代石柱雕刻艺术的宫殿。端坐在观众席的顶层,俯身下望,偌大的斗兽场,远近景象一览无余,望着这古老的斗兽场,思想的羽翼将我们带回到遥远的过去……</p> <p> 突尼斯市/蓝白小镇</p> <p> 位于突尼斯市以北20公里的西迪•布•赛义德小镇,人称“蓝白小镇”,是独具地中海气息的美丽小镇。在突尼斯人眼里,蓝色象征着和平、安定,这里所有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而白屋蓝窗的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小屋则是这个小镇的特色,单纯而又浪漫,使这里成为了求婚者的天堂,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里舍”、“地球十大浪漫小镇”之一</p><p> 上图为蓝白小镇的阶梯咖啡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蓝白小镇沿山势蜿蜒而上,一条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边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两三层高的白色房屋,最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是那白墙上镶嵌着蓝色的铁窗和木门,阿拉伯式的蔓藤涡卷展现在铁窗窗棂上,对称而迷幻,木门的穹顶代表着清真寺的建筑,门上的蓝色铜钉拼合出星星和月亮,还有弓箭、花卉等伊斯兰图案,华丽而精美</p> <p> 记得当时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进咖啡馆小憩,喝了有特色的松子饮料,人民币40元/杯,回味特别甘醇</p> <p> 在咖啡馆与突尼斯女孩合影</p> <p> 迦太基古城遗址</p> <p>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迦太基是北非著名古国,其中心在今突尼斯境内,约公园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罗移民所建,取名迦太基,这里遂成为腓尼基人在北非奴隶国家的首都,又是繁华的贸易、文化中心,很快就成为仅次于罗马的世界第二名城</p><p> 公元前3世纪,日益强盛的罗马帝国为争夺地中海西部,与腓尼基人三次大战,终于在公园前146年占领了迦太基城,并将其付之一炬,把这座古城化为一堆废墟</p> <p> 地中海美丽的花园港口——苏塞</p> <p> 苏塞,阿拉伯文的含义是“海上珍宝”、“萨赫勒明珠”,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景色怡人的海滨,星级饭店鳞次栉比,海滩旁的滨海大道蜿蜒曲折,是地中海南岸欧洲人最多的城市</p><p> 上左图为苏塞市区一景,上右图为苏塞港口,下图为五星级宾馆内外</p> <p> 游摩洛哥、突尼斯后的感叹</p> <p> 一是摩洛哥、突尼斯的旅行,颠覆了我们对非洲的传统认知。两国实地的所见所闻告诉人们:非洲不是只有黑人、沙漠、野生动物、贫穷落后,也有种种美好的东西。经历两度非洲行后说句俏皮的时髦话——非洲既有旷野沙漠的魔系,也有滨海漫步的佛系</p><p> 有位作家说过,生活的意义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被赋予的。循着此种思路,是否可以说:旅行的意义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被赋予的。“因为见过世界的广阔,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孔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所以,把握旅行意义最好的修行是“在路上”</p><p> 二是摩洛哥、突尼斯是都值得去的两个非洲国家。都说旅行是人生困局的激情突围,情迷山水、敬畏历史、沐浴文化,切身体验人生在异国他乡驰骋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就不存在旅行地的优劣、热门与否之辨,只在于旅者的真情实感,世界上的千山万水、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姹紫嫣红、各有千秋,都值得去欣赏、领略、感受</p><p> 对旅游地的评判是一个开放、多元、动态的话题。学理工的都知道,在高等数学中,用微分概念分析圆周的时候,每一无穷小段都是直线。走遍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只要收获颇多、奇遇频频,应该说,到处都有旅者的诗和远方,与旅行地的知名与否无关。旅行若歌,起伏跌宕,声起声落,每个旅者都是歌手;旅行如茶,或浓或淡,或苦或甜,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尝……</p><p> 摩洛哥境内有高山,也有平原,有湖泊,也有小溪,有高原,也有沙漠,魔、佛两系相映生辉,是非洲的缩影;突尼斯人文遗产众多,可与希腊媲美,它是古老文明和多元文明的融合之地,“地中海明珠”之誉当之无愧。欲问:摩、突两国哪一座“蓝白小镇”更迷人靓丽?每位旅者该扪心自问,回答已尽在不言中。</p>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