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文化闪金溪

涛哥行摄

<h1>策划、文字:细人</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编辑:初人</span></h1><p><br></p> <h1>  在暑假一个晴朗的周末,游学新梦队员一行人启动了向往已久的古村落游学探访。由于是期待已久的计划,我们对知名度不断升温的抚州金溪古村落有所了解,知道竹桥古村是江西省第五批次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单,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面积约2.8平方千米,始建于元末明初,有近800年历史。因此,竹桥古村是此次游学观赏的首站。</h1> <h1>  据讲解员说,竹桥古村人家全部姓余,先祖余镇川很会做生意,又重视教育,赚了钱回家乡建造了一些祠堂;镇川公祠位于村东,与其他祠堂不同,有“学祠统一”的功用,现作为竹桥古村博物馆。在当时女娃们可以上学读书,缘于竹桥村的雕版印刷产业家族式的发展。古代调版印刷写样、刻板、校对、记账等都需要有文化的人来做,而家族式雕版印刷产业需要家里人都参与其中。故在竹桥村,从来都有“重儒不轻商,重男不轻女”的传统。</h1> <h1>  很快,我们来到“养正山房”与“仲和公祠”浏览,此二建筑连在一起,也是典型的赣派建筑。养正山房是村中第二处雕版印刷遗址,进门为一大庭院,正中有一屏风,上有一个特大的“书”字;其上堂和后堂为印书之所,乾嘉时期书板盈架、生意兴隆,直到解放初期保留的刻版才被焚之于尽。在康乾时期,竹桥就有人在全国做卖书生意,余德昭在北京开书肆,收罗古籍,兼理金溪嘉会试馆,其家谱有明确记载。仲和公祠左右各有一扇门,门上面刻有“入孝”“出弟”,意思是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善待兄弟朋友,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的基本道德准则。此处已成为“象山心学教研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h1> <h1>  沿着竹桥古村石径巷道,游学新梦一行人头顶烈日、身披高温,有说有笑,欣赏着竹桥古村的民居店铺,有“油纸伞”“豆腐坊”“余记药材铺”等传统作坊店铺,也有“书华茶咖”、家乡凉饮等当代商铺,后者还有主人现场做生意,队友小川在凉饮铺请客,让酷暑中游玩的队友们清凉了好一会。</h1> <h1>  接着,大家来到“苍岚山房”古建筑参观,此山房由余钟祥在乾隆二十三年所建,也是古代至近代竹桥的大房书院,既是培育村中学子的学堂,又是雕版印刷的作坊(村中第一处雕版印刷遗址)。据说,苍岚山房和养正山房是竹桥人开了金溪雕版印书的先河,金溪浒湾雕版在明清时期是国内最大雕版印刷中心,与北京、武汉、福建连城共称为“四大书市”,凡经、史、子、集类书都能刻板刊行。浒湾书籍被称为赣版书籍(“金溪书”),美誉传遍大江南北,有“药不到樟树不灵”“纸不到浒湾不齐”“书非赣版不放心”之说;浒湾雕版印刷堪称“赣版的摇篮”,其木刻印书业的兴盛为金溪赢得了“江南书乡”的赞称。</h1> <h1>  通过连心巷,我们来到一幢“将军老宅”屋前,见是余地山将军宅。他曾参加过湖口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北伐时任先遣军军长。讲解员又把我们先后带到“上门楼”和“中门楼”游览。据说上门楼是为了纪念南宋先贤余昌言,相传他在任时曾多次上书为民请命,并被皇帝采纳,后人视为荣耀,便建此门楼并刻上“谏草传芳”。中门楼则设计得又低又矮,任何人来到此门楼必须下马下轿才能通过;门楼前有一个青石板铺成的“本”字及门后有一个“人”字。竹桥人建造中门楼,就是要告诉一代代竹桥后人,无论你在外读书、做官,还是经商、谋生,你的根都在这里,做人不能忘本。</h1> <h1><p>  随后,我们一行游人来到了“余氏大祠”古建筑,再次观赏祠堂类建筑。余氏大祠三门缩进,木质门框,屋前是一方大池塘;中间门头上有一黑色匾额,上刻着“余氏大祠”金色四字。门旁贴着的红纸对联书写着:克中英声振百世,文隆美誉传千秋。里面两旁陈列着一些宣传牌和碑刻,介绍中国孝道与传统美德。据讲解员介绍,取名余氏大祠,表明此乃是竹桥余氏宗亲共享的祠堂,逢年过节喜事庆贺、祭祖拜宗或是宗亲重大活动,全村人都可来此进行。</p> 走出余氏大祠,沿着池塘旁石板路,最后来到前后通透朱柱灰瓦的“总门楼”,在门楼前驻足观瞻拍照,我给Nick和初人涛哥在此留下了难忘的瞬间。总门楼建于明初,由著名风水师廖瑀后人选定门的方位,门前面对一口池塘。有一牌匾挂在门楼屋檐下,上刻着金色的“竹桥村”三个大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行人是由后向前游学探访了竹桥古村,一个多小时的体验似穿越了古村千年的历史隧道,欣赏了竹桥古村赣派建筑文化……</h1> <h1>  竹桥古村形似一柄巨扇,是一个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保存有明清时期风格的赣派古建筑民居、祠堂、牌坊及门楼。竹桥古村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山字墙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民居多为上下两堂,仅有一幢明代所建民居分上中下后四堂。厅堂居中,左右为卧室,中间是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全赖于此;下为石砌的泄水池,天井四周檐水如四柱珠帘流入池中,随即排出屋外而不会四溢室内。明代及清初住宅大门开在东侧,其他宅第的大门则开在正中。门楣、屋檐、雨檐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磉、坊头、揎板、天顶等多有雕绘装饰。</h1><h1> 几百年来,余氏后人做官的不多,经商的却不少,这些经商的余氏后裔,谨记祖先做人要“以德为本”和“不能忘本”的训导。竹桥古村现还有200多户人家近千人口,且一直维持着单一的姓氏余姓,以此为荣。</h1><p><br></p> <h1><p>  第三天返回的路上要经过金溪县,我们事先有意安排顺访第七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游垫村和全坊村。沿着县道、乡道和中间颠簸的修路路段,心中探访古村神韵的想法始终坚定,终于在合市镇的一片小山丘上找到了游垫村。</p> 游垫村是金溪县一个保存较好的明代村落,至今有800余年历史,先后出过八个举人和文武两进士,贡生、庠生等上百人,文进士是明朝的胡桂芳,武进士为胡从龙。我们由村巷向前参观游览,先后经过了胡经虎、胡小平、胡泽民等民居,来到村前巷道,见屋前有大小不同的水塘和平坦的田地,可以想象这里古代曾是一块风水宝地。</h1> <h1>  在烈日炎炎下,我们重点观赏了“侍郎坊”“总宪第”“大夫第”“胡氏祠堂”“节孝牌坊”。总宪第古建筑简朴宏伟,三堂直进,大门为巨石牌坊式,门额石刻“总宪第”三个大字,门楣上有砖雕、石雕图案,是广东按察司胡桂芳的官邸。侍郎坊为通往胡兆宪(敕授征侍郎)府邸的石门廊坊,门头上有红色砂石砌成方块,彩色小石头嵌入其中构成“侍郎坊”三个字。大夫第和胡氏祠堂均在村前巷道旁,面对的是池塘和田地,大门皆由巨石构架而成,门头上均有雕刻装饰。尤其是胡氏祠堂的门楣上,有许多人物、动物、植物的精美石雕图案,门两旁还有一些石柱和石档,上面也有雕刻装饰,虽然这些雕刻装饰历经岁月沧桑和风雨吹打,当图案依稀可辨。节孝牌坊在村的东头,连着一条小路通往一片竹林,这里正准备打造游垫古村森林公园。</h1> <h1>  游完游垫古村,我们驱车来到几公里开外的“全坊村”,继续探访金溪的古村落,车就停在村头的古樟旁。据村里78岁的老人全贵寿说,这个古樟有800年的历史,见证了全坊村的兴衰变迁;全之先世本姓王,因西汉恒德公避王莽祸,以父字全节,始改王为全,并由京兆徙居浙江钱塘,后祖全同(北宋初)做官抚州,退位后举家至衡塘(后改称全坊)。今全坊村距县城仅八公里,是一个风格古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姓聚居的古村落,现有108户430多人口。</h1> <h1>  来到古村中心,前面开阔,有一个较宽的石径村道和较大的扇形池塘,村道后面就是一排古村建筑,青砖灰瓦。其中两个建筑与游垫古村相似:一个是“科第”,一个是“节孝牌坊”。我们走进科第老屋,见几个当地中年男人在石柱上纳凉,走出后门是通向民居的巷道,已经破败了。墙壁上挂了一个木牌,上面写道“中国传统村落——拯救老屋行动项目”,落款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和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政府奖补。至此,我们游学新梦一行人这次金溪古村落的游览探访接近尾声,但我们看到了当地古村落保护和古村文化传承的新的希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