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知青岁月、难忘第二故乡

谢小玲

<p class="ql-block">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二日,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与同学们一起来到海南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团,即海南东太农场。开始我被分配到连队当割胶工人,参加过台风后扶风倒树、割胶大战四十天、大开荒等劳动。七一年底我调到团部文艺宣传队,几个月后宣传队暂时解散,我调到团部警通班当总机室话务员,后来又到小学当了三年老师,直到一九七七年八月份调离海南。</p><p class="ql-block">在此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际,回忆这段有苦有累有欢乐、刻骨铭心的难忘的知青岁月,思绪万千。退休后我和爱人两次回到东太农场,与阔别四十多年的学生、老同事、老工人欢聚,阔别重逢的情景久久难以忘怀。</p> <p>当时潮汕地区奔赴海南的知青乘坐的红卫号客轮。</p> <p>红卫轮要启航了,知青们向送别的亲友挥手告别!</p> <p>原东太场部大楼</p> <p>原东太大桥</p> <p>原东太大桥</p> <p>当年十七岁的我</p> <p>参加二团第一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合影</p> <p>潮汕知青慰问团到来,我作为知青代表之一参加座谈会,并与慰问团成员和团首长合影留念。</p> <p>在团部警通班电话总机室时的工作状态</p> <p>这是原团部招待所</p> <p>回家探亲时在广州海珠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万泉河边</p> <p class="ql-block">与团部同事在万泉河边合影(从左至右海南洪玉英、广州知青单小燕、陆丰杜土妹、我、广州知青李冰真。)除了河边合照的五个人,还有广州知青陈洁英、黄东英、安徽的王小梅。那时我们团部机关的八个女生住的两间房间挨在一起,大家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但在一起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一个苹果都要分成每一个人都有一小块吃。</p> <p>从左至右李冰真、我、洪玉英、土妹、广州知青黄东英。</p> <p class="ql-block">万泉河水清又清</p> <p>与同事在场部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右一是广州知青陈洁英,那时二师二团的共青团团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在团部时和同宿舍的广州知青李冰真一起,冰真像姐姐一样,对我很关心、照顾和帮助。</p> <p>和二十六队的潮州知青张一心</p> <p>和几位潮州知青在万泉河边合影</p> <p>同是知青同农场又曾一起在场部宣传队的我的爱人黄先琳</p> <p>在团宣传队时的合影</p> <p>宣传队下连队演出</p> <p>黄先琳所在的农垦总局政治部宣传队的两张合影</p> <p>团宣传队在排练节目</p> <p>宣传队男队友在万泉河边</p> <p>宣传队队友在万泉河边</p> <p>同是知青同个农场又曾同在场部宣传队的我的爱人黄先琳</p> <p>二零一一年二月六日至十日,这是我们自一九七七年八月离开东太后首次回到第二故乡~海南东太农场,与阔别三十四年的我的学生,老同事,老工人重逢。</p> <p class="ql-block">同原宣传队同事在陈红选家门口合影</p> <p>与东红小学七七级的我的学生在一起</p> <p>到连队看望老工人</p> <p>这是东红队老工人老黄及爱人和他们的四个儿子</p> <p>红河四队老工人老陈和他爱人</p> <p>这是农场种植的胡椒</p> <p>这是橡胶树</p> <p>原宣传队用的水井</p> <p>以前宣传队的食堂</p> <p>后面是在团部宣传队曾经住过的房子</p> <p>这后面的房子是我在东红小学时的宿舍</p> <p>和原农场场长,刚到割胶连队四连时我的付班长莫太惠夫妇一起</p> <p><br></p><p>二零一八年五月八日至十三日,我们又来到第二故乡~海南东太农场,与我的学生们愉快地欢聚,一些同学专程从国内各地赶来,我们还一起自驾车游览了海南五指山景区。</p> <p>与同学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相片里的这位年长者是我的老班长梁球同志,我七零年八月二十二日到海南兵团二师二团四连割胶,他就是我的班长,副班长是后来曾任农场场长的莫太惠。</p> <p>宣传队的黎明和红选也来了</p> <p>与同学们在场部广场合影</p> <p>在东红队原队长家和他的爱人,儿子一起</p> <p>在东红队</p> <p>和同学们在万泉河边</p> <p>来到了五指山</p> <p>依依惜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