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汇

七爷

<p>两年前,我以前的同事方烨老师问我想不想写些关于殷汇的事情,权作回忆分享。我实话告诉他,殷汇的回忆真的在脑中回旋了很多年了,可我一直不知如何下手。一,我静不下心;二,我的确很懒;三,而今的时代,还有谁如我等这样,对往事耿耿于怀。那些陈年旧事,who cares?就连我的女儿,虽然她出生在那里,可我每每和她提前殷汇,其不屑之色顿生,于是我也就嫣嫣然咽下要说的话,硬生生将刚播放的镜头掐断在脑际。</p><p><br></p><p>可我,说真的,不能忘怀殷汇哦。</p><p><br></p><p>殷汇坐落秋浦河之滨, 东傍池州,南接徽州,西抵东至,北达安庆,水路陆路俱佳,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镇。</p><p><br></p><p>据说,殷汇渡口在三国时便很繁华。其时有几家殷姓茶炉酒肆客栈,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每别时便说“殷家再会”于是“殷家汇”便成其名,后简称殷汇。</p><p><br></p><p>1992年7月,我刚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殷汇中学,我和殷汇的交集就这样的发生了。</p><p><br></p><p>1992年,那时的殷汇依仗地理优势,其商业覆盖附近方圆约50公里,甚至连石台县、冬至县的居民都来殷汇赶集,更不必说周边其他的如乌沙镇了。尤其夏季,秋浦河水量充盈,从池口的机帆大船可逆流而上,直入殷汇上游的灌口,带去商品,带走土特产。秋浦河一片白帆,一片繁忙。</p><p><br></p><p>那时的殷汇人有的是钱,更有的是赚钱的机会。</p><p><br></p><p>那时的殷汇人纷纷推到旧房盖起洋楼,口袋里满满的都是钞票,可以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p><p><br></p><p>左右四邻,能娶到殷汇的闺女那一定是祖坟冒烟,能嫁到殷汇一定是上辈子积有阴德。总之,我那时了解到的殷汇就是这么牛。</p><p><br></p><p>其实,那时的殷汇中学让殷汇的牛气更上一层天。</p><p><br></p><p>创办于1958年的殷汇中学先是安庆地区的重点中学,后来是池州地区的重点中学。当年的殷汇中学除了贵池中学外无人能望其项背。它揽集周边乡镇的优秀学子,创造出不少奇迹,口碑颇佳。</p><p><br></p><p>殷汇中学是住宿制学校(本地生源除外,但晚自习必上)。二千多个学生为学校周边提供了数不尽的赚钱机会——小卖部、小餐饮、开水房、录像厅、桌球室、考前月租房等等等等。</p><p><br></p><p>这么好的地理优势,这么好的发展前景,殷汇人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应该可以当仁不让吧!</p><p><br></p><p>殷汇的画面很多,可有几个画面于我意义巨大。</p><p><br></p><p>一、老母猪肉</p><p><br></p><p>刚到殷汇的那年我和陈四生老师分在一间青年公寓。该公寓楼是一个两层的楼房,楼上、楼下各五到六间小房。我们就住在第一间,面积嘛想想应该有三十多平,摆上两张单人床,每人领到的书架和办公桌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大到可以跳舞的。</p><p><br></p><p>我们的第一间出门右转就是学校的食堂和水塔,生活很是方便。正因为如此,我们外墙上还有可以打开的两个窗口,据说是食堂卖饭菜票用的。</p><p><br></p><p>学校的食堂提供早中晚餐,平时,大部分单身教师都吃在食堂,如果想改善伙食,那就得用上小煤油炉了。第一个月我也买了这个宝贝,有时间也打打牙祭。</p><p><br></p><p>刚毕业的那会,肚中的油水实在太少,买二斤肉红烧,除了其他老师闻到香味凑上来弄一、二块以外我能一餐干得不留痕迹,盘子绝对舔得干干净净。</p><p><br></p><p>那日,也许是周六,我早早地去殷汇菜市场的猪肉摊,看到一品相最佳的肉,称上二斤回宿舍红烧。可是,一上午过去了,煤油炉里的煤油添了又添,我的红烧肉也没有烂。这时有食堂的阿姨过来告诉我说,我买到了老母猪肉。她说,我就是再烧半天,肉也不会烂的。</p><p><br></p><p>那时年轻,我气不打一处来,带着肉我就去了菜市场。其时,猪肉摊还在摆着,我和他们据理力争,卖肉的师傅差点拿起切肉刀剁在我的身上。他明显摆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来了个死不承认,闹了好长时间没有任何说法。我现在想起来,余气好像还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能排出,隔得慌。</p><p><br></p><p>二、黑棉絮被</p><p><br></p><p>学校附近有家弹棉花的门店,我在那订了一床棉被。可一个月后发现,该棉被原来是用好的棉絮包围起来的烂货。黑碎的颗粒状的棉渣根本无法成型,除了正中间的薄薄的一层,所有的黑渣都聚集在身体的两侧,根本不暖和更谈不上舒服了。我找到那家店,和猪肉摊老板一样,他脸皮很厚,绝不承认。作为殷汇中学的老师竟受到这种待遇,我对殷汇本地做买卖商人的失望可想而知。</p><p><br></p><p>从此以后,殷汇街头小店都仿佛在我眼前不存在了,对殷汇人的认识也大都停留在此。我在那里呆了整整五年,那五年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我怎样才能远离这个地方。</p><p><br></p><p>三、方家小饭店和石家开水房</p><p><br></p><p>对殷汇的回忆也有温暖的地方。方家饭店和石家开水房的回忆给我的就是这感觉。</p><p><br></p><p>学校对门就是方家小饭店了,它开在自己家两层的楼房里。给学生提供便宜的饭菜,也有小炒。其实,学校周围这样的饭店有几家,和学校的食堂构成竞争关系,让学生的伙食得了不少的实惠。</p><p><br></p><p>方家小饭店的老板好像叫方向阳,中年人,脸上总挂着微笑,客气招呼着所有的客人。不论学生和老师,绝不区别对待。钱少点,没有关系,差钱也没有关系,楼下的墙上挂着一个小本本,你可以自己在上面记上,等你有钱时再结清。因此,方家的小饭店每日三餐生意特别火爆,老方越忙声音也越大,老方精神万分,笑声爽朗。</p><p><br></p><p>即便此时,我还能感受到那种幸福的热闹,心中有暖意升起。</p><p><br></p><p>从校园出来大约有五六百米,坐落在小河边的就是石家开水房了。1992年一瓶开水好像已经从5分钱涨到1毛了。像这样的开水房,殷汇中学的附近有二、三家的,好像。当时,所有的学生和部分老师都会直接到私人的开水房花点小钱买开水的,因为毕竟学校的开水房有时间限制而且也不是免费的。</p><p><br></p><p>1992年我的月工资好像是167.5元,然每个月我都是入不敷出。加上当时和老婆正处热恋中,两个人更是嚣张得很,用起钱来毫无算计。只记得有天下午,我翻遍所有可能有钱的地方,竟找不到一元钱,而晚饭的菜钱仍没有着落,但好在书架的盒子里还能翻出2毛钱。于是我对当时还不是老婆的她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打完开水再说。拿着2毛钱,拎着两个水瓶,我就往老石家走。等我装满开水准备离开的时候,石家大嫂问我,“许老师,我刚从地里弄了点菜,你要不要?”</p><p><br></p><p>我当然要!我没有告诉她,我晚饭的菜还没有着落哦!</p><p><br></p><p>拎着水瓶还有新鲜的蔬菜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宿舍。</p><p><br></p><p>即使现在,我老婆和我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都不禁惊叹我的运气。</p><p><br></p><p>那天下午要不是石家大嫂送我蔬菜,我们的晚饭真不知如何应付。</p><p><br></p><p>从此以后,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皱过眉,没有忧伤过,心中总念起只有2毛钱打水的日子,总感觉会遇到石家大嫂样的贵人,神奇般救我于水火。</p><p><br></p><p>四、妈妈来殷汇</p><p><br></p><p>1993年4月的一天(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我妈妈到殷汇看我来了。她为我和我的女朋友各做了一双千层布鞋送来。我在当时殷汇中学住宅区进门左手边第二排平房里接待了妈妈。那时,殷汇中学刚刚建起了住宅楼房,资历高的老师和领导都搬进了新楼。等到他们一搬家我就从朱俊法副校长的手中拿了他住的两间平房钥匙和女朋友搬了进去。</p><p><br></p><p>妈妈在殷汇只呆了一个晚上就回家了。就在那个晚上,我们三人坐在一起聊天,妈妈和我谈了她的人生感受,让我好好对待女朋友。</p><p><br></p><p>妈妈从殷汇回家不到一个月就脑溢血去世了,而殷汇中学的那个晚上竟是我和她最后的畅谈。</p><p><br></p><p>等到刻碑需要妈妈生辰八字的时候,只有我才提供了最确切的信息,而这也是妈妈那天晚上跟我说的。我总想,难道妈妈冥冥中知道自己的将不久于世?</p><p><br></p><p>54岁就去世的妈妈真是一天福也没有享到!</p><p><br></p><p>于今,我已到妈妈的年龄,我真想有时光机器,让我再一次回到殷汇的那个晚上。</p><p><br></p><p>让我回到殷汇,我一定带妈妈去看医生,一定为她买降压药,一定不会让她那么早就离我运去,将我留在永远的思念和后悔中。我那时年轻,真不知道妈妈那么瘦也有高血压哦!</p><p><br></p><p>妈妈送我们鞋一直没有舍得穿,我用布包着放在柜子里。每每看到鞋子,眼前就浮现出妈妈那日到殷汇的场景,心隐隐作痛,眼中湿润。</p><p><br></p><p>等我老了,我会穿着这双鞋子去见妈妈。</p><p><br></p><p>五、严巨荣老师</p><p><br></p><p>当年在殷汇中学,严老师夫妇应该是公认的第一贤伉俪。他们的衣着总是殷汇中学最光鲜得体的——衣服笔挺没有一丝褶皱,皮鞋光亮如新。你想,在下雨成泥,天晴为尘的殷汇能保持这样简直非我等所能企及。</p><p><br></p><p>刚刚毕业的我每看到严老师夫妇我都是仰视的,心中充满羡慕和崇拜。严老师夫妇对生活认真到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在后来,我也有了这种信念——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坚持自己。</p><p><br></p><p>可惜,严老师后来得病很快就去世了。我还记得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p><p><br></p><p>那天我上完课在教学区大门和去上课的严老师碰上了。他扬了扬手里的书跟我说:去站最后一班岗!</p><p><br></p><p>后来每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想起连头发都光亮的严老师,心中默想,天堂中的他也活着不一样的光彩。</p><p><br></p><p>六、后墙厕所边的小二楼</p><p><br></p><p>殷汇中学后墙厕所边有两排小二楼。等我终于熬到可以搬进小二楼的时候是我离开殷汇中学前一年的事情。在小二楼生活的这一年里我的回忆还是很温馨的。</p><p><br></p><p>那时候,我女儿刚刚学步,她总会跑到陈万宝老师家和其他老师家的冰箱边靠着,就想吃里面的冰淇淋。想想我们多穷,女儿到处跑了,我们都没有冰箱和洗衣机。</p><p><br></p><p>那排住着的老师对我女儿都好到不行,叶英群老师,陈显松老师,王庚老师,吕建华老师等等,每天烧饭的时候相互探讨相互推荐菜谱,有好菜还不忘记分享。小二楼总会是交谈声和笑声朗朗,几如交响乐,深深烙进了我的脑际,并不时回放。</p><p><br></p><p>而今,无论在那个角落,这样的生活应该不多见了。大家都躲进了高楼,自成天地,没有了当年的爽朗,也鲜有当年的快乐了。</p><p><br></p><p>……</p><p>殷汇的记忆还有很多的,我无法一一道来。</p><p><br></p><p>对殷汇的回忆能激起涟漪的无非还是经过的人罢了。</p><p><br></p><p>殷汇中学后来改成了池州第八中学,位置也搬到池州市郊了。曾经殷汇中学的校史和记忆都将随风而去吧。</p><p><br></p><p>殷汇中学的搬迁对殷汇镇应该有不少的影响。几年前,我们一家还特意去看了一下殷汇中学的旧貌。楼房经过风雨都已经破旧,墙面斑驳,明显缺少人气。</p><p><br></p><p>殷汇镇好像和二十多年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去的那天是晴天,殷汇街道上还是那样尘土飞扬,可想而知下雨天还会是泥泞满地的。</p><p><br></p><p>我在想不知殷汇的生意人可有变化,如果还是当年对我那般没有诚信的话,他们活该不会有发展。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学到当年“殷家再会”时生意的精髓,殷家汇就还只能是现在的殷家汇了。</p><p><br></p><p>可毕竟我永远抹不去对殷汇的回忆,也学会了默默给它祝福,愿殷汇的未来能灿烂辉煌,并留给殷汇的过客满满幸福的回忆。</p><p><br></p><p>是为记。</p><p><br></p><p>2020年8月20日 09:32 于书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