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萦绕寄哀情 花叶飘落犹自香

掠影

<p>  我与邓炯宁学长在五一农场场部炊事班共同工作了几年,曾经同吃、同住、一同上山砍树,共同扛起过三百斤以上的大木头。长期的密切接触,对他的音容笑貌、脾气秉性的了解应该是比一般人要熟悉一些。由于年龄的差别,所处的班级的不同,文化水平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我们的爱好与兴趣也不相同。对他的精神世界的了解不会比他的同班同学及与他同连队的知青更清楚。回忆起桩桩往事,大致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敢作敢为的人,在古文学、书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p><p> 刚刚接触他的一段时间以后,就知道他阅读和记忆能力很强,前苏联的国家领导人列宁、布哈林、托洛茨基甚至德国的马列主义政治家李扑克内西的语录,他能够背诵出来。不容置疑,他是认真地读过不少的马列著作。据八斗队的知青说,在知青刚到连队的时候,八斗队举行过铲除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牛仔是冲锋在前的战士。</p><p> 在一九七一年,为纪念党的五十周年生日,场部团支部出了一期墙报。我选择了写一首诗:《十六字令 松》,其中一段是:松,深扎高山巅岩中。魏然立 ......写到这里,想不到后面的内容,只好请教牛仔,把符合韵母“ong”一些字列出给他看,其中有“冬”字,他思考了不到二分钟,就说出:豪情寄严冬。这段诗的意境就在这最后一句,前面的描述不过是景象。就像毛主席的诗词:“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最后的一句才是点睛之笔。</p><p> 牛仔曾经对我讲述,省实读书期间,有一次作文,他用三言诗(四言诗、还是五言诗?)为载体写了一篇长诗,当时任教的语文老师黎黑作出的评语是:古文有修养。</p><p> 省实老师的水平,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就我而言,在小学时期,作文的评语都是表扬为主,可是一到了中学,语文老师杨绮的评语是直接地指出作文的缺点,还记得这么二句评语:描述不清楚,用词生硬。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能对牛仔的作文作出这样的评价,可见牛仔的水平在读书期间已经是不低的。</p><p> 在农场场部炊事班,杀猪宰牛是平常事。老工人宰牛一贯以来的方法是较为笨拙的,将牛的四肢捆绑起来,放到在地,然后切开颈部血管,放血……这个过程,牛一直在反抗、挣扎,宰牛的人很紧张,需要几个人同心协力。牛仔发明了一个新的方法,省去了捆绑牛的四肢这一道费时费力的工序,先用布蒙住牛的眼睛,然后用劈柴的大斧头的背部向牛的脑部用力劈去,牛瞬间倒地,挣扎几下就不动了……好聪明的方法!在文革时期,牛仔在学校的游泳池里玩炸药。第一次,用一块木板浮在水面,绑定的炸药离水面30公分,爆炸后情景是,整个游泳池像下了一场细雨,好一派江南烟雨蒙蒙,春天的景象;第二次的试验是,将炸药固定在离水面一米的地方,爆炸掀起的水柱末端直达游泳池徬边大榕树的树梢;第三次的试验是利用游泳池池底的一条裂缝,把炸药固定在裂缝的附近,起爆后,只听见一声沉闷的爆炸,然后游泳池翻起了滚滚的黑浪(池水很脏),第二天一看,整个游泳池的水都漏光了。可见牛仔是动脑又动手的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表现出来了。</p><p> 在2008年农场欢迎知青下乡40周年的纪念活动期间,我到了牛仔在场部的住家,看见墙壁贴着一幅牛仔的书法作品:《水调歌头 中秋》。当读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眼泪不禁流出来了,伴随着牛仔在农场几十年生涯的心境,难道就像苏轼那样无奈而又怀着美好的祈盼度过这漫长的岁月。作品是用行书写成的,字体苍劲有力而优美,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展现出笔法的灵活,有松柏般的风骨而又不失杨柳随风飘扬的姿态。字如其人,牛仔走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知青的道路,这坚定的信念,来自于他本身的选择。</p><p> 牛仔因病离我们而去,看到他的图片,往事一幕一幕地呈现在脑海。又一次体会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存在的宝贵。</p><p> 这些照片都是在省实校园里拍摄的,其中那张站在红土地的照片是我后期制作而成,表示牛仔在我心中的形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