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马坪“大壮炉”——東東手機隨拍

東東

<p>  前两天得朋友相邀前往漳州人家村,有幸见识了闻名海外的“大壮炉”第十二代传承人许英森现场展现制炉技艺。</p> <p>  闽南茶叶自古闻名,漳州人好茶源远流长,其火炉讲究“大壮炉”。漳州府志注:“茶炉出马坪。以白土为之,其色如施粉,雕刻花丽工致,以大壮炉为佳。许大壮为漳州府南靖县马坪人,清朝康熙年间以制炉著名”。</p> <p> 马坪解放后划归龙海市程溪镇人家村。南靖马坪现人家村得天独厚出“观音土”本地人称“白善土”。许大壮以此土为原料精巧的搭配砂泥创作出名闻天下的“大壮炉”。</p> <p> “大壮炉”炉体为圆柱体,上宽下窄,中部开一风口做工小巧精致。其特点:经久耐用、高温不裂深受大众喜爱,当时经海澄月港行销全国乃至东南亚等地区,至清朝光绪年间销至日本长崎县。</p> <p>  “大壮炉”不但是茶具之宝还有着传统的文化风俗:一、镇宅之宝,在闽南地区的老屋顶中央都会排放一座大壮炉以求平安。二、迎娶过火之用,迎娶新娘入门时大门内放一座旺火的大壮炉让新娘跨过以求吉利。三、新厝入宅用炉火,在新建房屋乔迁入宅时由母舅手端大壮炉火先行入门以求带来旺 气 。四、围炉,除夕夜吃年夜钣闽南人称围炉,一家人围在钣桌吃年夜钣,桌下放一座大壮 炉火以取暖与预示来年生活红红火火之意。</p> <p>  “大壮炉”的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许家祖上许大壮自幼心灵手巧、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村里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去帮忙解决,因而人民称他外号“苦大众”(闽南语许与苦同音)。他家有一块菜园有一天他要去种菜经过土地公庙,看到一个老乞丐在土地庙里冻得只剩一口气,他赶紧回家 端来一碗热粥给他吃,老乞丐望着他感恩地说,好人会有福报的,说他种菜的地是一块宝地,地下全都是宝以后你会富裕的。</p> <p>  许大壮不以为然,心想乞丐是为了感恩说些好听的话而已,照样去种菜了。说来也奇怪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土地公手里拿着一个特大白色的大银元宝(银锭)给他。过了不久由于干旱种菜必需到远处的小河里挑水,他就想在菜园里挖个水井浇菜方便,于是就在菜园边上开挖,挖不出水且挖出大量白色的泥土来。他拿起白土仔细的看,发现这白土特白又细腻觉得是做陶器的上品,他就决定用这白土做人们生活必需品火炉即可烧水又可取暖,联想到乞丐话与梦里土地公送元宝,于是他就按梦里福神土地公送白银元宝的样子做出了象银元宝形状的白色火炉来取名为“银炉”,寓意招财进宝和旺气之意。</p> <p> 由于造型美观坚固实用又是土地公施福送宝,一时供不应求,成了有钱人家的奢侈品,在漳州闽南地区的有钱人房顶上中央位置都会摆一座大壮炉来镇宅与祈福,成了富有人家的标志。同时也成了茶艺界斗茶与功夫茶的首选烧水茶具。后来人们以他的名字把它称为“大壮炉”。</p> <p>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随着各种烧水电器的普及,相对易碎而又笨重的土制炭炉正在慢慢地被淘汰,为了弘扬祖德传承马坪许氏文化,虽然从取土到烧制成功要经过几十道烦琐的工序具苦又累,但是许英森依然固守传统尊古制法延续这门古老的手工活。希望这门手艺能在许家的后辈手上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p> <p>  本文图片全部为本人(漳州市手机摄影协会 東東~李建东)手机拍摄,欢迎各位朋友转发与收藏,谢绝抠掉水印盗图!</p><p>本文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