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第十一期 <h3> 小学生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地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下面总结的一些有效阅读方法,希望对孩子们暑假的阅读有所帮助。</h3><h3> 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如此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的培养和指导。</h3> 杨慧茹推荐《安徒生童话》 郭秉墨推荐《窗边的小豆豆》 <h3><font color="#ed2308">一、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font></h3><h3>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读</h3><h3> 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读</h3><h3> 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悟读</h3><h3>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体会出这些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熟读</h3><h3>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h3><h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h3> 李佳怡推荐《木偶奇遇记》 <h3><font color="#ed2308">二、小学生主要读书方法</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浏览性的泛读<br></h3><h3>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通过“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求性的速读<br></h3><h3>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味性的精读</h3><h3> 对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h3> 郑亚宁推荐《故宫里的大怪兽》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圈点勾画</font></h3><h3> 即用相关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____”“?”“——”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作批注</font></h3><h3>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作卡片</font></h3><h3>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再创作</font></h3><h3>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h3><h3>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做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h3> 郝老师推荐《藏地密码》 <h3><font color="#ed2308">三、八个创意读书游戏</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01 我就是主角</font><br></h3><h3> 读完了一本书之后,问问孩子,喜欢不喜欢故事的主角?如果孩子说喜欢,那么,来吧,这次就把故事主角的名字变成孩子自己的名字。还可以把孩子的玩具、朋友等等的名字都加到故事里面。于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故事大戏就上演了。</h3><h3> 父母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啦,只要碰上故事主角,都要读成孩子的名字。孩子就很自然地走进了故事,成为主人公,去故事世界中体验一把。另外,请记住,读完之后,一定要问问孩子,感觉如何?喜欢这样读吗?</h3><h3><font color="#39b54a">02 给故事画一张故事发生的时间表</font><br></h3><h3> 就像我们学历史,会画一条历史发展的时间线一样。一本故事书读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一张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线。</h3><h3> 把这条故事线弄清楚,对孩子很有帮助的。因为这个故事是以画为主,配合一些口语表达,孩子会很投入,很喜欢的。</h3><h3><font color="#39b54a">03 给故事画一张地图</font></h3><h3> 一些简单的故事绘本,简单的故事情节, 也可以来一张简单的地图的。读完一本书,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 画一张故事发生地的地图。如果故事发生在室内,就画一张室内的平面图,如果故事发生的地方很多,就可以让孩子画一张大地图。</h3><h3><font color="#39b54a">04 故事的前传和后传</font><br></h3><h3> 读了某本故事之后想想,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会发生过什么故事呢?同样的,读过之后,也可以想想,这个故事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h3><h3><font color="#39b54a">05 换一个角度读故事</font><br></h3><h3> 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故事,基本是站在三只小猪的立场,来描绘这个故事的。如果站在大灰狼的角度,故事将会如何不同呢?那么,就以大灰为主角,从他的角度来说说故事是怎么回事吧。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有了好几个版本。</h3> 王佳晨推荐:《故宫里的大怪兽》 林浩安推荐:《安徒生童话》 <h3><font color="#39b54a">06 给故事书设计封面和插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如果故事本身就是绘本,这个项目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是文字比较多的章节书, 就可以来做这个项目了。
根据书的故事内容,给书籍画几幅插图设计一个封面和封底,并在封底写一个书籍的故事梗概。</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07 邀请故事的主角来赴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想法很新奇吧。读完了一本故事,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之后,想想如果我们邀请毛毛虫到我们家来赴宴,该写一张怎样的邀请信呢?</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08 我是小记者</font><br></h3><h3> 和孩子一起读完了一本书,父母和孩子可以轮流扮演故事主角和记者,让记者来采访故事主角。如果孩子是记者,就需要想出5个和故事主角相关的问题来提问。如果父母是记者,正好将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如何发生、发展的,作为采访的问题,来问孩子。</h3><h3> 这样一来一去地问答,故事就以另外一种形式,过了一遍,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大脑,又让孩子进行了一次主动的思考</h3> 写在后面 <h3>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分内之事!带动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儿童阅读,也是语文老师的应为之事!</h3><h3> 一个人自然的阅读,从选择书籍开始进入阅读,对阅读产生反应,然后开始新的书籍选择,再阅读,再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来协助他们选书,帮他们掌握阅读状况、讲故事或念故事给他们听、邀访名家等,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