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记黄冈师范学院国培计划2020师范类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初中道德与法治)

小美人鱼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丹江口市大坝中学 谭梦莹</span></p> 启程 <p>  暑假期间,我接到学校通知,有幸获得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前往黄冈市参加黄冈师范学院组织开展的教师培训。得知此次培训地点,我激动万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代诗人苏轼被贬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地——“文赤壁”黄州。仲夏时节,酷暑难耐,我的心像天气一样灿烂火热,期待着这一次黄冈之行。8月10日,迎着朝阳,我踏上了这趟学习之旅。</p> <p>  我想起大学在武汉念书的时候,辗转五个多小时才能到武汉去。现今高铁修到了家门口,两个小时就能到武汉,让人不禁感叹:随着祖国母亲的日益强大,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和真真切切的幸福!</p> <p>  途经武汉转车,看着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车站,我感慨良久。我瞻仰着这座英雄的城市,回想七个月之前,疫情肆虐,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中央一声令下,武汉封城,这座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为抗疫赢得了时间。如今她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我忍不住道一声:武汉,谢谢你!</p> 抵达 <p>  挥别武汉,我们一行人马不停蹄地继续乘坐城铁赶往黄冈,顺利抵达此次培训安排的酒店。经过体温测量、健康码登记、领取培训资料等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我们都顺利办理了入住,工作人员还贴心地为每个人准备了足够的一次性口罩。</p> <p>  舒适的住宿环境让我卸下了旅途的疲惫,酒店提供的餐点种类多样营养均衡,学习的场所也是宽敞明亮,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干货满满,这让我们相信,此次学习培训一定是舒心惬意的,也必会满载而归。</p> 参观 <p>  培训生活正式开始了!8月10日早,迎着朝阳,我们跟随国培项目的老师们乘坐大巴前往本次承办培训的院校——美丽的黄冈师范学院进行参观,我们分别参观了校史馆(红色资源馆)、生物标本馆、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p> <p>  从校图书馆拾阶而上,左手边就是校史馆了。“源于师范,兴于师范,强于师范。”在校史馆内,我们重温百年校史,感受黄师文化。红色资源展示馆,让我感受到热血中的奉献与担当,领略到深厚的家国情怀。</p> <p>  生物标本馆展示的多种生物标本,让人大开眼界。</p> <p>  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建筑、生产、生活、信仰、游艺、服饰六个单元,徜徉其中,领略黄冈本地具有特色的农耕文化。</p> <p>  结束了一上午的参观,时光定格,学员老师们在黄冈师范学院内合影留念。</p> 开班仪式 <p>  当天下午,本次培训开班仪式在九环假日酒店隆重举行,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声和悠扬的黄冈师范学院校歌,开班仪式隆重拉开序幕。会上,黄冈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吴定雪教授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老师们此次培训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珍惜机会,全新研究,提升自我。”会后,项目组因时因地制宜,请来黄州区人民医院的胡宇医生,给我们安排了一场疫情防控专题专项报告。通过胡医生的讲解,我们更深层次认识了“新冠病毒”,也学习到了不少疫情防控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措施。现在,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又面临秋季开学,作为班主任,我也学习到一些开学前准备和开学后防控的注意事项。</p> 学习之路 <p>  开始正式进入培训学习了,我们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我对充实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p><p><br></p> <p>  第一堂课就让我“燃”了起来,来自武汉市将军路中学的马艳新老师为我们带来生动有趣的讲座《道法课堂,我与学生一起成长》,首先,马老师从教材着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学科特点和大纲内容;她用自己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生动的课堂实例,多方面、多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怎样做一名道法老师。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强大的人格魅力,一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更能让学生爱上对这门课程并发自内心学习它,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p> <p>  《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范莉老师的讲座以新时代教育领域的新矛盾为切入点,分析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与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让我们了解到如今社会教师需要面对的环境和现状。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要有信心、有力量,勇担教育重任,不负教育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道德修养,有文化素质,更有家国情怀的人才!听了范莉老师的这堂课,我想:“心里有束光”是不忘初心,用爱心和责任心去照亮学生;“眼里有片海”是就是用大海一样宽厚的胸怀去包容、尊重每一个学生。</p> <p>  《读书悟道行知——当明师去》刘刚老师的讲座打开了我对于教师理解新的思路,“明师在明不在名”,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心如明镜,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教师,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所在,“读书 悟道 行知”,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长流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是老师应该有的觉悟。</p> <p>  来自黄州中学的道法老师袁年兵为我们带来专题报告《把握教材构建,有效开展教学》,袁老师从“一根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个层面”——个人、社会、国家、“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共三大方面详细讲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构成和体系。想要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还是备课,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把书上的知识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p> <p>  8月14日,我们迎来了思政届大咖——吴又存老师,去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吴老师就是参会一员!上午,吴老师为我们带来《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的讲座,我深深被吴老师的魅力所折服,吴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他的教育经历;用激昂高亢的话语传达者他对祖国和教育的热爱。课上,诗词歌赋他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艺术可见一斑。吴老师还即兴把课堂搬到现场,为我们上了一堂《开学第一课》,我仿佛能感受到我已成为吴老师的学生,为吴老师深厚的爱国情怀所触动......坚定信仰,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的人;德法兼修,引导学生做尊得守法的人;诗词歌赋,引导学生做逐美而行的人;真情涌动,引导学生做求真向善的人。吴老师现身说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德才兼备,有情怀、有温度的思政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希望自己能追随吴老师的步伐,在教育之路找寻真我,提升自我,实现大我!</p> <p>  下午,吴老师继续为我们讲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及实施》,这堂课让我收获满满,不仅仅是思政课,所有科目都适用。从课前三维目标的整合和课堂预设,到课中智慧的生成,再到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吴老师多方面多角度为我们答疑解惑,特别在课中教学实施这一块,更是教会我们许多技巧和方法,真是受益无穷!讲座结束,吴老师赠予我们九个字:多读书,勇赛课,勤写作。(图为丹江口市学员教师与吴老师合影留念)</p> <p>  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王立文老师的讲座《班级管理——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王老师所讲的内容非常贴近我的工作生活,从教五年,班主任经历也有足足五年时间了。回想起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手足无措,不由地感叹,时间真快,也正是要感谢时间,见证了我的蜕变和成长。回顾我的工作生活,可谓是有笑有泪,有苦有甜,但路没有终点,还需要不断从不足和失败中积累经验和教训,深刻反思和总结。</p> <p>  来自华师一附中的甘梅老师,带来讲座《初中教材理解和教法提升》,我再一次感受到思政课的深远意义和强大魅力。甘梅老师解读道法教材编写的背景,让我更深入了解到这门学科。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是每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甘老师又详细梳理了教材,解读了教材。可谓是干货多多,收获满满。</p> <p>  唐正娅老师的讲座《如何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让我受益匪浅。唐老师从多方面向我们分析了一节好的道法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怎样设计好课堂,小到基本功细节和对课堂的组织,大到对教材的整体感知,让我感受到,不仅仅是道法课,别的科目特别是语文课也是如此!教学不是照搬硬套,而是要因地制宜,自我创新,依据班级情况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p> <p>  雷凯红老师的讲座《做一名接地气的思政老师》深得我心,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一名接地气的班主任》。我感受到,雷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我非常契合,她讲到,一个接地气的老师应该是心中有爱的老师,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我深信不疑,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师,才能把蓬勃的朝气和活力带到课堂当中,把积极乐观的态度传达和影响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信服你尊重你的制胜法宝。雷老师的课堂花样繁多,歌声绕梁,试问哪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雷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疫情期间她用手机软件app建立的“空中课堂”,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新型课堂的组织有了新的思路。</p> <p>  陈栩老师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他从新教材入手,围绕新课改,讲述了我们怎么样以教师的身份去审视并改善个人的课堂教学,他强调老师应该具备常新的知识和技能,多学习,多反思,对于课程改革要潜心学习并进行实践创新。这对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都有很大的帮助,对课堂有反思,才有进步。</p> <p>  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校长胡文生胡校长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结合他对教材的独特见解,带来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胡校长深度解读道法核心素养,用“开车”来类比:安全驾驶是关键能力,礼貌行车是必备品格,尊重生命是价值观念,让我们更直观去感受核心素养教育。胡校长最后强调“让学习有效地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老师们回味无穷。</p> <p>  学习的最后,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季石给我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讲座:《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别山精神”的研究》。让我们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独特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大别山精神”,革命精神永存,我们要跟随先辈们的步伐,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和气概!</p> 学习生活剪影 <p>充实有趣的小组活动</p> <p>收获满满</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短短几日的培训生活结束了,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也让我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心未改,步履不停。</span></p> 番外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穿越千年,重走东坡之路</b></p><p><br></p> <p>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p><p style="text-align: right;">——余秋雨《苏东坡突围》</p><p><br></p><p> 公元1079年,“全民偶像”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但苏轼并没有消沉于此,而是命“东坡”,盖“雪堂”,过上了躬耕生活。他也是一个资深吃货,“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等美食因他而流传。可以说,黄州被贬的生活也促成了他的乐观豁达,在黄州留下两赋一词,震动文坛,成为他诗词生涯巅峰。苏东坡从黄州开始蜕变得成熟,完美!</p><p><br></p><p>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style="text-align: right;">——苏轼《定风波》</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 <p>  美丽的遗爱湖畔,我们追寻着东坡的脚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 style="text-align: right;">——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p> <p>  东坡赤壁,我们吟诵着《赤壁怀古》,追慕东坡遗风,感知旷达乐观的精神世界......</p> <p>黄冈游学,东坡精神永存我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