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而彼此投合,谓之“遇合”。这是一种情境,更是一种情感;隐居不仕,隐居避世,言之“隐逸”。这是一种画意,更是一种境界。 黔阳古城乃多元文化隐汇之所在——其风水格局和建筑空间结构,无不暗合着“潜、藏、隐”的特征,而诞生并延展于这方水土的隐逸文化。 来到五溪之滨,与黔阳古城遇合,无论置身旧宅古巷,还是歇憩新城秘境,隐逸之感总会油然而生,居者访客,都能得到一种安逸脱俗、自适其然的精神享受。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黔城镇。沅水干流上游的洪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故乡,是中国冰糖橙之乡。<div>黔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div> 古城历史城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西门又称中正门,其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 依附南北两条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鱼骨状道路系统保存完整,古称九街十八巷,现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有:以商业店铺为主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南正街;以会馆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县衙、书院、文庙、武祠遗址、古客栈、亭台楼阁、祠堂戏院等,罗列有致,功能齐全。 至今保存下来的主要明清建筑群包括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南正街; 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这些古建筑群,历时数载,得以保存下来,或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或飞檐卷垛,朱栏白墙;或精致淡雅,清秀宜人,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堪称中国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黔阳古城以明清建筑为主调,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有机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色,如窨子屋、晒楼等。古民居敞亮明净,古宫祠华丽精致,建筑风格极具特色。 黔阳古城山水秀美,地灵人杰。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在此为官七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尤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最为世人所传颂,诗人咏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玉壶冰心"明志,后人以千古绝唱。同时由于他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至今尚流传有"苗女听歌"、"遮道迄诗"、"佳句退兵"等传说,史称"王龙标"。 如果你厌倦了都市嘈杂而冷漠的惯性生活,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致突出重围去寻一方宁静而亲切的故园,如果你已经不再愿意插足那些人群摩肩、人声鼎沸的胜景热地,如果你决意将古城探秘当作休息和充氧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请来一次遇合隐逸之都的五溪水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