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中教育|2020七年级新生寄语

帅大

<p>亲爱的同学们:</p><p>  首先祝贺你成为扣庄中学新的一员,踏上人生新的征程。</p> <p>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初中阶段你们会第一次清楚地认识自我,初步树立理想。从进入扣庄中学校门这天起你们就不再是幼稚的儿童了,已经成为懂事情,守纪律,有理想的青年人了。不管小学时期你的经历如何,获得多少奖励和犯过多少错误,这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站在同一零起跑线上,都是一张崭新的“空白页”。至于在这张白纸上如何描绘,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了理想的蓝图。</p> <p>  初中学习和小学不一样,不仅知识程度加深加宽,而且学习方式也更趋向自主和自觉化。你们要变从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尤其需要大家在学习工程中学会合作、探究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还要按照在集体生活中应遵循的要求,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团结互助,对集体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变从前的“他律”为“自律”。</p> <p>距离开学还有10天,有几点做重要说明:</p> <p>1、讲究条理</p><p>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p> <p>2、学会阅读</p><p>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p><p>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p> <p>3、合理安排</p><p>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p><p>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p> <p>4、用心听课</p><p>用心听课,不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去听,而是对自己不熟练、不理解的地方用心去听,对重点内容用心去听,突出重点。对自己已经弄清楚或者不重要的内容可以适当放松。</p> <p>5、善做笔记</p><p>尖子生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么问题。</p> <p>6、作业规范</p><p>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考试,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p> <p>7、勤于思考,善于思考</p><p>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p> <p>8、学习互助</p><p>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p><p>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p> <p>9、自我调整</p><p>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或者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p><p>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从一点信心都没有逐渐到有了坚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p> <p>10、合理利用手机</p><p>(1)向孩子明确手机的所有权。也就是孩子使用手机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而非拥有了手机,父母就不能干涉;</p><p>(2)与孩子制定手机的使用规则,并严格执行;</p><p>(3)遇到孩子以作业或其他名义要求额外使用手机时,如果孩子自控力不强,父母需要陪伴使用,使用后立即收回,而不能放任;</p><p>(4)将手机app减到最少,不是必须的软件绝对不能安装;</p><p>总之,教会孩子把手机当工具使用,并学会自我控制</p> <p>这10个特质中有5个以上的孩子,往往都能拥有优秀的成绩,只有一两个或者一个都没有的孩子,成绩一定差!</p> <p>  亲爱的同学们,人生有多少路,可关键的只有几步。买好新的起步,让自己的学习生活过得非常充实而愉快,那么,与浮中相伴的日子必将成为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日子。</p>

学习

同学

手机

听课

孩子

用心

老师

当堂

比如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