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周六,我随“梦之队”一行十多人,骑行丹江口市登上如意岛观沧浪海风光。我们沿着熟悉的环库路骑行,大约在3公里位置,有条窄长的车道通往库区深处。我们艰难地爬上一段陡坡,再往下滑坡约一公里,便到达如意岛前。一条深沟与岛体分隔开,还好沟中无水,我们推着自行车完成一下一上的动作,便登岛成功。</p><p> 如意岛是丹江口市新开发的观景平台,岛名也是新赋予的名称。岛呈椭圆形,周长约1000多米。观景台构造是围着岛体周围浇筑混凝土台柱,台面铺上浸过桐油的木板,宽约1米,形成了环岛一千多米的长廊。岛上草木茂密,绿树成荫。</p><p> 虽然我曾数次来库区观景,但这次是最接近库区水域的一次。只见眼前浩瀚渺茫,我身处其境,就像在无边无垠的大海。我想,这可能是人们把丹江水库称之为“沧浪海”的缘故吧?我带着疑问开始在百度上查询,答案完全出乎预料。</p><p> 原来沧浪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深厚。此地曾发生过古代名人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有“大禹沧浪治水”、“孔子沧浪闻儒子歌”和“屈原沧浪与渔父歌”。</p><p> 最早文史记载的是“孔子沧浪闻儒子歌”。在2500年前,孔子应楚王邀请来到楚国,他和弟子一行经过均州(今丹江口市),偶然听见一小儿悠悠地唱着一支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完,对随行弟子说道:“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因为是圣人孔子闻歌,又有孔子的言语,从而与之相关的沧浪之水闻名于世。</p><p> 在2300年前,屈原被奸臣陷害,楚王放逐于他,从此屈原开始四海流浪的生涯。由于精神打击过大,他面色憔悴,神情恍惚。有一天屈原来到汉水以北的沧浪洲,被一渔父遇见,便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样子?”屈原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劝导说:“真正的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改变”。说完渔父微微一笑,边唱着《孺子歌》边划着船飘然而去。屈原听闻此歌后大受震动,在沧浪水边沉思良久,不愿离去。</p><p> 自古以来,沧浪洲就是关注的焦点,研究、考证的人数不胜数。但最为可靠的是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他在《水经注》卷二十八记载: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即为后来的均州、均县。</p><p>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于1958年9月1日在汉水上与中游接口处,破土动工拦截汉水筑起大坝,建造水利枢纽工程。1974年完工后形成了亚洲第一大人造淡水湖,水库面积达846平方千米,被称为亚洲第一天池的美誉。</p><p> 丹江口水库的建成,千年均州古城却被淹没。她像一颗耀眼的明星从历史的天空中划过,永远沉睡在沧浪水之中。同时,一座新城(丹江口市)拔地而起,承接着沧浪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沧浪海成了丹江水库的代名。</p><p> 200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破土动工,库区坝堤加高至176.6米,总库容量增加到339.1亿立方米,向北方每年输水130亿立方米。从此,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甘甜的汉江水了。</p><p> 沧浪海只是汉江的沧海一粟,但她像一颗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有责任将她的深厚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