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二)游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蓝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跨甘肃、宁夏。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span></p> <p class="ql-block">这条长2.5公里的小道,以雕塑群与场景复原的形式再现了红军长征时的18个主要场景。从山脚沿小道千回百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懋功会师”等经典场景逐一呈现。</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有红军小道。整体建筑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迎壁墙三面红旗、铜铸红军群雕)、纪念亭、吟诗台等五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红军小道</p><p class="ql-block">“红军小道”全长2.5公里,通过场景再现了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胜利结束,历时两年的伟大征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走长征路,登胜利山。拾级而上,可以在绿水青山中用脚步丈量二万五千里征程,用心灵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接受一次心灵洗涤之旅。</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红军小道上的英雄雕塑群,展现的是湘江战役。</p><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极其壮烈的一战,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血战湘江。</p> <p class="ql-block">看,在这眼前的红军小道上承载着战争年代厚重的革命历史。这里展现的是长征路上红军突破腊子口战疫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看,在这条红军小道的旱河上有铁索连成的桥。这座桥上的英雄群雕正展现的正是1935年5月,北上抗曰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两岸是崇山峻岭,中间是水流喘急的大渡河水,唯一的通路就是河面上的一座摇摆不定的铁索桥,于是一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打响了。目睹眼前摇晃的几根粗铁链,真不敢想象红军是怎样在子弹满天飞的炮火中走过去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六盘山下的一眼泉——红军泉。据说1935年10月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时候,风餐露宿,正是这甘甜的泉水陪伴着战士们一次次英勇杀敌。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勇敢的红军战士,便称这口泉水为“红军泉”。</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红军小道是长征的微缩景观。2.5公里的小道上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壮举的18个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形象逼真的战斗环境,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走走红军小道,也来体验体验当年红军战士长征时的艰难险阻。</p> <p class="ql-block">沿着红军小道,再忆当年二万五千里,天高云淡间,我们一行已经快到山顶了。看,红军小道上到处都是英雄红军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看,在青松满目的半山坡上多角度再现了一座巨型人物群雕。在猎猎的西风中竖起三军红色的旗帜,背靠群山远眺,面部坚毅的神情和英姿焕发的姿态表现出英雄们乐观的精神和豪迈的气度。这里携裹着革命的红色星火蔓延到整个中国。在这里展现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红色局面。这座巨型英雄雕塑展现的是红军会师将台堡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青山巍峨,满目苍翠,天空湛蓝。看,金色的阳光酒满六盘山,给万物抹上一层金粉。放眼望去,这里的一切仿佛充满了灵气,或许是昔时毛主席在长征路上洒下的豪情赠与的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0年8月9日我俩和同学杨老师俩口儿一同游览了我们家乡的主山脉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这是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的一座群山。也是西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也是宁夏的风景名胜区,横跨泾源、固原、隆德三县接连甘肃。而红军长征景区距我们隆德县城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里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六盘山顶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日出云散后清晰可见的重峦叠嶂,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重要根据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六盘山被誉为红军长征“胜利之山”、“曙光之山”,也可以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之山。</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矗立在六盘山顶的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人文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交相辉映。这里是西北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先后被命名为首批中国100个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仰望血肉筑成的纪念碑,硝烟已经散去,枪炮声远远地步入了那页沉重的历史长河,长眠在这里的先辈们,用鲜血滋润着大地的每棵松树每块岩石,默默地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江泽民同志题字的纪念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碑体屹立山巅,直指天空,潇洒的镏金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纪念广场上有大型群雕,再现了红军在枪林弹雨中翻山渡河、英勇奋战的英雄篇章。影壁墙形状仿照红军军旗设计,横卧广场中央,气势恢宏。坐落在纪念馆顶部49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6.8米,长18米,宽4.5米,正面镶嵌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10个镏金大字,东西两侧分别嵌着毛主席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手写体。</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如今,隆德县以东的六盘山主峰上修建起一座红军长征纪念馆,巍峨的建筑屹立山顶,被秀丽的自然风光环绕。使六盘山显得更加大高,更加雄伟。纪念馆于2005年9月18日落成,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组成。海拔2832米,距固原市区50公里,距隆德县城14公里,“312”国道、“101”省道、银(川)平(凉)公路从山下通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既长征胜利70周年而建的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陈列的红军雕塑群展现的是把长征的胜利同中国革命的胜利联系起来看,长征不仅仅看作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精神”是革命的成果,也就是激励后人克服艰难险阻,战胜一切不可战胜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里的红军领袖雕塑群。展现的是<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有一篇资料是这么写的,说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再现的是寂静的深夜,一间小屋,一面桌子,两条凳子,地图前站着深思的毛主席,一盏昏暗的油灯照在地图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p> <p class="ql-block">陈列在纪念馆里的这些雕塑、影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个举世无双的壮举。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已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看,这是长征纪念馆里展现的是红军翻越大雪山时的场景。这些英雄雕塑巨像在这里栩栩如生。红军翻越大雪山,是长征途中最艰难的时刻,吃不饱,穿不暖的战士们,踏着吱吱作响的皑皑白雪,顶着凛冽的寒风,一步三滑 的攀爬在看不到边的雪山上,其艰难可想而知。想想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幸福的我们,今天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这也是陈列在馆内的雕像。据说红军下山后,在固原廼家河阳洼村一家回民窑洞里,如豆的油灯下,毛泽东挥笔记下了“长征谣”的诗句。两个月后,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用铅笔记下了这首在宁夏六盘山高峰吟哦成的诗句。这首“长征谣”当时立即在红军中传唱开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长征谣”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看,长征纪念亭和吟诗台坐落在纪念观馆对面的山峰上,使整个景区气势恢宏、景象壮观。长征纪念亭呈红,黄、蓝三色,亭子匾额上的“长征纪念亭”五字是胡耀邦同志的手迹。毛泽东同志吟诗台青砖作墙、作台,一赭色山石立其上,诗台周遭遍插红旗,西风搅动,猎猎作响,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构思了那首著名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的壁墙由三面红军军旗组成,高12米,长60米,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习近平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缅怀长征,是为了铭记血与火的历史,是为了尊重每个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拥有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他们,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安定。</p> <p class="ql-block">看,这里是长征纪念广场。长征从这里走向胜利。为什么要说长征从这里走向胜利呢?因为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翻越六盘山之后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到达陕北了,所以六盘山被称为:胜利之山、曙光之山、幸运之山。</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区,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已勒石建碑于山下,以昭示后人。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政府于1986年在六盘山顶峰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纪念亭题词。六盘山魏魏高耸,红军长征纪念亭屹立山巅。历史在这里凝固,她目睹着过去,也关注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吟诗台是为纪念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的问世而建。从纪念亭沿曲折山径,登2500级台阶可达台上。台上立碑介绍此词原作《长城谣》。吟名作、观云海,苍松红旗掩映,最能览物抒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当时在场的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领导人都说好诗。“长征谣”的诗句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金戈铁马、风雷激荡的雄姿。记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业绩,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极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反蒋抗日的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风光旖旎,久负盛名。六盘山旅游区内凉殿峡、二龙河、荷花沟、秋千架、老龙潭、泾河源等休闲避暑胜地是干旱带荒漠地区独存的胜地。春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爽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巍峨六盘山层林尽染。走进六盘山长征景区,一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雄踞山巅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巍然屹立。置身山顶,两侧秋色无边,远山近峰一览无遗,盘旋的公路如同青色丝带,缠绕在六盘山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长征是中国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