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南太行侯兆川一带抗日根据地对日斗争系列记实故事之十九 道清战役(下)

太行

<p class="ql-block"> <b>道清战役(下)</b></p><p class="ql-block"><b>第二阶段</b></p><p class="ql-block">以扫清道清铁路以北地区修武、获嘉、辉县之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20日,八路军兵分两路攻击前进,一路以3个团的兵力突然攻击五里源(今修武县)之敌,围住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庞炳勋伪独立第14旅旅部,</span>经多次突击,久攻不下。另一路黄新友率本部攻克大陆村、焦庄(今属焦作市)两据点,击溃了敌十四旅一团,歼其二团。转而监视、攻击五里源之伪军。</p><p class="ql-block">当日黄昏,八路军参战部队向五里源之敌发起总攻,迅速攻入寨内,歼伪军一部,其余伪军突围逃跑。 </p><p class="ql-block">随之,参战全部主力部队乘胜北上辉县、获嘉县地域。张廷发率一团、769团、三团一部和辉县、辉嘉两个独立营于2月21日相继拔除峪河、赵固两据点,打退了进攻我薄壁之驻辉日伪军(1500人之众)。</p><p class="ql-block">22日,进击高庄日伪据点。23日,袭击占领百泉日伪据点。3月6日夜,攻打驻辉县城关外围之敌。第八军分区一部于3月7日,两克东、西板桥之敌。至此,收复了除辉县县城以外的全部地区。同时,向东南方向攻克马坊(今新乡市凤泉区)日伪据点。</p> <p class="ql-block"><i> 战役第二阶段 作战形势图</i></p> <p class="ql-block"><b>第三阶段</b></p><p class="ql-block"> 经过前期作战,日军连遭打击后,认为八路军要攻占县城,急忙收缩兵力,增强了修武、获嘉、辉县等县城守备,而新乡、郑县(今郑州)、开封之间广大农村区域则兵力空虚。李达司令员决定,主力部队转向道清铁路以南,挺进原武、阳武地区,展开攻势作战。</p><p class="ql-block">参战部队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原武、阳武(今原阳)区域之敌,另一路向西攻击温、孟两县等区域之敌,继续扩大战果。</p><p class="ql-block">3月22日夜,张廷发率主力一团、769团、三团一部以及辉县、辉嘉县独立营,东越平汉铁路,突然袭击原武的王村、盐店、葛庄等据点之敌,敌军遭受打击,纷纷撤进原武城内。攻击部队两度袭入原武城,促使伪保安大队300余人反正。</p><p class="ql-block">10天之内,攻克据点7处,歼灭日伪军600余人,扫清了原武全部外围据点,控制了除原武城、阳武城以外的大片地区。</p><p class="ql-block">早在3月9日,黄新友司令员率主力2团、7团及陵川县独立营向西攻击,于武陟城西强渡沁河,挺进武陟、沁(河)南、和温(县)、孟(县)地区。同日横扫了石荆、岳庄、小虹桥之张敬忠残部。11日,首克敌重要据点大司马,继克西张计、张武村及王顺一带十余里敌碉堡群。至14日,连克徐堡、黄庄、后杨垒、尚香等据点,歼敌300余人。19日,七团在博爱县西南发动攻势,克阳庙,东、西界沟和许良、大辛庄等据点,歼敌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1日,李达宣布战役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i>第三阶段 作战形势图</i></p> <p class="ql-block">道清战役历时70余天,八路军太行军区共投入6个团(后期又增加769团、3团一部)又3个营的兵力,共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解放人口75万,扩大解放区2000余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新建立了中共修(武)、获(嘉)、武(陟)县委、县政府(2月成立),中共修(武)、(武)陟县委、县政府(3月成立),中共温县县委、县政府(3月中旬成立),中共新乡县委(3月成立)共4个县委、3个县抗日民主政府。</p><p class="ql-block">打通了南太行山根据地与新开辟的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使以新乡为交点的平汉、道清、新开三条铁路均暴露在太行军区部队直接打击范围内。</p><p class="ql-block">道清战役,是毛泽东发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号召后,太行军区李达司令员组织指挥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参加部队之多、战役时间之长、取得战果之大,是当时少有的。是八路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成功尝试。</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通报,肯定了道清战役的经验。</p><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p><p class="ql-block"><b> 艰苦频繁拉锯战 </b></p><p class="ql-block"><b> 壮烈牺牲陈益三</b></p> <p class="ql-block"><i> 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 在部队中</i></p> <p class="ql-block"><i>陶国清(1911年——1992年8月),安微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33年入党,参加了长征。</i></p><p class="ql-block"><i>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二团团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阳明堡战斗、“百团大战”、道清战役等。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i></p> <p class="ql-block"><i>赵兰田(1918-2004),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红军,34年入党。</i></p><p class="ql-block"><i>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14团政委,769团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i></p> <p class="ql-block"><i>陵川古石村,黄新友司令部驻地之一。</i></p> <p class="ql-block"><i>以上小视频,是站在轿顶山景区龙山观景台上,环视轿顶山、铁打寨、侯兆川、小华山、王莽岭、南马鞍村、营盘村与挂壁公路、昆仑村、万仙山一周的美景。 </i></p><p class="ql-block"><i>视频举目所及当时都是抗日根据地,一半山归辉县(视频首尾部分),一半山属陵川(视频中间部分的远山)。本文篇头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是作者桂涛声在“七七事变”后来到陵川,目睹了南太行山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后,触景生情,酝酿半年写成的,洗星海谱曲,迅速传唱全国,流传至今。</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i>在道清战役中,两县人民出人出物,支援前线。</i></p> <p class="ql-block"><i>辉县南太行山侯兆川一带抗日斗争历史研究会</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