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_追寻到天涯海角的那份大荒情

牛先生

<p>  五个半小时的高铁,三个小时的飞机,室外温度从10度以下到了30度,行程3000多公里。一路上与郭力夫妇相识相处的日日夜夜、件件往事不断逞现在脑海里,不知道当年的漏网右派分子如今会是个什么样子,老郭的一声“真想你们哪?拉开了我和建华、扣子、谢育平、惜慧、、范红梅一行六人这次追寻到天涯海角的荒友情最激动的一幕!</p> <p>“没有想到会在三亚见到你们、没有想到你们一下飞机就来看我们、没有想到当年16、7岁的娃娃如今也………。老郭的手在擅抖,袁老师更是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直到我们离开了他们家二老才想起怎么没让他们在家里吃饭呀!面前这对饱经苦难确依旧开朗乐观的老人,让我们不能不敬佩、不能不感慨。</p> <p>  老郭的经历我们知道的并不完整,尤其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身上的三处伤疤,那是他在40军参加解放海南岛和入朝作战时留下的永久的记号,更不知道他们夫妻在16连下放改造时,袁老师利用休息日背上孩子连续几年不停的上访。他们之间的情感、他们之间的恩爱一个深字是表达不了的。就是到了近八十岁的今天言语间仍然可以感觉到他们互相欣赏的那种眼神。老郭不止一次告诉我:没有袁老师就没有我郭力的今天!正是因为袁老师这样一位伟大的妻子伟大的母亲。才使得他们一家人坚强的生活了下来,才有了晚年的幸福。袁老师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老郭是好人,我相信他!</p> <p>  他们的身上才真正体现了北大荒的精神、北大荒的坚强、北大荒的生命力!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在言语上行为上伤害过他们,四十年之后我们不免有些愧疚,席间只要我们稍有客气,袁老师马上就会说:我们是亲人哪!尤其是当我接下袁老师为我们去海口路上准备的近十斤重的水果时,心一下就热了。茶楼上老郭早早订好座位,透过玻璃窗不停的张望,那是一种真诚的企盼,企盼那份艰苦岁月中在老军人和知青之间建立的长达40多年的真情!</p><p><br></p> <p>  北大荒的情感三天是说不完的,望着出租车内老郭、袁老师远去的背影耳边又响起老郭为我们南下而写的那首充满深情的诗:</p><p><br></p><p>喜迎嘉宾</p><p>正迁新居入华庭,沪京荒友忽来访。</p><p>燕雀齐唱贺新禧,椰林欢舞花吐芳。</p><p>孤居天涯故人问,老偶海角友不忘。</p><p>卿为知青“六九”届我是“四九’身带伤。</p><p>军当裁减为消负,民遗荒野官轻装。</p><p>时势难料“雄 或“熊 ,北大荒原聚一堂。</p><p>风平浪静无波澜,大烟炮中见真章。</p><p>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见乡。</p><p>北荒经历稍感悟,南海相聚葱蒜姜。</p><p>惜会不了躬做奶,小牛班长鬓染霜。</p><p>荒痕研农又研法,建华如今坚如钢。</p><p>热诚相对应带笑,开怀畅胸诉衷肠。</p><p>邀君脱衣且下海,劈风斩浪戏龙王!</p><p> 老友郭力20111118</p> <p>  四十多年前列车奔驰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东北大地上,车上座着十八、九岁的两个年青小伙。这就是16连第一批小北京被批准下乡两年后回家探亲的牛先生和郑企平。四十年后海口锦鸿温泉酒店香港厅,当年一起回京探亲的我们俩和另外三个上海的小六九相聚再一起!</p> <p>  “当年咱们喝的是北大荒,今天咱们在海南就喝海之蓝”。企平言语中那份激动,让我这个基本不喝酒的人己经醉了,脑海里似乎又回到了冰天雪地的那个年代。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五个人边说边喝、边喝边说。时间过的快酒下的更快,四瓶40度的蓝带一瓶海之兰被分别装进了我们那浓厚的难以忘怀的感情里了!</p> <p>  从企平得知我们到了三亚开始直到海口相聚短短二十个小时,我手机里居然有二十多个企平为今晚相聚打来的电话记录和短信,“什么都不能说,到了海口听我的安排”!企平的口气仍然是体委竞赛部主任,当然在在我们看来这才是北大荒结下的友情,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浓厚。那是刻在心灵上的永远的痕迹!</p> <p><br></p><p><br></p><p><br></p><p>  相聚中企平讲的最多的是:要回去看看北大荒的父老乡亲、要让父老乡亲们看看当年的孩子长大了变老了,但他对北大荒的那份痴情没有改变,要让父老乡亲们看看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培养和关爱。相聚中让我们看到了赛场外的企平,看到了企平的内心心深处,就是知青兄弟姐妹来了不停的启酒瓶,真不愧他的名字---企平!</p><p>  相聚是短暂的而我们的荒友情是永远的………</p> <p>  从上海出发前,上海的战友设宴款待,现在看那时还不到60岁真年轻。</p> 再见了,曾经朝夕相处战天斗地的兵团战友,衷心祝愿你们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