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家都吃过糖,生活中也离不开糖,糖有各种形态,我们厨房里最常见的就是白糖,红糖,我们今天就用它们来做一个实验,糖的结晶实验。</p> <p> 首先我们要准备实验材料,有一包红糖,一包白糖,6只筷子,4根皮筋,4个一样大小的透明玻璃杯,还有一些水。</p> <p> 你们肯定认为筷子是用来搅拌的,但事实上,它是我们结晶实验的棒棒糖棍子和固定支架。我们把筷子和皮筋,以十字形固定好,筷子的一头刚好可以插进玻璃杯里,竖着的筷子就是棒棒糖棍子。</p> <p>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了:第1步,分别三杯糖,一杯水在锅里融化。</p> <p>第2步,将溶解的糖水均匀的倒进杯子里。糖水静置降温至70~80度,筷子沾上糖水后再均匀的沾上糖,找好位置,垂直插入装有糖水的杯子。</p> <p>第3步,一杯白糖,一杯红糖为一组,一组放在常温下,一组放在空调房里。静观其变。</p> <p>我们做实验当天的傍晚,筷子上已经有少许结晶,杯子底部也铺上了星星点点的结晶。红糖的结晶由于颜色太深,认不出来。</p> <p>第2天棒棒糖初步成型,筷子上的结晶比第1天更厚了,直接增加了两倍。它们呈现出不规则的晶体。在常温下和在空调房里结晶的情况差不多,但因为妈妈动了一下空调房里的一组结晶。所以空调房里的那组结晶,内壁上也会有许多像糖霜那样的小结晶,筷子上的结晶比常温下的结晶稍微少一些。红糖在妈妈提起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它们的结晶比白糖稍微少一些。也像红糖水一样,是深红色。</p> <p>第3天。结晶更多了,有没有用手触碰,与最后筷子上结晶的多少有着巨大的关系。白糖水底部的结晶大约有一厘米厚。红糖因为颜色太深,还是没有看出变化。第3天提起来看到后,白糖水的结晶还是比红糖水里的多一些。</p> <p>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要求证的问题是:这些糖为什么会结晶?红糖和白糖的结晶一样吗?</p><p> 我观察实验结果、查资料得知,白糖熬化后溶解度降低,析出后由于过于饱和而结晶,由于水分不断的蒸发,导致冰糖水内溶解度不断降低,大量的冰糖析出。在化学世界里,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此时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溶质容易结晶。 晶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外部呈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白糖,冰糖,红糖都是从甘蔗和甜菜中提取的,都属于蔗糖的范畴,起初的提炼作法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会成为不同颜色形态的糖,原因在于最后精制与脱色的程度不同,精制的程度越高,颜色越白,纯度越高,但是甜度却不会因为纯度高而增加,红糖是蔗糖的糖蜜混合物,白糖是红糖的再加工版。离心分蜜脱光等几道工序制成的,冰糖则是白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重新结晶后形成的,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蔗糖。结晶蔗糖加热至160度,便融化成为浓稠透明的液体,冷却时又重新结晶,加热时间延长,及分解为葡萄糖及脱水果糖,在190~220度,较高温度下分解,色泽变黑,所以红糖和白糖结晶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次的记录糖在常温下和空调房里的温差不是很大所以糖结晶的差别也没有太大。</p> <p>这个实验完成后,结晶的糖成为了我的小零食。有兴趣的话,你们也来试一下吧。红糖因为纯度比白糖低,所以它的糖里面有特殊的味道,而白糖因为纯度较高,所以,他吃起来,主要是甜味,没有其他味道,下次可以试试自己用甘蔗来做出糖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