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吃了房东家一粒瓜子罚站

少年特战兵训练营

南方开讲,我是王南方。今天和大家分享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严于律己的故事。 一次,赵尚志住的房东家炕席底下炕着瓜子。他在读书时无意识地摸出一个,条件反射似的放到嘴里吃了。这时,刚巧一个战士发现了,便说:“司令,你在会上说:所有的战士,不许动老百姓一棵草,可你吃了老乡家的瓜子?”赵尚志马上意识到了,立即让战士拿来一炷香,自觉地罚站,香点着了,赵尚志两腿绷直地站在墙边。过往的战士、百姓看了无不感动,不少人纷纷来劝阻,说赵司令工作忙,意思一下就行了。赵尚志坚决不肯,他说:“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严于律己。”<br> 赵尚志从来不摆官架子,住在老乡家里,他又干这又干那,和战士们一个样。他心里总是装着战士,就是有一个鸡蛋,也叫打在汤里,让大家都能吃到。一次住在老乡家,老大娘给他做了碗面条,非让他吃了不可。赵尚志却说:“我吃了,那些弟兄怎么办呢?您老就这么一点面,还是留着自己吃吧!” 每当住宿时,他总是问战士谁的腰疼,谁疲乏,他把腰疼、疲乏的战士安排在火炕上睡,而他却在地上铺些草,睡在上面。<br>   有一次开饭,桌子上的饭都摆好了,他一进屋,就上炕先吃了起来。这时一位战士对他说:“司令,你怎么先吃呢?别的人还都没有来,先吃可犯错误呀!”赵尚志听到这,就放下筷子,不吃了。他自动拿起枪到外边罚站岗,一站就是半天。战士们说:“司令违纪都是如此,何况我们呢。”因此,在赵尚志的影响下,战士们都能注意自觉地遵守群众纪律。<br> 赵尚志生活特别朴素,吃、穿、用从不搞特殊。他穿的黄军装都发白了,他看战士没有新衣服穿,他也就不穿新的。他要穿上一双新鞋,看见有的战士穿破鞋,他就换过来,衣服也是这样。所以他的穿戴总是最差。一次群众来接赵尚志,却把衣帽整洁的副官接去了,把他扔在一边了。<br> 1936 年 11 月,赵尚志率领抗联第三军主力部队西征。在这次征程中,部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仅在屋里住过 10 天。无论战斗或休息,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赵尚志带领战士高歌欢唱《四季游击歌》:“雪地游击,不比夏日间。朔风吹,大雪飞,雪地又冰天。风刺骨,雪打面,手足冻开裂。爱国男儿不怕死,哪怕再艰难。”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牺牲的高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赵尚志后来写道:“战士不得休息,黑省苦寒,衣服都被战士烤火烧得破烂不堪。伤兵不得医治,队员不能补充,供给不能解决,由长期吃马肉而继之以吃马皮,继之吃树上的橡子等。”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西征中顽强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尚志率先垂范影响和感染的结果。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r>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