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8月18日数学培训第二天,段玮龙老师主要讲了三年训练体系的介绍及研讨,思维导图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段老师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p><p><br></p> <p>段玮龙老师精彩讲解</p> <p>吴悦松校长、佟明松校长和老师们一起学习</p> <p>胡学梅:</p><p>数学的训练目标要求是从课标到课本再到中考, 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要做到立足课标,对照课本,中考倒推,能力拆解, 对知识的要求,要做到以课标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合理延伸, 适当补充, 精心总结。中学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理解能力,模型思想,应用能,创新意识等!善于在每个章节最后,建立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p> <p>王世尊:</p><p>今天上午,段老师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位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考方式和逻揖推理能力。所以我们要做好三年规划:七年级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入手,学习一些概念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八年级结构调用模块组装 进行有序思考。九年级框架思考谋篇布局,最后进行延伸迁移。总之,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引领学生对照课本,中考倒推,能力拆解。</p><p><br></p><p><br></p> <p>史雪欣:</p><p>8月18日上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初中数学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学中老师要做到立足课标,对照课本,中考倒推,能力拆解。知识要求以课标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合理延伸,适当补充,静心总结。能力要求: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学完一章后学生自己整理整章的思维导图,不仅掌握住知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透彻。三年规划,七年级通过学习概念,计算,培养习惯,规范,推理和表达。八年级,结构调用,模块的组装,有序思考。九年级,框架思考,谋篇布局,延伸迁移。学生学习的关键步骤1读课本。做到课前预习。2上课认真听讲。3认真作业练习4考试。</p> <p>李素娟:</p><p>段老师理论结合实例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有整体观念,首先确定目标,然后进行三年的规划,教学过程中要立足课标,然后对照课本,对中考进行倒推,然后是能力拆解。我们要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然后进行合理延伸,再加以适当地补充,然后精心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下各种能力和意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意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理念,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p><p>宋吉喆:</p><p>初中数学习要首先按部就班,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深刻的问题。第二要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第三.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夯实基础,逐步提高。</p> <p>胡威娜:</p><p>小升初的数学课,我认为区别在教学方法上,小学讲得比较细致,方法规定得比较固定,课堂时间多因此练习次数比较多。而中学数学由于内容多,进度相应的较快,课上练习受时间的制约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充分,中差生学习起来很吃力,这也是学生不易适应之处。因此讲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有个准备,另外有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地讲。在做课堂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练习要严格统一书写格式。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注意力尚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起始的25 分钟,方法上要先学后教讲练结合。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初”感觉的负效应。</p><p>苏广庆:</p><p>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数学需要观察,分析,归纳,合情推理,河北省2020中考数学题25题,需要做分类分析,进行分类讨论,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于实际应用的问题,体现在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自己画图,对频数频率进行分析,利用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讨论,计算,从而让感觉到数学的应用性,体验到数学的生活实用性。数学也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p> <p>季君玲:</p><p>今天上午,我们又在段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具体详细的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训练目标和三年规划,二是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尤其是段老师提到中考最后一题,学生看都不看,对于学生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我。通过后面老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对我有了很大的提升。</p><p>一是从知识要求上,以课标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合理延伸,适当补充,精心总结。然后让学生举例体验,归纳总结知识,建立知识框架,总结研究方法。</p><p>二是从能力上,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大量的题,而是让学生留住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归纳能力。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p><br></p> <p>白博娇:</p><p>今天上午段玮龙老师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训练目标及三年规划,二是教学过程与学习,在这初中三年,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作为一个先行者,应该立足课标,对照课本,中考倒推,能力拆解。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思维。通过对比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课表发现,北师大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自己当家做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针对上课环节进行讲解,受益匪浅。</p><p>王娜:</p><p>18日上午,段玮龙老师讲述了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要求老师要立足课标,对照课本,中考倒推,能力拆解,在整个三年的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等。最终学生要学会使用数学眼光观察,数学思维思考,数学语言描述。让学生完成从生活化,直观化向逻辑条理抽象理性转化。</p><p>在我们将要来到的八年级,要培养学生结构意识,模块组装,有序思考能力。在接下来我们教学过程中,备课的准备要尤其充分,既得准备知识的背景,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作用,又得研究包含的学习方法。考后的学生要自我评价,总结归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查漏补缺。</p> <p>和颖娜:</p><p>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两部分内容:一,训练目标及三年规划;二,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要求作为初中数学老师的我们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合理地进行延伸,适当的加以补充,精心地进行总结,进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理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p><p><br></p> <p>李光辉:</p><p>通过今天上午的培训学习,我认为数学解题过程中有序规范化书写,分层操作,不但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减少错误,还提升解题的正确性;数学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还可以提高学生合理布局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还可以写一手好字,提升个人品味;数学解题过程的规范书写,还可以培养学生做事有序,条理清楚的良好生活习惯……</p><p><br></p> <p>张秋艳:</p><p>今天上午众享教育段玮龙老师给我们培训了初中数学的教与学。</p><p>具体讲了训练目标及三年规划,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全面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文化底蕴、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具体介绍,还指出了以课本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合理延伸,适当补充,精心总结的知识要求和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能力要求。段老师还给我们具体讲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具体规划。通过培训,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让自己有所提升。</p><p><br></p> <p>郑灵巧: </p><p>了解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教学中要了解训练目标,即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对照课本,即对课标的解读,知识体系,设置理念,学生能力等方面的认识。正确利用中考信息,参透教学规律,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举例体验,归纳总结,了解知识框架,研究学习方法。其次,在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的能力要求,即教学直观,应用意识,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特殊性,即数学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有序规范。此外,还要注意小学和初中学生特点,教材及知识之间的衔接。了解初中数学公理体系和概念体系的严谨性,改变小学直观感觉的不确定性。每步推进一点点,注意几何推理。计算的有序,分层训练,注重思维表达的纸质化,几何标注。从生活场景规范语言表达。对于三年规划中,应锻炼思维能力。了解学生能力,七年级注重概念计算,推理表达,八年级注重结构和模块意识,有序思考,九年级注重框架思考,谋篇布局,延伸迁移。教师应逐步分析落实,实践迭代。</p><p><br></p><p>李颖:</p><p>从课标到课本再到中考,是从老师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内容的传授,达到学生能力提升,思维提高的目的!中学生课本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中,河北省中考重点考察模型思想,应用意识,注重对综合性,过程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培养。注重双基的培养,中考试卷考察不仅是对知识的考查,更是对能力的考察。注重推演过程的考察,对课本原有知识点的考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题的推演过程教学,让学生学会推理。</p> <p>刘艳尊:</p><p>上午由段老师讲解了初中数学的训练目标和三年的规划,(一)训练目标,课标—课本—中考。(二)教师要做到几点:1.立足课标2.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三)从小学到初中有形式的改变,比如做题写解,并加入了公理体系和概念体系(四)分别讲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个阶段的不同的问题,做到优先注意锻炼思维培养习惯。(五)中学生能力发展阶段不同要求1.七年级,习惯规范。概念计算,推理表达。八年级结构调用,模块组装,有序思考。九年级框架思考,谋篇布局,延伸迁移。</p> <p>彭艳:</p><p>听段玮龙老师解析《初中数学中的教与学》之收获:</p><p>段老师从九年级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解析初中数学的教与学:首先是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过程就是从课标出发,通过中考倒推,能力拆解,并通过课本引导教学,以课本为根,合理延伸适当补充,精心总结,直到中考验证的过程。讲解中以实数思维导图,不等式的教学目标,课本北师大与人教版的对比来讲解教研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p><p>其次讲解了初中三年的教学规划,老师应该用相对简单的知识为载体,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习惯。</p><p>最后是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备、讲、批、复、考的过程,而学生的学是读课本、上课听课、作业练习、考试的过程。通过背一句法则做一步动作的过程,让学生树立思考的根本。</p> <p>王建娜:</p><p>今天有幸听了段伟龙老师一节直播课,段老师对训练目标及三年规划,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听后受益匪浅。我一定认真研读课标。</p><p>1.知识要求,立足课标,对照课本,中考倒推,能力拆解,以课标为本,以课本为根,以中考为重,合理延伸,适当补充,精心总结。</p><p>2.能力要求,数感,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课标指向性,注重综合性,过程性,应用性的考查,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活动经验,操作、探究、联想、拓展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p><p>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p> <p>问红敬:</p><p>良好的有规划的思维导图能够有效解决课堂上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跟着老师思路去理解问题的时候有方向。所以,教师应该系统设计整个课堂以及课前和课后的一些工作。课前教师应该利用一些预习计划或者是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时能够有目标有计划地去学习。预习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提供方向,让学生认识新知识中哪些不容易理解,有哪些重点和难点,从而让他们在课上学习时,有选择地去听讲,做到劳逸结合,这也有利于他们其他科目的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