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科学到成长型思维

木铎金声

<p> 从脑科学到成长型思维 </p><p><br></p><p>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高级研修班”学习笔记(之一)</p><p><br></p><p> 8月17日上午,网上心理健康课程终于开播了。不到半个小时,直播间满满当当,挤了1万多人。</p><p> 可见,“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的磁场效力之强大;可见,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地校,老师们主动学习的愿望有多么强烈! </p><p> 正如主持人所言,“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组织的系列活动,致力于"高端”、“实效"路线,所以,才能赢得大众老师的青眯;所以,才有那么多假期中的老师前来赶场。 </p><p>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北师大的秦绍正教授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他主讲的题目是:从脑科学透视——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脑智发育。</p><p> 他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认识脑;保护脑;促进脑;情感与计算与健康应用。 他专题讲座的主旨是:站在脑科学的视角,认识脑科学方面的误区、原理,就脑科学研究与心理健康二者之间,试着建立起关联来,为教育教学服务。 </p><p>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脑质量只占人体总体重的2%,却消耗着20%的能量。可见,人体大脑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神奇之处。 </p><p> 但是,以往人们在认知领域内,对大脑的研究是存在一些误区的,比如说:</p><p> 1.左半球偏理性,右半球偏感性。</p><p> 2. 大脑中只用了10%。 </p><p> 3.大脑损伤是永久性的。 </p><p> 4.大脑智商固定不变。 </p><p> </p><p> 关于第一个误区,将左右半脑的功能这样简单划分,实则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至少在目前看来。 </p><p> 关于第二个误区。说人的大脑只使用了10%,那么,意味着还有90%的潜能没有开发。这个观点也是不够客观、科学。毕竟,千人千面,千人千脑。虽然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但你怎么就能肯定:所有人的大脑只开发了有限的10%呢?对于一部分普通人而言,也许,其智力才开发了10%,但是,如果把这个观点用在爱因斯坦的大脑上,那就不科学了。</p><p> 第三,大脑的损伤也不是永久性的。比如说有些青少年,小时候虽然大脑受过伤,只要未伤及海马,这个受过伤的大脑随着后期的发育、完善,很有可能修复、健全。这说明脑损伤,后期具备一定的康复能力。所以说大脑的损伤也不是永久性的。 </p><p> 第四,大脑智商固定不变。这一条就更不科学了。事物总在是变化之中,因为,人是发展中的人。显而易见,大脑智商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发育本身),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阅历的增长,等等。会发生一定的量变。 </p><p> 俗话说得好:“一岁年纪一岁人。”每一个年龄阶段不一样,他(她)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会不一样。因为,站的角度不同,个人的阅历不同。 </p><p>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待他们。尤其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生、特殊儿童。 </p><p> 我曾遇到过几起生动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学生脑智力变化之大! </p><p><br></p><p> 问题儿童A:小凯——三四年级时,他从不上选修课,从不做作业,处处跟老师对着干。带头撕书,违反课堂纪律,最后,只能劝其转学。两年之后,当这个班毕业纪念活动时,他却主动找到“组织”,大大方方地跟师生们一起联欢。文明循礼,阳光向上,完全换了一个少年。 </p><p> 问题儿童B:小郭——六年级时,极不合群,不能在班级上课,处处跟家长作对,叛逆情绪严重。严重时,将好言相劝的班主任的手背都咬伤了,学校只能让他停学反省两周。可是,三年之后,当他进入该校的高中部就读高一,见到以前的老师却主动问好,主动道歉——“龙老师,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太不懂事了!总是跟您作对,惹你生气,太不应该了。”现在的他学习好,跟同学们相处好,跟家人也是和和睦睦的…… </p><p> 问题儿童C : 小汤——四五年级时,在班主任眼里,小汤简直就是一把“神经刀”。他动不动在班上大喊大叫,搞得大家不能安心上课。他情绪管理能力极差,就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老师和家长都觉得这样的性格已经生成、固化,大概是不可救药了吧!但是,六年级时,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学部录制“成长在线”电视节目,语文老师推荐他,担任那一期的主持人。</p><p> 他非常认真、非常配合地将那一期节目录制完毕。之后,我找他要了QQ号,当我将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发给他时,明显能感觉他内心压抑不住的激动之情。我们之前都没意识到,他是如此的看重做主持人这份既普通又繁琐的工作,尤其对男孩子而言。从那件事后,小汤完全换了一个人。 </p><p> …… </p><p> 学习脑科学、认识大脑,我们知道了在大脑之中,海马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它是与记忆、与学习相关的。它是不能损伤的。 </p><p> 而由“大脑智商固定不变”的谬论,我们又推导出两种完成不同的思维模式出来。</p><p> 这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 </p><p>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禁锢你的思想,冻结你的动力,让你失去学习的勇气;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关注于学习知识本身,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努力地去向别人证明自己很聪明。 </p><p> 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更多选择逃避。自我暗示:我天生就很笨,能力不强,失败也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往往很关注当前自己的表现,常常害怕自己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p><p>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勇敢面对挑战,他们认为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改善。所以他们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更关当前努力的过程,即使当前的表现不佳,也不妨碍他继续努力。 </p><p> ——以上就是这两种类型的思维模式的最大区别。当然,以上这些理论,是对我们成人而言的。 </p><p> 采取不同的思考方式,注定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这是规律,是具有可预见性的。幸运的是,不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它们都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p><p> 由关注身体到更注重精神,到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这样看来,关注儿童的情绪研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p><p> 要而言之,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们更应该建立成长型思维,将成长型思维应用到问题学生的转化中去:相信他们的智力是可以提高的;相信儿童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相信儿童是动态的、变化的;相信她(他)是可以变好的…… </p><p><br></p><p> ( 草于2020年8月17日)</p>

大脑

思维

脑科学

成长型

儿童

老师

学习

固定

模式

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