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六下午,驱车前往王屋村,探索江西飞地的秘密。</p><p> 王屋村,是江西省在安徽省境内的一块飞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分上王屋和下王屋,归九江市彭泽县杨梓镇双彭村管理。王屋村之所以成为江西省的一块飞地,与历史上的事件有着极大的联系。居住在王屋村的村民曾经说,他们的祖先是明朝初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王文殊。</p> <p> 王文殊是朱元璋旗下得力的镇殿大将军,杀伐果断,颇有才气。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朱元璋也十分赏识他,许他在全国范围内,看中那个地方,即可插旗为标。王文殊行至现在的王屋村,即插旗为标,王屋村也作为朱元璋的赏赐送给了王文殊。王屋村成为了王文殊的私产,而王文殊又是江西人,于是王屋村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江西省的管辖范围。下图为始祖王将军坟。</p> <p> 随着历史的变迁,王屋村的人群来来往往,四季更迭,周边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王屋村的主人依旧没有改变,族人们始终牢记,世世代代都做江西人的祖训。所以,它虽位于安徽省的境内,却归属于江西省的管辖。王屋村作为省外飞地,已经坐落在安徽省长达600年的时间。600年来,几十代人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宁静、平淡的生活。如果不是特意前来探究,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位于安徽东至县青山乡政府旁边,如同其它乡村一样,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村庄,会是江西省在安徽省境内的一块飞地。</p><p> 然而对于身处王屋村的村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邮寄却难上加难。“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转江西省彭泽县杨梓镇双彭村王屋组”是村民们的邮寄地址,明明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却不得不填上两个省的地址,就连对地址十分敏感的邮递人员都面面相觑。王屋村没有固定的邮政点,因此王屋村的村民们只能将自己的包裹先投递到青山乡,再由青山乡的投递员进行下一步的投递。对于王屋村的村民们来说,接受江西省的管辖,却在安徽省基础设施的帮助之下成长,这样的感觉也十分奇怪。</p><p> </p> <p>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的深山峡谷中,总面积2.15平方公里。村后有九条山脉俯冲而下,蜿蜒到村口,盘成三个圆丘,形似九龙戏三珠。此地的村民多为匈奴人的后裔,因此南溪古寨被称为“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p><p> 南溪古寨内的房屋以徽式建筑为主,村口有三座古桥,被村民称作“进村三把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至德县政府和至德县城中学曾一度迁到这里,历时五年。</p><p> 2008年,南溪古寨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0年,南溪古寨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为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2年12月17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决定将安徽省东至县花园乡南溪古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p> <p> 晚上赶往南溪古寨吃住。周日游览全寨。</p> <p> 晨曦下的扎营地。</p> <p> 晨起跑步打卡</p> <p> 南溪古寨卧于高山脚下,三面环山,房屋是徽式建筑与北方草原地区建筑的结合,其中还有元代建筑的房屋一幢,明代建筑的一座大成祠和两座小祠堂保存完好。村内99口古井,99条街弄,均是青石铺路,还有部分元朝和明朝的民居保存完好。祠堂门楣较高,山墙耸立,天井庭院较宽,两旁有花鸟麒麟浮图座厢,后厅是祖宗牌位,内悬“南溪鲲化”等匾额。</p><p> 看点之一:金氏宗祠,位于南溪古寨的核心区域,门楣高大,山墙耸立,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共前后三进。明清时期,金氏是该地的名门望族,有不少人在朝廷为官。整个祠堂共竖100根柱子,为避犯上之嫌,其中一根柱子悬空安装,祠堂内只有99根柱子落地,柱子上的雕刻隐隐有龙的形状,横梁之上雕有弓箭。</p><p><br></p> <p> 整个祠堂共竖有100根柱子,为避犯上之嫌,其中一根柱子悬空安装,祠堂内只有99根柱子落地。</p> <p> 正在修复中的小祠堂。</p> <p> 看点之二:箭楼,位于南溪古寨的东南部,始建于元末时期,基本特征是石墙,后来改成砖木结构,墙壁上有洞孔,主要为望和射箭之用。此外,碉楼西北方向的房屋墙壁所成夹角,不是正常的90度夹角,而是成锐角突出箭指西北,寓意思念祖籍。当初全寨建有这样的箭楼64座。</p><p> </p> <p> 看点之三:抗战时期民国至德县政府旧址。</p><p>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至德县政府和至德县城中学,曾因日军轰炸至德县,一度迁到这里,历时六年,抗战胜利后才搬回至德县。</p> <p> 99口古井之一。</p> <p> 99条街弄其中的几条。</p> <p> 九龄故居,现还有后人在里面居住。九龄故居即南溪第十七世金九龄的故宅。其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后被皇上赏识钦点任官职,在平寇安民中贡献突出。</p> <p> 邻家美女求我家托尔合影,小托尔看起来还蛮享受的感觉。</p> <p> 重走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通江西浮梁县茶宝村,全长20余公里。茶宝村是浮梁县自唐代以来,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之一。</p> <p> 南溪古寨村民是匈奴后裔,最重要的佐证便是族谱,随着岁月的迁徙,人口变化,族谱数量也在增加。族谱最早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第一篇“金氏源流”明确标注南溪古寨匈奴后裔的祖先是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殚。历史中的休屠王是匈奴中掌管祭天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始皇二十六年(前121年)河西之战中,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沉重打击了匈奴众部落,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也被缴获。因畏惧大单于责罪,在另一匈奴部落首领浑邪王的劝说下,休屠王和浑邪王共同降汉。降汉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又被浑邪王所杀,其部下4万余人都归降西汉。归汉后,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金日殚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弟弟一起,随浑邪王降汉,被封马监侍郎。</p><p> 按照南溪古寨族谱记载,金日殚的后代一直归属于汉。到了唐代,金氏族人来安徽为官,不断繁衍,后来发生著名的黄巢起义,族人为避祸乱来到池州南溪深山中筑寨定居,并修建了祠堂,祭祀祖先。</p> <p> 部分照片由摄影大师西毛驴友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