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圆了老爸的“参军”梦

梦丝丝业匠工坊~wanglongxi

<p>  讲述一段跨过100年的家庭历史,发生在五代人身临其境的故事!梦,在变迁中实现……</p> <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奶奶讲故事!爷爷原来是“壮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才12岁时候,大年三十晚上,一直被烟熏得象油漆刷了一样的墙壁底下,烧着一两百斤重的蔸子火,周围坐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还有个小我八岁的弟弟。一家人边烤火守岁,边听奶奶讲着经过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奶奶说:“爷爷可是憨厚人,就是个勤扒苦做的庄稼汉,在汪氏近亲弟兄中排行十二,人称“汪十二”,一幅好身材,种田、换工,没有不称赞的。在那个战事不断,征讨纷纷的年代,派兵役,抓“壮丁”,爷爷那时不过二十来岁,身强力壮,武大三粗的。他总是替族房冲当兵役,是常有的事,兄弟其他人每次东躲西藏,跑了一次又一次;可他这个时时被充当“壮丁”的汪十二,这期满了,下次又是替没劳力的小户人家顶上了。给军中扛粮草,挑脚夫是军帐中的佼佼者。可爷爷一句书没读,扁担大的一字认不了一箩筐,与兔耳岩的那个“汪十二”比,那可是个满腹经论的汪十二,在西河颇有些名气,豪门富贵者都有些知晓有个书生子叫“汪十二”。说起来,除有个武夫“汪十二”之外,还有个文人“汪十二”。 </p><p class="ql-block"> 奶奶出生于西河大家族傅氏,太外祖可是金铺福堂畈地界的富裕豪门,解放后划为“地主”家庭。他膝下三男七女,奶奶是老大,因家大业大,解放初本当共产党政府是要杀头的,就因有最小的一个舅爷公,在天津干公差,得知国家世道要变了,虽然那时交通不便,信息无法联络,但出于牵挂家人的未来,系偷偷派了差人骑马奔波于老家,送了一个帖子,调头就走了。 </p><p class="ql-block"> 太外公打开布帖,只见上面工工整整的几行毛笔字写道:金钱如药品,善用,则疗病长生;不善用,则致病亡身!左看右看也没见说什么?于是请来几位读书人,这可是急坏了众多私熟先生无法悟透的一个帖子……结果却有人捉摸着说,看来国民党不行了,你这家大业大的,要惴测时势,多向那些没吃没喝没穿的人救济吧! </p><p class="ql-block"> 比天津那个弟弟大几岁的两个舅爷公,一直是在管理着上千亩的粮田,每年发佃户收租可不是个小数目,眼见弟弟发来的家帖,经一解读,太外公随即开始施舍粮田,免收课租,让身边一直穷得叮当响的那些人自种自收两年。这些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恰巧第三个年头,全国各地真的吹响了共产党解放的号角,新政府打“土豪”,分“田地”如暴风骤雨。政府根据各家持有资产情况,划出“恶霸地主,地主,富农,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贫顾农”八个等级时,按当初田亩计算,太外公的资产,已过了恶霸地主的级别,是要就地杀头的。此时此刻,却有多个贫农,贫顾农家庭,因两年来受惠免租,他们一齐到政府跪着为两个舅爷公讨保说情,结果就界定两个舅爷公为“破产地主”,定性时可免于大罪,才保住了性命! </p><p class="ql-block"> 奶奶讲了几个时辰,几度悲喜交集,激动得哽咽。蔸子火也烧得几乎剩点炭了,疲惫的爷爷却是打起嗑睡“呼噜”,“呼噜”的。奶奶见爷爷睡得香,才好开口讲她与爷爷的感情故事。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根本没有自由恋爱先河,大都是由见钱眼开的媒婆说亲,太外公当然高兴,有人为大姑娘说媒了,问是哪家公子,媒婆说林冲的“汪十二”,太外公一听说“汪十二”?似乎有些了解。问了周围读书人,都是说有个汪十二,很优秀,大家族。太外公便答应媒婆说这门亲事,此时大家闺秀的奶奶,便有了媒妁之约。</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嫁鸡随鸡,嫁狗跟狗的封建时代,结婚拜堂之前,不管是傻男俏女,还是帅哥泼妇,还真是没啥办法让大家知根知底的。奶奶说,她嫁给我的爷爷,完全是个“汪十二”的误传。在一次新女婿上门的时候,勤快好动的爷爷,见厨房的水缸水只有半缸,拣起水桶挑了个满,结果不断没讨到太外公的好感,还让他老人家气的够呛,说家里这多佣人,你还不做客,却给我丢了面子!</p><p class="ql-block"> 好在结婚后,爷爷很争气,务农持家种田地,是一把好手,她在家纺线换织布,奶奶说小日子倒也挺安顺的,太外公也只好就认了。</p> <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爸爸当过两天“红卫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奶奶出身于大家闺秀,却嫁给了大字不识的爷爷,然而家丁却很兴旺,结婚后,奶奶先后怀了七胎,只存活四个,两男两女。我的爸爸排行老大,还有叔叔,脚下两个妹妹。太外公见第一胎是个男丁,从小就给予文化教育,找了私熟先生,熏陶过五年,叔叔和大姑妈没读书的份,只好在家放牛,种田地,一次大姑妈不知在哪里弄到一本手抄本,偷偷看时,被不识字的父亲,一气之下塞到灶洞去了。唯此细姑妈沾了解放后党的好政策扫盲的光,书一直读到金铺五中毕业。听奶奶说,供妹妹读书的事,多是靠“大毛哥”的支撑。所以后来与叔叔结婚的婶婶,总是提及这件事,说父母不平心。其实那个年代,平民家庭,大多是读不成书的,只是老爸是个男丁,沾了外公是读书人的光。一般家庭去读书,肯定读不起,但一个不读,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到三更时分,雄鸡也叫过几遍,守岁也是三十连初一,在那个没鞭炮声的年代,我是第一次熬夜听奶奶讲完这段家史! </p><p class="ql-block"> 我是奶奶的大孙子,奶奶也许是看我是长记性的年龄,才原原本本地讲了这样一个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故事。她是要告诉我,“金钱”这东西,可至人死亡,也可救人性命的道理。不然,她作为一位女性,在那个女人地位极其卑微的时代,怎么能在方圆几里路的天地里,家庭不和,湾邻不睦,夫妻吵架,总是找她去劝说呢?这与她是大户人家出身不凡的姑娘,受太多教养,懂得世事的原故吧!自此,我便记住了舅爷公写的那个帖子,那是个多少人都不容易领悟透的帖子……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时代,文化大革命那年,我才8岁,懵懂小孩什么都不晓得。只记得我的爸爸,还有叔叔,参与了这个行列,什么“工造总”的,“红造总”的一些叫法,弟兄俩,有在“工造总”,有在“红造总”的,他们在家里都闹得不可开交;后来还发展到,叔叔虽然没读书,居然还背着一米多的长枪,袖子上还戴上红袖筒,写着“工造总”三个字,搞进搞出的,老爸也戴上“红卫兵”的红袖章,同样背了一根长枪,一天到晚与家人说不出几句和平语气的话。当时称这样的枪叫“毛芋禾”,有子弹没有,也不知道?奶奶发现不对劲,与爷爷一起开腔了,把他们弟兄俩叫到堂屋问起原由,也没有个结果,一顿臭骂后让他们都滚出这个家门,弟兄俩跑得一个无影无踪的。第二天,就再也没见他们背这样的长枪回来!也许是爸爸他们弟兄俩,没有当兵上战场的机会,遇见有扛枪的机会就过把瘾吧! </p><p class="ql-block"> 幸亏奶奶对这件事制止得早,文化大革命的残酷结果,对基层无知者带来的伤害,是路人皆知的事……估计这场革命,也不是个正统的运动,从未听爸爸念叨过。这可是几代人,都抹不去的伤痕!有多少无辜者,在这场运动中家败人亡呀!</p> <p>  ——梦寐以求的参军“梦”,在现实中流产! </p><p> </p><p> </p><p><br></p><p> 七十年代,想读个高中毕业,比登天还难;因老爸读了些书,在村里算得上大耳朵百姓,说话有些份量!记得73年我初中毕业,可推荐到金铺读高中,全村只有五个名额,名单上没有我,都是关系户。老爸一气之下,找到了村支部书记,有理有据地吵了一顿,结果挤掉 了最不符合条件的另外一人,我才如愿上了两年高中。那个时代没有学前班,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学完高中才九年,也没考大学的说法。因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读书也是以参加劳动为主,上课还不到一半的时间,你说能学到什么知识呢?只是在学校滚了两年,多了一群同学而已!</p><p> 七五年高中毕业,正逢英山西河百里换新天,修张家咀水库。那时有闻名百世的洪平安书记坐镇英山,军人的作风,叫你立正,绝不敢稍息的威严,全县几万人两年时间吃住睡在工地,一般家庭只要是成人,不管男女,均要上战场,稍微扯到点理由的,拼老命也不会去没日没夜拉板车,累到两头弓一头的。此时的我才17岁,还不算正常劳动力,队长再找不到对像,都不会安排我上工地。恰恰相反,群众会上,张三,李四,王老五都是推三阻四的,而我则站起来,自告奋勇报名,说我愿意去!大家朝我看似乎不相信,甚至说我傻。但最终队长还是定了我去一个,让我去试试。第二天天还没亮,随村的补给人员一起,坐着手扶拖拉机,沿着那条三四米宽的沙子公路,好不容易太阳快下山时,才到连队帐篷住处。这也是第一次见大世面,若大个金铺团,上万号人,都是住在一栋栋都是几根木柱子上盖包茅的工棚里,男工棚在路这边,女工棚在路那边,连上茅坑都分不开男女,但因是那个年代,男女之间谁也不敢越雷迟半步。更别说谈恋爱,扯眼线的话题。在那个民工从早到晚,月大三十一天,月小三十天,工棚,工地,大坝,炮声隆隆,车轮滚滚,尘土飞扬的环境下,也因我年龄不大,且上了高中,连长推荐我做了治安员,一直干到了76年。毛泽东主席就是这年逝世的,全工地悼念毛泽东主席的追悼会,几万人站立几个小时,沒一个人敢吭一声,有的民工还就地晕倒了,医护人员紧急抢救。 </p><p> 就是这一年,部队征兵名额下来了,只要是适龄青年,一律优先报名。我心想这才是千载难逢,跳出虎口的机会。我们村能报名的就有十几个,仅我一个湾的,世成兄,龙兴弟和我,就有三人报了,年龄都符合,连队政审,简单目测全过关。当回到金铺卫生院那天正式体检时,世成兄,龙兴弟都过了,唯我没过,据连长反馈情况说,么事静脉有曲张毛病,没通过,我气的几乎要晕倒了。心想他俩初中毕业,没上高中,却当上了兵,而我只多读了两年高中,这兵却没当上,机会就这样失去了。隔不到十天,当我为他们送行时,一排排身着军装,头戴军绒帽的帅兵哥,在家人们的簇拥之下,随着敲锣打鼓的队伍欢送,走进了区大院。此时的我,恨不得想钻到地下去的感觉!当兵“梦”咋就离我这么远?仅有出头的机会,就这样流产了</p> <p>  ——抢手的大学投档,职业首选“军人”! </p><p><br></p><p>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爷爷当“壮丁”,到爸爸背着长枪当“红卫兵”,再到我兴冲冲想去当个兵。50年间,三代人与“兵”有染,爷爷是“壮丁”,爸爸是“红卫兵”,我只是地方民兵连“民兵”,却没一个是国防正规军,圆“梦”只等下一代! </p><p><br></p><p> 儿子毕业于武汉大学,特长电子信息专业,因其在校全方位相对优秀,大一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二就在班里当了班长,大三英语过了六级,还在学校体育比赛20O0米长跑获第一名。在大四即将毕业季,于就业投档中,多家乐意接收,没有拒绝过的;中国烟草专卖,西南“农大”任教为最先面试,虽然通过试讲,学校连住房都分配了的优惠待遇,却还是没有留住接到了第三军医大学同意接收档案的汪鹏。我尽管明明知道武大学生安置办与接档方毁约,是要付违约金几千块钱,但儿子还是决意去了第三军医大学(今陆军军医大学)。这是我们爷儿俩,兴奋得几天合不拢嘴的高兴。在儿子参加军营训练发来的照片中,全家人高兴的那样子,还用说?几代人没完成的夙愿,这说实现就实现了!</p> <p>  ——再大的诱惑,不为金钱脱“军装”! </p><p><br></p><p> 军人就是军人,军人的纪律严明,军人的训练严苛,要培训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队伍,打赢胜仗,哪有不苦炼的可能呢?曾有人这样说,儿子读书不行,送他去部队当兵,让部队管,就可以成才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军队,还是被人信服的。汪鹏带着高学历,又参加这样的军队训练,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nbsp;&nbsp;他从分配在军医大附属西南医院信息科办事员做起,扫地,上茶,拍照,打理办公室干起,作为名扬海外的武大毕业生,到了军人单位,就是如此的弱小,汪鹏一百个不安分!床头座机电话,三四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全是鼓励与安抚的内容,或是讲述家人的历史故事!&nbsp;&nbsp;应该说基础的素质教育加以严苛训练,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途径,汪鹏并没有例外,闪光的金子总是被人发现。工种的调整,知识的发挥,很快让首长赏识。从信息科任副科长,到专设网络部负责人,从主政信息科工作,到参与军部专家团队。只要相关的活动,院长总是给予锻炼的机会。你说哪一位出类拔粹者,不是这样打造出来的吗?在主政信息科工作的期间,我总是说,经常在这样没日没夜的不休息,吃得消吗?儿子说,老爸不知道,信息时代,象西南医院这样的规模,若遇半天网络停摆,上万人不能就医,一个小时可能是上百万的收费无法进行,患者得造翻了天,一点问题出不得呀!所以,我能睡大觉吗?&nbsp;&nbsp;</p><p>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西南医院信息化领域不断创新,不仅在军中反应强列,在全国医疗界标新立异,遇军队改革,有带薪退役自谋职业新政策,汪鹏倒是有多家社会大型医院挖墙脚,年薪高于部队几倍的诱惑,的确能轻松养活和培养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两个儿子的家庭。每逢遇这样的话题,最终还是认为军人的天职比金钱绝对重要,而打消了脱军装的念头,一心一意工作在军中。哪怕是全国各地奔波,学习,开会,讲座,作报告,与家人分享苦和乐,老爸的心里总是热呼呼的。在2019年度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领导力和创新力人物评选揭晓20人中,汪鹏作为军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对象,既为军队赢得了荣耀,也为家乡寄予厚望付诸了现实,更为家人、子女增添了光彩。</p> <p>  ——当兵的使命,“军人”始终在前线! </p><p><br></p><p> 汶川地震期间,抗震救灾,西南医院救死扶伤敢死队,一批又一批挺进灾区,青年工作者奔赴第一线,老专家跑不动,只好通过远程医疗进行,信息科从技术,速度,便捷的方式,对接专家与伤残者的救护,这是最前沿的创新和运行,每秒每刻都关系着生死存亡。在一两个月的奋战中,军人不下火线,军医的手术刀下,救活了多少生命。&nbsp;&nbsp;</p><p> 像陆军西南医院这样的医疗队,带着创新型的军人使命,给最远的边防军人,传递中央军委的温暖,他们还去西沙群岛慰问边防军人,为军人检查身体,排除隐患,给日夜守卫在中国大地的边防战士吃下定心丸。&nbsp;&nbsp;</p><p> 大疫降临,突于其来的武汉封城,西南医院连续三个梯队第一时间派往主灾区,全院服从抗役命令,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听从调谴的后备军,军令如山倒,到需要去的地方去,永远是军人使命与天职!&nbsp;&nbsp;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中心,在陆军总部算是科技前沿部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到来,正是汪鹏勇攀高峰的新起点,在军队领域,在科技前沿,汪鹏作为领衔者,给出的当然应该是最新的,最快的,最有科学价值的信息与研究;与军中,与地方互动,军民融合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战略方针,汪鹏把最新的知识,带给地方,一直发挥着最佳的作用!重庆多家政府和部门,也是希望他能多给些地方需要的创新动力。</p> <p>  ——男儿的闪光点,“军魂”光芒四射! </p><p> </p><p> </p><p><br></p><p> 汪鹏,这位籍贯在湖北的小崽子,从夹山沟四顾墩念完小学,到英山城关读完初、高中,于武汉大学毕业,走进陆军军医大学工作,二十岁出头点,离开了家乡,远离了父母,户籍也成了重庆人,在重庆安居十七八年,身在异域他乡,心在军队营房。成家,立业,深造,管理团队,硕、博攻读,军衔晋升,一步一个阶梯,一步一个印迹!这一切,哪能离得开军队这所大学校——熔炉里的淘炼咧?他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给予的只是些大方向的引导和兴趣的发挥,细微深处多是孩子的妈妈和外公,外婆在料理和照护。作为两个男孩的打理,年年,月月,日日所操碎的心,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艰辛!&nbsp;&nbsp;</p><p> “有国才有家”是每个男儿都懂的道理!汪鹏对两个孩子,从小培养爱军,学军,赏军地,恋军营的习性和作风。两个孩子每每见到爸爸早晨整装出发上班的身影时,总是说长大了也要当军人的话语,包括时不时去大学门口晒晒军礼,去球场踢踢球的,连旅游也要去导弹,卫星发射场抖抖精神。他们的骨子里全是军人的气质和风范,是那样的强烈和明显!&nbsp;&nbsp;</p><p> 习主席的强军梦,明确告诉国人,军队的强大,迎战就是为了止战!和平年代,每个血性男儿,也应该具备强军理念,强化强军意识,学会军人本领,作好军人后备力量,才是强军梦的使者!我相信,祖辈几代人都有保家卫国的血统,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好男儿总是会站在最需要你的地方!让孙儿们,永远不忘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承爱国風尚,让“军魂”闪烁无限的光芒!</p> <p> 谨以此文为“十,一”国庆节日献礼,祝广大爱国人士节日愉快,为汪鹏获表彰表示祝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