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br>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立国,国号金,建元“收国”。 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南城村、白城村和新城村辖区内。上京城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 ,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1115年—1234年)的早期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由南北相邻的两个长方形城池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全城外城垣周长约11076米,含腰垣城垣全长约12708米。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金代都城遗址。 金兀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死对头,生年不详,父亲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母亲为元妃乌古伦氏,因为金兀术是金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所以宋人多呼为“四太子”,其为人豪荡,胆勇过人,猿臂善射,善于用兵。<div>在南方人心目中金兀术是个大坏蛋,但在黑龙江地域他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民间流传着很多金兀术的故事和传说,在桦川、绥化、阿城、哈尔滨传有他的点将台,呼兰、阿城、哈尔滨有他的运粮河,双城有他妹妹的花园公主墓等等。其中金兀术运粮河的传说影响最大。</div> 金兀术运粮河是金代金上京运河的俗称,别名“苇塘沟”,今亦称“库扎河”、 库叉河。松花江干流右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双城市与哈尔滨市境内。自然河道经人工疏通后成为一条通往金上京的运粮河,也是目前所发现金代上京初期的一条漕运道。起始于金上京城西会宁头铺(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乡驸马城古城)西10余里的五货郎屯(今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乡王货屯)沿着原有一条小河(清代称苇塘沟河)开辟一条水运河道,西北流至今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山古城入松花江。全长约150多里,下游宽约50米,后人称其为金兀术运粮河,河道至今可辨。 沿途汇人泉水较多,但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补给。呈现两头干枯,中间水丰的状态。由四座水库一座塘坝分割成八大区域。源头区域位于阿城区杨树乡幸福村、永康村、新利街道先锋村、和平村、荣和村、长红村及五常市牛家镇兴福村王货屯。此地有三条河源,运粮河源头之一起兴福村王货屯北岗,流经幸福村肥猪刘屯、上下广庆庄、永康村房身屯、和平村柴家屯至阚家屯与源头二汇合;运粮河源头之二起先锋村于连沟,经前柳壕沟、荣和村前四家子、和平村阚家屯与源头之一汇合;运粮河源头之三起长红村五星屯东,流经刘仁屯、小上沟、荣和村前四家子与运粮河源头之二汇合。运粮河源头之一和平村柴家屯之上游干枯只剩下2米左右的排水沟;下游至202公路已开辟水田;运粮河源头之二、三可见大片湿地。 据史料记载,金代初期,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为金代都城,设有官府、寺院,兵民很多,所需粮食、布匹、食盐等,要由设在济州(今吉林省农安县)的上京路转运司供应,后迁至江滨。因绕道阿什河运粮运程过长,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开凿疏通这条运河,将粮食、布匹等物资直接运往上京,缩短航程,提高了运输效率。金迁都燕京后,运粮河逐渐失去了当年的重要价值,加之失修,河道淤积,一些河段无雨季节成为干沟。 从阿城的肥猪刘屯出发,沿途经过兴隆水库、友谊水库、暖泉水库(八一水库)和太平湖水库(立功水库)。运粮河像一个糖葫芦串,通过疏通自然河道、人工开凿运河将沿途大小湖泊、水库串联起来形成百里漕运长河。<div>出于对金兀术的偏爱,虽然人们冠以金兀术运粮河,但据专家考证,实际上运河的开凿与金兀术没有什么关系。不过,金兀术南征北战,通过运粮河运输粮草补给,应该是很频繁的,为了突出这一点,称其为金兀术运粮河也未尝不可。</div> 关于金兀术运粮河的考证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粮河是不是金兀术主持开凿的?2、运粮河是不是人工开凿的运河?3、运粮河的功能与作用。4、运粮河沿途两岸的考古发掘,并与运粮河本身相互印证。 运粮河河口,运粮河由此进入松花江。<div>上图是运粮河的松花江河口(运粮河口湿地庄园)至哈尔滨顺大饲料公司。</div> 运粮河口湿地庄园位于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机场路23公里、松花江和金兀术运粮河交汇处。 运粮河之哈尔滨顺大饲料公司至太平湖(立功水库)段。 哈尔滨太平湖,又称为野狼湖,是东北最大的内陆平原湖,聚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优越,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哈尔滨上风上水的龙脉之地。景区内有天然湖、林地、草地、湿地、芦苇荡等天然资源,是野生狼栖息的天然场所。 太平湖和运粮河之间的闸口。太平湖和运粮河名称以此为段。太平湖原来又叫野狼湖,现在也以此闸口分开为两个区域。太平湖是运粮河入江的最后一道水库,成90°转折后名称运粮河。 运粮河之立功水库、荷花湖 荷花湖运粮河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荷花湖风景宜人。 流经荷花湖的金兀术运粮河,水流清澈、湍急。河流两旁长满高高的芦苇和青草。站在桥上,望着河水,不由想起金兀术当年青春飞扬、意气风发,金戈铁马,再望着天边变幻的云彩,深深感到历史的沧桑。 荷花湖段运粮河上 的运粮河桥 运粮河之立功水库至八一水库 只是整条河的一段:“八一水库 运粮河:八一水库至解放村 运粮河之解放村、蔡家沟段、满族部落、哈前公路、新兴东路 运粮河之新兴东路王明窝棚段(至友谊水库)、运粮河大桥 运粮河之友谊水库运粮河大桥 运粮河及运粮河大桥 运粮河之运粮河大桥至兴隆水库 运粮河之兴隆水库至杨清窝堡、林平公路 运粮河之柴家屯、翻身村、下广庆庄 运粮河之肥猪刘屯、西发村、驸马城遗址 位于肥猪刘屯的运粮河终点码头遗址。 民进哈师大总支组织会员在金兀术运粮河源头(驸马城遗址)开展调研活动。<div>驸马城遗址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乡,此为金代古城址,当地俗称"驸马城"。</div><div>此地是从金代上京会宁府向南驿道的第一站,所以也称为会宁头铺。由运粮河肥猪刘屯码头上来的货物也在此集中然后转运到上京会宁府。<br>驸马城遗址地处坡地,北高南低,整个城址地势高于周围,城内及城外东、西、北三面均是耕地,南城垣外侧紧靠居民住宅。遗址平面呈长方形。<br></div> 与运粮河有密切关联的金代古城遗迹共有7座,主要分布在道里区、平房区、双城市、阿城区。据初步考察,其中6座在沿河两侧分布,最近的松山古城毗邻河岸,最远20公里左右。金史专家郭长海告诉记者,这些古城当时均为驻军要塞,每城约有300百人,也就是说,不足百公里的运粮河沿岸,金国驻军至少达2000人。结合沿岸曾发现的沉船、金代金银锭、北宋大钱等文物,可基本确定其运送军需粮草、钱财等重要物资的军用运河地位。<div>这些古城遗址有松山古城、永胜古城、四方台古城、万宝古城、平乐古城、万斛古城等。</div> 金代后期,在肇州曾设漕运司,经运粮河四方台一带督办漕粮。由此可见,四方台应该是那时辎重、物资的集散地、繁忙的港口、水路关卡、警备要塞和繁华的重镇。根据金代古船的考古发现,对照《金史》关于“舟师”(水师)和“漕渠运粮”的记载,四方台当时极可能还是金军水师的基地。 图为平乐古城遗址。 <p>生活在一座滨水之城,是幸运的;滨水之城又拥有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更值得引以为豪。金兀术运粮河不但为哈尔滨增添了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更为哈尔滨增添了厚重久远的历史人文底蕴。</p> 本篇资料来自网上,衷心感谢原作者。<div><br></div><div>谢谢欣赏。</div>